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模拟试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监督检查的目的是预防事故的发生,其实现手段有(  )。

  • A.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
  • B.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大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 C.加强日常工作的监察
  • D.通过检验发现特种设备在设计、制造等过程中的影响产品安全性能的质量问题
  • E.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用行政执法的手段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2

煤矿安全监察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查思想、查制度、查(  )。

  • A.查安全设施
  • B.查言谈举止
  • C.查事故隐患
  • D.查事故处理
  • E.思想道德情况
5

事故后果中的人员伤亡分为(  )。

  • A.人员死亡数
  • B.设施破坏程度
  • C.人员重伤数
  • D.人员轻伤数
6

具有燃烧爆炸性质的危险物质可分为(  )等。

  • A.非氧化性物质
  • B.遇水易燃物质
  • C.爆炸性物质
  • D.自燃物质
  • E.易融化物质
7

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安全性指标包括(  )。

  • A.内部环境
  • B.外部环境
  • C.心里环境
  • D.交流环境
  • E.员工生活环境
8

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可分为(  )等一级关键要素

  • A.设备改进
  • B.现场恢复
  • C.应急响应
  • D.应急策划
  • E.安全检查
10

职业健康监护对从业人员来说是(  )。

  • A.是法律赋予从业人员的权利
  • B.是一项预防性措施
  • C.是用人单位必须对从业人员承担的义务
  • D.是本质安全化的前提
  • E.安全生产的次要环节
11

应急准备应当以及应急策划结果开展,包括(  )等。

  • A.公众教育
  • B.应急人员培训
  • C.应急资源的准备
  • D.应急救援的法律法规文件
  • E.现场救援活动
12

下列属于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内容的选项是(  )。

  • A.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
  • B.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
  • C.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
  • D.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应急救援设施
  • E.用人单位的财务报表
13

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层次有(  )。

  • A.综合预案
  • B.现场处置方案
  • C.主体预案
  • D.专项预案
  • E.事后整改方案
14

制定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  )的原则。

  • A.安全第一
  • B.预防为主
  • C.综合治理
  • D.注重教育
  • E.实事求是
15

(  )反映了连续而且全面的预警信息波动趋势。

  • A.时序性预警级别
  • B.整体性预警级别
  • C.安全隐患等级
  • D.安全监督管理力度
16

由于预警信息系统完成将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转化的功能,因此要求(  )必须满足相应的要求条件。

  • A.信息整合工作
  • B.信息完善工作
  • C.信息基础管理工作
  • D.信息加工工作
19

下列不属于界定法定职业病的基本条件的选项是(  )。

  • A.在职业活动中产生
  • B.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
  • C.接触职业危害因素
  • D.伤害的严重程度
20

统计分析的最主要的内容是对统计数据进行(  )。

  • A.整理
  • B.相关数据分类
  • C.相关数据整合
  • D.描述和统计推断
22

鉴于事故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预警机制必须以(  )为原则。

  • A.高效性
  • B.全面性
  • C.整体性
  • D.个别性
25

(  )不属于应急预案文件体系的内容的选项。

  • A.指导书
  • B.记录
  • C.程序
  • D.名称
28

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等所产生的噪声,称为(  )。

  • A.光源污染
  • B.有毒气体污染
  • C.毒雾污染
  • D.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污染
29

(  )是生产工作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 A.事故调查
  • B.事故报告
  • C.事故研究
  • D.事故管理
31

(  ),是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严重程度划分的事故等级。

  • A.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 B.生产安全事故等级
  • C.生产安全事故管理人员
  • D.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几率
32

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分级,有助于(  )。

  • A.改进生产计划
  • B.完善生产管理
  • C.组织救治人员
  • D.制定降低风险的措施
34

在国务院领导下(  )负责全面统筹协调安全生产工作。

  • A.国家经济发展委员会
  • B.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
  • C.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 D.国家安全生产工作联合会
35

运用整分合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  )纳入其中。

  • A.安全生产
  • B.企业员工的利益
  • C.企业的经济收益
  • D.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
37

安全发展的基本任务是(  )。

  • A.维护社会稳定
  • B.巩固人民团结
  • C.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D.促进经济发展
38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方法、模式是在(  )进入我国的。

  • A.20世纪初
  • B.20世纪40年代
  • C.20世纪30年代
  • D.20世纪50年代
39

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可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及行业和专业制定的(  )、规程进行分析、识别。

  • A.专业技能要求
  • B.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 C.安全人员岗位
  • D.安全标准
40

下列不属于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的内容的是(  )。

  • A.有害因素及其危险危害程度
  • B.明确给出评价对象是否具备安全验收的条件
  • C.符合性评价的综合结果
  • D.评价人员的结构组成
41

(  )是生产中“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

  • A.本质安全
  • B.设备安全
  • C.安全
  • D.人身安全
42

按照安全评价要达到的日的,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  )、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方法和事故后果安全评价方法。

  • A.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评价方法
  • B.事故发生的可能预测评价法
  • C.事故伤亡人数评价法
  • D.事故多发时间评价法
43

