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现场检查权
- B.当场处理权
- C.紧急处置权
- D.查封扣押权
- E.责令关闭权
- A.安全生产管理
- B.安全生产监督
- C.安全检测检验
- D.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 E.安全生产技术咨询、服务
- A.锅炉
- B.压力容器中的气瓶和氧舱
- C.航空航天器
- D.客运索道
- E.大型游乐设施
- A.煤矿企业
- B.危险化学品储存
- C.建筑施工
- D.烟花爆竹生产
- E.民用爆破器材生产
- A.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 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C.公安部门
- D.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 E.当地人民政府
- A.无证照或者证照不全擅自生产的
- B.经整顿验收合格的
- C.在3个月内2次或者2次以上发现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的
- D.停产整顿期间擅自从事生产的
- E.在1年内2次或者2次以上发现有安全生产隐患的
- A.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标准、法规和法律
- B.严格保守在执业中知悉的单位、个人技术和商业秘密
- C.参加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并签署意见
- D.参与重大危险源检查、评估、监控,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和登记建档工作
- E.审核所在单位上报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报告
- A.自然灾害
- B.事故灾难
- C.较大灾害
- D.公共卫生事件
- E.社会安全事件
- A.审核所在单位上报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报告
- B.维护国家、公众的利益和受聘单位的合法权益
- C.参加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并签署意见
- D.参与重大危险源检查、评估、监控,制订事故应急预案
- E.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 A.结果
- B.假定
- C.处理
- D.制裁
- E.纠正
- A.事故单位负责人
- B.有关政府职能部门
- C.事故发生单位现场人员
- D.有关地方人民政府
- E.事故调查报告义务人
- A.法律、行政法规
- B.地方性法规
- C.部门规章
- D.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 E.企业标准
- A.评价
- B.认证
- C.核查
- D.检验
- E.咨询服务
- A.行政处罚必须依照法定程序实施
- B.行政处罚必须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实施
- C.行政处罚必须经过听证程序
- D.行政处罚由法定的国家机关和组织实施
- E.行政处罚的对象是违法的行政相对人
- A.不得
- B.可以
- C.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以
- D.一般不得
- A.责令限期改正
- B.警告
- C.给予关闭
- D.停产整顿
- E.5万元以下的罚款
- A.2万元以下
- B.3万元以下
- C.5万元以下
- D.10万元以下
- A.人性化
- B.合理化
- C.法律化
- D.现代化
- A.个人的意志
- B.统治阶级的意志
- C.超阶级的共同意志
- D.非统治阶级的意志
- A.国际安全标准
- B.企业安全标准
- C.国家安全标准或者行业安全标准
- D.企业安全标准或者地方安全标准
- A.有关负责人
- B.班组长
- C.岗位职工
- D.主要负责人
- A.法是依照特定程序制定的
- B.法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的
- C.法具有国家强制性
- D.法是调整人们思维的社会规范
- A.患职业病
- B.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
- C.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h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
- D.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
- A.专业技术
- B.安全生产管理
- C.特种作业
- D.安全检查
- A.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
- B.有关事故案例
- C.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 D.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约束性标准
- A.人员伤亡的数量
- B.直接经济损失的数额
- C.社会影响
- D.其他要素
- A.工程建设各方的安全责任不明确
- B.建筑事故应急救援制度不完善
- C.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
- D.安全责任制和规章制度不明确、不健全、不落实,管理混乱
- 28
-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人民政府对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应当及时协调、解决。
- A.乡级以上
- B.县级以上
- C.市级以上
- D.省级以上
- A.生产情况
- B.财务支出状况
- C.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
- D.遵守国家政策情况
- A.年满18周岁未满20周岁
- B.年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
- C.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
- D.年满10周岁未满14周岁
- A.国家标准或者企业标准
- B.企业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 C.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 D.地方标准或者企业标准
- A.交通运输
- B.钢铁冶炼
- C.矿产资源开发
- D.锅炉与压力容器制造
- A.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和阶级意志具有统一性
- B.法律规范的相互关系具有系统性
- C.法律规范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 D.法律规范的客体具有特定性
- A.1万元以下
- B.2万元以下
- C.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 D.3万元以下
- A.勘察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采取措施保证各类管线、设施和周边建筑物、构筑 物的安全
- B.勘察必须满足工程约束性标准的要求
- C.勘察单位提供的勘察文件应当真实、准确,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 D.勘察单位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业绩应当符合规定
