- A.作业条件危险性
- B.事故或危险发生的可能性
- C.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 D.危险严重程度
- E.危险等级
- A.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及相关资料
- B.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的文件
- C.建设项目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及相关文件
- D.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及安全专篇
- E.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相关文件资料
- A.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
- B.及时有效实施安全事故救援行动
- C.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 D.规范安全事故预防编制措施
- E.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 A.有毒物质的接触浓度
- B.最高容许浓度
- C.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 D.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 E.安全生产浓度
- A.“安全第一”
- B.“预防为主”
- C.“安全发展”
- D.“综合治理”
- E.“以人为本”
- A.特别重大
- B.重大
- C.较大
- D.小
- E.一般
- A.宣布应急结束
- B.撤离和交接
- C.恢复生产生活
- D.疏散相关人员
- E.污染物收容
- A.事故发生的时间
- B.事故发生的地点
- C.事故类型
- D.事故的直接原因
- E.事故的间接原因
- A.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卫生审核
- B.职业病专项评价
- C.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 D.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卫生验收
- E.职业病危害辨识
- A.一级危险源在A级以上
- B.二级危险源在B级以上
- C.二级危险源在C级以上
- D.三级危险源在B级以上
- E.三级和四级危险源在C级以上
- A.分级管理
- B.分级负责
- C.综合管理
- D.垂直管理
- E.集中管理
- A.查找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其程度
- B.安全评价
- C.提出合理的安全对策措施
- D.提出合理的安全建议
- E.安全大讨论
- A.第一阶段审核
- B.第二阶段现场审核
- C.第一阶段现场审核
- D.文件审核
- E.第三方审核
- A.生产
- B.技术
- C.财务
- D.管理
- E.供销
- A.24
- B.20
- C.36
- D.48
- A.辐射功能
- B.凝聚功能
- C.激励功能
- D.同化功能
- A.矽肺、炭黑尘肺、水泥尘肺
- B.煤工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
- C.铸工尘肺、电焊尘肺、铝尘肺
- D.矽肺、煤工尘肺、铸工尘肺
- A.资格认证
- B.安全认证
- C.卫生认证
- D.资质认证
- A.18
- B.19
- C.20
- D.21
- A.安全鉴定证;安技部门
- B.安全鉴定证;安监部门
- C.质量鉴定证;安技部门
- D.质量鉴定证;安监部门
- A.37662
- B.37773
- C.37284
- D.37352
- A.查证
- B.检查
- C.登记
- D.识别
- A.2年
- B.3年
- C.4年
- D.6年
- A.动物死亡
- B.植物死亡
- C.生态破坏
- D.停工损失
- A.采取了预防性技术措施
- B.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离
- C.采取了减少危害、危险的措施
- D.通过合理设计
- A.国家公务员
- B.执法人
- C.协会会员
- D.注册安全工程师
- A.小
- B.一般
- C.大
- D.重大
- A.途径
- B.数量
- C.方式
- D.部位
- A.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 B.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则
- C.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的原则
- D.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的原则
- A.汽油
- B.苯
- C.四氯化碳
- D.正己烷
- A.安全宣传标语
- B.全宣教挂图
- C.全警示标志
- D.警示颜色
- 32
-
“安全”就是( )。
- A.不发生事故
- B.不发生伤亡事故
- C.不存在发生事故的危险
- D.所存在的发生事故的危险程度是可以承受的
- A.本质安全法
- B.劳动用品防护法
- C.直观经验分析法
