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模拟试卷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分类,危险、有害因素包括( )。

  • A.物理和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 B.生物和心理以及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 C.环境性危险、有害因素
  • D.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 E.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3

用人单位应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每人1份。档案内容包括( )。

  • A.卫生行政部门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依法作出处理
  • B.职业病诊疗等有关健康资料
  • C.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 D.从业人员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
  • E.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4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分为( )等危险、有害因素。

  • A.物理性
  • B.化学性
  • C.生物性
  • D.行为性
  • E.地质性
5

事故应急预案在应急救援中的重要作用包括( )。

  • A.事故应急预案在应急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明确了在突发事故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结束之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
  • B.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应急准备和应急管理不再是无据可依、无章可循,尤其是培训和演习工作的开展
  • C.制定应急预案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 D.制定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
  • E.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上级应急部门的协调
6

事故统计工作一般分为3个步骤,即( )。

  • A.资料搜集
  • B.资料整理
  • C.评价
  • D.综合分析
  • E.评审
7

关于预警分析与预控对策关系的描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预警分析过程和预警对策活动的各个环节是明确的时间顺序关系和逻辑顺序关系
  • B.预警分析是事故预警管理系统完成职能的基础,预控对策是其职能活动的目标,二者不可或缺
  • C.预警分析和预警控制的对象都是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过程
  • D.预警分析的活动对象总是包容预控对策的活动对象
  • E.预控活动的对象总是预警分析活动对象的主要矛盾
8

按照煤矿企业核定(设计)或者采矿许可证确定的生产能力核定,煤矿企业的风险抵押金存储标准为( )。

  • A.3万吨以下(含3万吨)存储60万~100万元
  • B.3万吨以上至9万吨(含9万吨)存储150万~200万元
  • C.9万吨以上至15万吨(含15万吨)存储250万~300万元
  • D.15万吨以上,以300万元为基数,每增加lO万吨增加50万元
  • E.15万吨以上至30万吨存储500万~1000万元
9

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建设项目分为一般性职业病危害项目和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下列项目,属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的是( )。

  • A.产生高毒和极毒化学物质的项目
  • B.产生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的项目
  • C.产生10%以上云母粉末的项目
  • D.产生石棉纤维的项目
  • E.产生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
10

安全生产责任的行政处分规定包括( )。

  • A.防范性工作失职处分
  • B.确保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安全的失职处分
  • C.安全审批失职处分
  • D.监督管理失职处分
  • E.事故调查处理失职处分
12

安全验收评价结论中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 )。

  • A.致病微生物
  • B.粉尘与气溶胶
  • C.作业环境不良
  • D.传染病媒介物
  • E.致害动物
13

在使用职业接触限值,首先应明确一些术语的含义,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接触限值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
  • B.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12h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 C.最高容许浓度指工作地点、在五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
  • D.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15min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
  • E.工作场所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
14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的受理,申请方应具有( )。

  • A.法人资格
  • B.持有有关登记注册证明
  • C.三级法人资格
  • D.二级或委托方法人资格
  • E.2个月的体系运行记录
15

事故隐患一般分为( )。

  • A.一般事故隐患
  • B.安全隐患
  • C.重大危险源隐患
  • D.重大事故隐患
  • E.有毒气体隐患
17

在实施安全评价时,划分评价单元的目的是( )。

  • A.便于提高生产效率
  • B.为领导提出管理建议
  • C.便于行业归口管理
  • D.为评价目标和方法服务
22

演练目标制定应满足简单、具体、( )、可实现的原则。

  • A.可视化
  • B.可控制
  • C.可量化
  • D.可改动
23

劳动保护的对象首先是保护( )。

  • A.从事生产的劳动者
  • B.企业的领导
  • C.安全管理者
  • D.生产管理者
26

下列不属于实施安全检查的方法的是( )。

  • A.访谈
  • B.查阅文件和记录
  • C.现场观察
  • D.抽样调查
35

安全生产( )的主要内容是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本领。

  • A.复式教育
  • B.IH培训
  • C.再培训
  • D.再教育
38

对于职业安全健康应急预案与响应的描述不当的是______。

  • A.应急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测试
  • B.目的是确保生产经营单位主动评价潜在事故与紧急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 C.建立应急计划应依据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的结果和法律、法规等要求来开展
  • D.通过应急演练检验响应能力的重点在于计划的响应速度
39

在供电线路上安装保险丝,这种方法符合安全技术措施基本原则中的______。

  • A.消除危险源
  • B.设置薄弱环节
  • C.限制能量
  • D.隔离
41

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求企业各级生产领导在安全生产方面( )。

  • A.对上级负责、对职工负责、对自己负责
  • B.对职工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
  • C.对自己负责、对企业负责、对上级负责
  • D.对上级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
42

( )是对特种设备的生产经营单位实施资格许可,并对部分产品出厂进行安全性能检验; ( )是对在用的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验、登记,实施准用制度。