- A.完整性
- B.处罚性
- C.规范性
- D.特定性
- A.值班人员
- B.施工人员
- C.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D.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A.防止职业危害
- B.减少环境污染
- C.加强劳动保护
- D.减少事故措施
- A.立即责令纠正或者责令立即停止作业
- B.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要求限期改正
- C.予以关闭
- D.处以罚款或者警告
- A.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者社会性
- B.突发性和紧迫性
- C.危害性和破坏性
- D.需要公众介入和社会力量
- A.民事
- B.刑事
- C.经济
- D.国家
- A.主要负责人、相关责任人
- B.法定代表人:相关责任人
- C.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
- D.相关责任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
- A.人民法院
- B.公安机关
-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D.劳动行政主管部门
- A.2
- B.3
- C.4
- D.5
- A.1
- B.2
- C.24
- D.48
- A.3
- B.5
- C.8
- D.10
- A.具备法定条件,依法取得安全生产中介服务资质
- B.拒绝从事非法或者服务范围以外的安全生产中介服务
- C.接受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其进行的检查监督
- D.合理地确定服务报酬和收费标准,不得非法牟利
- A.施工单位
- B.建设单位
- C.生产经营单位
- D.监理工程师
- A.开除
- B.降级
- C.撤职
- D.记大过
- A.15%
- B.30%
- C.35%
- D.50%
- A.生产、经营、储存
- B.生产、运输、储存
- C.生产、经营、使用
- D.生产、运输、使用
- A.1
- B.2
- C.3
- D.4
- A.环境污染事故
- B.核设施事故
- C.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 D.国防科研生产事故
- A.法定原则
- B.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 C.便民、效率原则
- D.保障许可人合法权利原则
- A.监理单位
- B.建设单位
- C.使用单位
- D.施工单位
- A.对责任人员进行罚款
- B.责令立即停止作业
- C.给予主管人员行政处分
- D.暂扣煤炭生产许可证
- A.一般许可
- B.认可
- C.特许
- D.核准
- A.解禁的行政行为
- B.依据申请的行政行为
- C.要式行政行为
- D.授益性行政行为
- A.一般
- B.较大
- C.重大
- D.特别重大
- A.当事人必须亲自参加听证
- B.听证一律公开举行
- C.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 D.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3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 A.5
- B.7
- C.14
- D.15
-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B.管理矿山的主管部门
- C.劳动行政主管部门
- D.公安机关
- A.10
- B.15
- C.30
- D.45
- A.1
- B.2
- C.3
- D.4
- A.20
- B.30
- C.60
- D.90
- A.质量认证
- B.安全标志
- C.行业自律
- D.产品评级
- A.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
- B.劳动行政主管部门
- C.各级人民政府
- D.安全生产监察机关
- A.红色区域警示线
- B.蓝色区域警示线
- C.黄色区域警示线
- D.橙色区域警示线
- A.5
- B.10
- C.15
- D.30
- A.1000
- B.1500
- C.2000
- D.5000
- A.工会组织应当督促并协助用人单位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和培训
- B.对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 C.与用人单位就劳动者反映的职业病防治问题进行协调并督促解决
- D.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的监督检查及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均由工会负责
- A.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
- B.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 C.劳动者的职业史和职业中毒危害接触史
- D.相应作业场所周围环境
- A.社会危害程序
- B.影响程度
- C.性质
- D.机理
- A.设置现场监护人员
- B.设置现场救援设备
- C.为劳动者配备可以使用的防护用品
- D.保持作业场所良好的通风状态,确保作业场所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 A.法律
- B.行政法规
- C.地方性法规
- D.行政规章
- A.符合对民用爆炸物品销售企业规划的要求
- B.销售场所和专用仓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
- C.保障仓库24h有值班人员
- D.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 A.特别重大
- B.重大
- C.较大
- D.一般
- A.登记
- B.认可
- C.认证
- D.核准
- A.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的
- B.依照特定程序制定的
- C.具有国家强制性
- D.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 A.易燃液体
- B.剧毒化学品
- C.爆炸品
- D.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 A.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 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政部门
- C.卫生行政部门
- D.煤矿安全监察行政部门
- A.公安消防机构
- B.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 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 D.市政设施管理部门
-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B.卫生行政部门
- C.劳动行政主管部门
- D.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 A.客观性
- B.统一性
- C.一般性
- D.主观性
- A.查明事故原因,认定事故责任
- B.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
- C.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
- D.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