(  )不属于澳大利亚重大危险源控制方面的报告内容。

  • A.出现的突发性问题
  • B.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情况
  • C.国外重大危险源控制方面的法律、法规进展及对比
  • D.重大危险源控制有效性分析以及提高改进计划
44

1997年,原劳动部选择北京、上海、天津、青岛、深圳和成都6城市开展了(  )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 A.重大危险源普查试点
  • B.重大危险源调查
  • C.安全设施改进
  • D.安全技术培训
45

(  )是应急活动的基本原则。

  • A.场内指挥
  • B.统一指挥
  • C.场外指挥
  • D.技术指挥
46

(  ),由政府主管部门根据企业提供的安全报告和有关资料制定。

  • A.场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B.场外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C.人身伤亡救援预案
  • D.设施损害应急救援预案
47

重大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  )。

  • A.必然性
  • B.关联性
  • C.偶然性
  • D.不可避免性
48

中暑、减压病、高原病都属于(  )引起的职业病。

  • A.异常气象条件
  • B.高温作业
  • C.中毒
  • D.特殊劳动用品
49

(  )是针对某种具体的、特定类型的紧急情况,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

  • A.综合预案
  • B.现场处置方案
  • C.基本预案
  • D.专项预案
51

(  )是认证机构依据规定的标准及程序,对受审核方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审核,确认其符合标准要求而授予其证书的活动。

  • A.职业技术等级认证
  • B.安全管理目标认证
  • C.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 D.安全技术等级认证
52

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 )。

  • A.轻微振动
  • B.局部振动
  • C.生产性振动
  • D.全身振动
54

人力、资金及技术支持是实施措施中的(  )。

  • A.金钱保证
  • B.资源保证
  • C.人员保证
  • D.生产设备保证
55

当某些因素无法采用定量指标进行报警时,可采用(  )。

  • A.综合预警
  • B.安全预警
  • C.生产系统预警
  • D.因素预警
56

(  )是管理体系建立的保证。

  • A.安全监督人员
  • B.安全检查人员
  • C.安全规则制定人员
  • D.管理层培训
57

下列不属于对安全评价人员的管理要求的是(  )。

  • A.安全评价人员的数量不少于50人
  • B.从业的安全评价人员不得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机构从事安全评价
  • C.安全评价人员应该在所登记的安全评价机构从事安全评价工作
  • D.从业的安全评价人员需要参加安全评价人员的业绩考核
58

事实表明,造成重大工业事故的可能和严重程度,既与(  )有关,又与设施中实际存在的危险品的数量有关。

  • A.危险品的存放时间
  • B.危险品的固有性质
  • C.危险品的存放地点
  • D.危险品的安全等级
59

(  )是对事故全过程的简要叙述。

  • A.事故的简要经过
  • B.事故的发生原因
  • C.事故的发生状况
  • D.事故的前后关联
60

(  )不属于事件树分析步骤。

  • A.判定安全功能
  • B.发展事件树和简化事件树
  • C.职工技能培训
  • D.确定初始事件
62

由企业成员或其他人员以企业的名义进行的审核被称为(  )。

  • A.第三方审核
  • B.第二方审核
  • C.第四方审核
  • D.第一方审核
65

下列不属于对安全评价机构和安全评价人员的要求的选项是(  )。

  • A.安全评价机构、安全评价人员应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 B.安全评价机构应自觉按要求上报工作业绩并接受考核
  • C.安全评价机构、安全评价人员应科学、客观、公正和独立地开展评价
  • D.安全评价人员应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66

(  )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

  • A.生产性粉尘
  • B.生产性灰尘
  • C.生产杂物
  • D.生产废弃物
67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从业人员健康的因素,称为(  )。

  • A.职业性危害因素
  • B.劳动强度因素
  • C.安全隐患因素
  • D.劳动事故因素
69

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分级,有助于(  )。

  • A.改进生产计划
  • B.完善生产管理
  • C.组织救治人员
  • D.制定降低风险的措施
73

下列不属于严重职业病的是(  )。

  • A.可能产生放射性职业危害的
  • B.可产生气体的
  • C.可能产生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
  • D.可能产生石棉纤维的
74

(  )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主要责任。

  • A.职工
  • B.当地政府
  • C.企业
  • D.安全监督管理人员
75

健康的人体对有害因素的防御能力是多方面的,不同的人对有害因素的防御能力是不同的,这属于( )。

  • A.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量
  • B.有害因素本身的性质
  • C.劳动者个体易感性
  • D.劳动用品本身的特性
76

属于事故应急预案的目的是(  )。

  • A.抑制突发事件
  • B.减少死亡人数
  • C.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 D.防止设备损坏
78

《安全生产法》在总结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将(  )规定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

  • A.以人为本、持续改进
  • B.安全第一、保证安全
  • C.质量第一、预防为主
  • D.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79

职业危害资料的统计分析与其他资料一样,应按照(  )和统计分析方法条件的要求进行。

  • A.资料数量
  • B.资料整体时间
  • C.资料审核人员结构
  • D.资料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