  • A.市场准入制度,设备准用制度
  • B.市场准入制度,行政许可制度
  • C.监督检查制度,设备准用制度
  • D.市场准入制度,监督检查制度
43

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 )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 A.经过评估存在
  • B.必将导致事故发生
  • C.可导致事故发生
  • D.不容忽视
45

以下属于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的因素是( )。

  • A.劳动时间过长
  • B.劳动中机械的振动
  • C.电离辐射
  • D.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
46

主动测量是指( )。

  • A.监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的各项计划及运行控制中各项运行标准的实施与符合情况
  • B.根据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结果、法律法规要求,制定包括监测对象与监测频次的监测计划,并据此对企业活动的必要基本过程进行监测的过程
  • C.系统地检查各项作业制度、安全技术措施、施工机具和机电设备、现场安全设施以及劳动防护用品的实施与符合情况
  • D.对员工实施健康监护,如通过适当的体检或对员工的早期有害健康的症状进行跟踪,以确定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47

以下属于车辆伤害的是( )。

  • A.工厂内的机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撞伤行走中的人员
  • B.起重设备提升时引发的车辆伤害
  • C.牵引车辆时引发的车辆伤害
  • D.停车时引发的车辆伤害
49

进行检验假设应注意的问题有( )。

  • A.根据资料类型和特点选用正确的假设检验方法
  • B.进行安全教育
  • C.开展安全宣传
  • D.普及安全知识
50

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保护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 )。

  • A.重要保障
  • B.重要手段
  • C.法律责任
  • D.重要依据
51

在一般的体力劳动的过程中,突出的有强制体位和( )两方面问题。

  • A.重体力劳动的负重作业
  • B.轻度作业
  • C.有毒作业
  • D.高温作业
5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进行第二阶段现场审核的主要目的的是( )。

  • A.证实受审核方实施了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目标,并遵守了体系的各项相应程序
  • B.证实受审核方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符合相应审核标准的要求,并能够实现其方针和目标
  • C.审核组要对受审核方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能否通过现场审核做出结论
  • D.在文件审核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现场情况,充分收集信息,确认体系实施和运行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确定第二阶段现场审核的重点
57

建设单位在编制工程概(预)算时,应当根据国家规定的( )确定安全生产费用。

  • A.安全生产再培训费用
  • B.实际销售收入
  • C.安全生产费率
  • D.技术改进支出
58

生产经营单位应按规定的计划,尽可能采用符合实际情况的( )。

  • A.应急计划演练
  • B.应急计划准备
  • C.应急计划宣传
  • D.应急计划审定
59

( )是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

  • A.间接经济损失
  • B.直接经济损失
  • C.综合经济损失
  • D.固定资产损失
62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后,事故调查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下列有关事故调查报告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

  • A.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
  • B.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
  • C.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 D.报送事故发生单位
63

以下不属于安全评价准备阶段的工作是( )。

  • A.收集工程、系统的技术资料
  • B.明确被评价对象和范围
  • C.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 D.分析辨识危险、有害因素
65

( )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A.《劳动法》
  • B.《安全生产法》
  • C.《工会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67

按照安全评价的逻辑推理过程,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 )评价法和演绎推理评价法。

  • A.定量安全
  • B.定性安全
  • C.归纳推理
  • D.致因因素安全
69

中央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的总公司(集团公司、总厂)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由( )负责组织、指导和监督。

  • 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 B.国务院
  • C.所在地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D.国家总工会
70

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是( )的特点。

  • A.技术监察
  • B.一般监察
  • C.行为监察
  • D.特殊监察
73

急性职业病由最初就诊的的任何医疗卫生机构在24小时之内向患者单位所在地的卫生监督机构发出( )。

  • A.《尘肺病报告卡》
  • B.《报告卡》
  • C.《职业病报告卡》
  • D.《有害作业工人健康报告卡》
74

( )不包含于B1。O—OSH2001的运行模式中。

  • A.方针
  • B.评价
  • C.管理评审
  • D.组织
76

在工业生产中,经常利用各种屏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其应用的安全理论是( )。

  • A.因果连锁理论
  • B.系统安全理论
  • C.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 D.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77

在用特种设备实行安全技术性能( )制度。安全检验合格标志超过( )的特种设备不得使用。

  • A.定期检验有效期
  • B.定期检验行业标准
  • C.不定期抽检有效期
  • D.不定期抽检行业标准
78

典型的( )是各行业中具有典型特点的基本过程或基本单元。

  • A.单元表格
  • B.单元计划
  • C.单元过程
  • D.单元机构
79

《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做了( )和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情况。

  • A.保证本质安全
  • B.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进行有效管理
  • C.配合有关政府进行安全检查的规定
  • D.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80

依据系统安全理论,关于安全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没有发生伤亡事故就是安全
  • B.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 C.当危险度低于可接受水平时即为安全
  • D.安全性与危险性互为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