- D.危险指数评价法
- A.审核时间
- B.审核人员
- C.审核范围
- D.审核措施
- A.统一指挥
- B.分级响应
- C.属地为主
- D.公众动员
- A.直观经验分析
- B.事故树
- C.系统安全分析
- D.事件树
- A.鼻腔癌
- B.皮肤肿瘤
- C.矽肺
- D.食道癌
- A.安全本质化
- B.效率优先
- C.以人为本
- D.利益为主
- 39
-
煤矿安全监察员是( )。
- A.煤矿工作人员
- B.安全管理人员
- C.国家公务员
- D.专业技术人员
- A.生产,管理
- B.横向,纵向
- C.纵向,横向
- D.直接,间接
- A.改革生产工艺,以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苯
- B.作业环境定期监测
- C.通风排毒
- D.实施就业前和定期体检
- A.氮氧化合物
- B.乙炔
- C.二氧化碳
- D.一氧化碳
- A.事故隐患
- B.职业性危害因素
- C.危险、有害因素
- D.重大危险源
- A.劳动时间过长
- B.劳动中机械的振动
- C.电离辐射
- D.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
- A.3
- B.6
- C.10
- D.12
- A.时效
- B.适宜
- C.制度
- D.规则
- A.全面演练
- B.部分演练
- C.个别演练
- D.功能演练
- A.企业管理者
- B.安全生产人员
- C.人民政府
- D.安全检查人员
- A.组织
- B.单位
- C.个人
- D.领导
- A.接触环境
- B.接触时间
- C.接触地点
- D.接触范围
- A.二氧化氮
- B.一氧化碳
- C.氧气
- D.氨气
- A.“安全第一”
- B.“预防为主”
- C.“安全发展”
- D.“综合治理”
- A.董事会
- B.厂长
- C.经理
- D.投资者
- A.行政许可制度
- B.监督检查制度事故
- C.应对和调查处理
- D.本质安全预防
- A.调度长
- B.工人甲
- C.车间主任
- D.总工程师
- A.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
- B.根据本质安全的要求,完善安全设施
- C.对企业生产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 D.规范生产,科学预防
- A.特种设备管理人员
- B.特种设备维修人员
- C.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
- D.特种设备采购人员
- A.金属矿山井下作业
- B.负重质量超过25kg的间断搬运作业
- C.高温工作环境下的作业
- D.低温工作环境下的作业
- A.10
- B.15
- C.30
- D.60
- A.一氧化碳
- B.氨气
- C.乙炔
- D.二氧化碳
- A.桌面演练
- B.功能演练
- C.全面演练
- D.协调性演练
- A.“保障”
- B.“支持”
- C.“底线”
- D.“措施”
- A.6
- B.3
- C.10
- D.12
- A.桌面演练
- B.功能演练
- C.全面演练
- D.其他
- A.总结
- B.分析和判断
- C.统计与评价
- D.监测与评价
- A.—
- B.二
- C.三
- D.四
- A.从结果到原因
- B.从原因到结果
- C.从初始到最终
- D.从评审到改进
- A.安全专项评价
- B.安全现状评价
- C.安全验收评价
- D.安全预评价
- A.目的
- B.意义
- C.依据
- D.作用
- A.①②③④
- B.③④①②
- C.④③①②
- D.①③②④
- A.安全预评价
- B.安全验收评价
- C.安全现状评价
- D.专项安全评价
- A.采矿许可证
- B.生产许可证
- C.安全生产许可证
- D.营业执照
- A.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
- B.群众监督与专业机构监督相结合
- C.新闻媒体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
- D.个人监督与集体监督相结合
- A.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
- B.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 C.事故应救援的特点
- D.事故应急救援的要求
- A.策划
- B.实施与运行
- C.检查与纠正措施
- D.组织
- A.方针
- B.评价
- C.管理评审
- D.组织
- A.切割机械上设置的光控断电装置
- B.汽车上设置的安全气囊
- C.为探险人员配备的卫星定位仪
- D.煤矿工人佩戴的自救器
- A.250
- B.200
- C.300
- D.150
- A.职工
- B.当地政府
- C.企业
- D.安全监督管理人员
- A.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 B.危险度评价
- C.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 D.系统配套安全设施的有效性
- A.动态相关性原则
- B.动力原则
- C.人本原理
- D.预防原理
- A.不定期地组织监察执法活动
- B.按照安全生产检查考核标准进行系统地检查和评定
- C.根据举报进行监察活动
- D.调查作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