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模拟试卷4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

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包括( )。

  • A.粉尘
  • B.工业毒物
  • C.劳动制度
  • D.辐射
  • E.振动
3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

  • A.易燃易爆场所评价
  • B.安全生产管理评价
  • C.安全验收评价结论
  • D.危险性预先分析
  • E.事故分析与重大事故模拟
6

根据有关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在( )时,要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 A.引进新设备
  • B.应用新技术
  • C.组织机构改变
  • D.使用新化学品
  • E.法人代表变更
7

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具备的条件有 ( )。

  • A.有符合国家规定的注册资本
  • B.有与其从事的建筑活动相适应的具有法定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 C.有从事相关建筑活动所应有的技术装备
  • D.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 E.至少有两名以上的人员具有注册建筑工程师执业资格
8

全面通风的具体实施方法可采用______。

  • A.全面排风法
  • B.全面送风法
  • C.全面排风——全面送风法
  • D.局部排风——局部送风法
  • E.全面排风——局部送风法
9

森林脑炎起病急剧,常出现的病症反应有( )。

  • A.颈部肌瘫
  • B.肩胛肌瘫
  • C.下肢肌萎缩
  • D.上肢肌瘫
  • E.失明
10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关于《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有关内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国务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
  • B.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公共卫生事故、环境污染事故4类
  • C.突发公共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等级
  • D.突发公共事件的等级是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划分的
  • E.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省级人民政府要在4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
11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包括( )。

  • A.系统原理
  • B.人本原理
  • C.预防原理
  • D.强制原理
  • E.监督原理
12

重大事故的应急管理包括( )阶段。

  • A.预防
  • B.实施
  • C.准备
  • D.恢复
  • E.响应
13

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的管理按照( )的原则进行管理。

  • A.企业提取
  • B.政府监管
  • C.确保需要
  • D.专款专用
  • E.规范使用
18

事故统计分析法是以研究( )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 A.行业类统计
  • B.伤亡事故统计
  • C.综合类伤亡事故统计
  • D.工矿企业类伤亡事故统计
19

“闪电型”死亡是由于接触了高浓度的( )而死亡。

  • A.氨气
  • B.甲醇
  • C.硫酸
  • D.硫化氢
20

( )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 A.《安全生产条例》
  • B.《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 C.《安全生产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2

当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危险的情况下,对是否( )等进行考查。

  • A.采取了预防性技术措施
  • B.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离
  • C.采取了减少危害、危险的措施
  • D.通过合理设计
23

评价形成的( )的内容应纳入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隐患整改和安全管理计划,并按计划加以实施和检查。

  • A.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 B.可行性研究报告
  • C.现状综合评价报告
  • D.安全检验报告
24

安全检查准备阶段的工作内容不包括( )。

  • A.确定检查对象、目的、任务
  • B.查阅、掌握有关法规、标准、规程的要求
  • C.及时作出决定进行处理
  • D.制定检查计划,安排检查内容、方法、步骤
28

根据有关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及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由( )。

  • A.职能部门的分管领导组织制定,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织落实
  • B.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组织制定,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织落实
  • C.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织落实
  • D.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组织制定并落实
30

不属于为防止事故发生而采用的安全技术措施是( )。

  • A.隔离与屏蔽
  • B.限制能量和危险物质
  • C.疏散和救援
  • D.消除危险源
31

安全生产( )的主要内容是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本领。

  • A.复式教育
  • B.IH培训
  • C.再培训
  • D.再教育
32

( ),由政府主管部门根据企业提供的安全报告和有关资料制定。

  • A.场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B.场外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C.人身伤亡救援预案
  • D.设施损害应急救援预案
33

为促进亚太地区国家建立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1991年在曼谷召开了( )。

  • A.安全标准大会
  • B.重大危险源控制大会
  • C.重大危险源监控情况大会
  • D.重大危险源控制区域性讨论会
34

根据安全系统科学理论的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______。

  • A.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和环境不良
  • B.人情绪不佳、技术不好
  • C.生产效益不好、安全投入无保障
  • D.操作规程不健全、无章可循
35

从长远观点来看,______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 A.低成本高效益
  • B.低风险高收益
  • C.高成本高效益
  • D.高风险高收益
38

下列对申请方应具备的条件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申请方建立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化文件,至少做过一次完整的内审及管理评审
  • B.申请方可持有关注册证明,具有二级或委托方法入资格也可
  • C.申请方必须具有法人资格
  • D.申请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39

生产经营单位在建立与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时,属于初始评审工作的基本内容是______。

  • A.文件编写
  • B.审核与管理评审
  • C.策划目标与管理方案
  • D.对作业活动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40

可作为预防事故及控制事故扩大的安全技术的是( )。

  • A.故障——安全设计
  • B.告警
  • C.隔离
  • D.个体防护
41

下列对工伤保险与工伤事故描述错误的是( )。

  • A.工伤保险侧重于对意外事故的善后处理
  • B.事故预防注重意外事故的防范
  • C.工伤保险可促进工伤事故预防工作
  • D.工伤事故预防与工伤保险无关系
42

防止重大工业事故发生的第一步是辨识或确认( )。

  • A.工业场所
  • B.工业设施
  • C.职工组成
  • D.安全措施技术
43

安全生产投入的用途不包括( )。

  • A.购买安全设施
  • B.安全生产科研费用
  • C.职工劳动保护用品
  • D.职工津贴
44

下列不属于事故调查组查明人员伤亡情况的是( )。

  • A.事故现场状况及事故现场保护情况
  • B.事故发生前,事故发生单位生产作业人员分布情况
  • C.事故抢救过程中人员伤亡情况
  • D.事故现场人员伤亡情况及人员失踪情况
4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事故应急救援特点的是( )。

  • A.应急活动的复杂性
  • B.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和放大
  • C.不确定性和突发性
  • D.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46

安全预评价报告内容的目的是( )。

  • A.全面、概括地反映安全预评价过程的全部工作
  • B.提出的资料清楚可靠,论点明确,利于阅读和审查
  • C.结合评价对象的特点阐述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
  • D.安全验收评价工作过程形成的成果
47

《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的发布机构是( )。

  • A.国际劳工组织大会
  • B.联合国
  • C.国际标准化组织
  • D.世界卫生组织
49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事故统计的基本任务的是( )。

  • A.通过合理地收集与事故有关的资料、数据,并应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大量重复显现的数字特征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和推断,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和事故发生的原因,为制定法规、加强工作决策,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 B.对每起事故进行统计调查,弄清事故发生的情况和原因
  • C.对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内事故发生的情况进行测定
  • D.根据大量统计资料,借助数理统计手段,对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内事故发生的情况、趋势以及事故参数的分布进行分析、归纳和推断
51

事故调查报告由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的( )批复。

  • A.企业管理者
  • B.安全生产人员
  • C.人民政府
  • D.安全检查人员
52

建立事故预警的原则不包括( )原则。

  • A.预测性
  • B.及时性
  • C.高效性
  • D.引导性
53

《安全生产法》在总结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将( )规定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

  • A.以人为本、持续改进
  • B.安全第一、保证安全
  • C.质量第一、预防为主
  • D.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54

企业质量管理的目的是( )。

  • A.保证员工的生命安全
  • B.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 C.加强生产管理
  • D.改进生产技术
55

依法对全国安全生产实施综合监督管理的是( )。

  • 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 B.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 C.国务院
  • D.国家安全质量监督管理总局
56

( )也称普通死亡率,是指某年平均每千名人口中的死亡数。

  • A.粗死亡率
  • B.患病率
  • C.病死率
  • D.发病率
60

对急性作用大、刺激作用强和危害性程度大的有毒化学物质而制定的接触限值是( )。

  • A.平均容许浓度
  • B.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 C.最低容许浓度
  • D.最高容许浓度
63

( )的目的是辨识单一设备和系统的故障模式及每种故障模式对系统或装置的影响。

  • A.故障树分析
  • B.事件树分析
  • C.故障假设分析
  • D.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64

以下属于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的是( )。

  • A.噪声危害
  • B.有毒物质
  • C.电磁辐射
  • D.粉尘与气溶胶
65

下列不属于外部环境预警系统的是( )。

  • A.自然环境突变的预警
  • B.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
  • C.政策法规变化的预警
  • D.技术变化的预警
68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是一种( )的安全评价方法。

  • A.定量
  • B.系统
  • C.定性
  • D.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72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应有必要的组织保障,一般包括( )。

  • A.机构保障和资金保障
  • B.人员保障和设备保障
  • C.机构保障和人员保障
  • D.制度保障和培训保障
73

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计划与实施的目的是要求生产经营单位依据自身的危害与风险情况,根据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划
  • B.初始评审是指对生产经营单位现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其相关管理方案进行评价,目的是依据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总体目标和承诺的要求,为建立和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各项决策提供依据,并为持续改进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一个能够测量的基准
  • C.制定管理方案的目的是制定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计划,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实现
  • D.运行控制的目的是确保生产经营单位主动评价其潜在事故与紧急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应急响应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应急处理程序和方式,检验预期的响应效果,改善其响应的有效性
74

应急演练的参与人员包括参演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和观摩人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参演人员是指在应急组织中承担具体任务,并在演练过程中尽可能对演练情景或模拟事件作出真实情景下可能采取的响应行动的人员
  • B.控制人员是指根据演练情景,控制演练时间进度的人员
  • C.模拟人员是指演练过程中扮演、代替某些应急组织和服务部门,或模拟紧急事件、事态发展的人员
  • D.观摩人员是指负责观察演练进展情况并予以记录的人员
79

以下属于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工作内容的是( )。

  • A.确定危险因素的种类和存在的部位
  • B.划分评价单元,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
  • C.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建议
  • D.收集调查工程、系统的相关技术资料
80

( )不仅能分析出事故的直接原因,而且能够深入提示事故的潜在原因。

  • A.定性分析
  • B.故障树
  • C.定量分析
  • D.预先分析方法
82

我国《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都有明确的规定,对特种设备的( )等环节实施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 A.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
  • B.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
  • C.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报废
  • D.制造、使用、检验、修理改造、报废
84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主要职责不包括( )。

  • A.组织调查和处理所有煤矿事故
  • B.监督检查煤矿职业危害的防治工作
  • C.组织、指导和协调煤矿救护队及其应急救援
  • D.开展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