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申请人资格证书(复印件)
- B.注册申请表
- C.申请人执业证
- D.申请人与聘用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者聘用文件(复印件)
- E.申请人有效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复印件)
- A.提出批评
- B.要求纠正
- C.提出检举
- D.作出决定
- E.提出控告
- A.符合国际标准要求的成套设备
- B.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 C.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工艺、设备或者储存方式、设施
- D.工厂、仓库的周边防护距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 E.有符合生产或储存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 A.锅炉
- B.压力容器中的气瓶、氧舱
- C.航空航天器
- D.客运索道
- E.大型游乐设施
- A.责令限期改正
- B.罚款
- C.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 D.警告
- E.责令停产整顿
- A.行政处罚必须依照法定程序实施
- B.行政处罚必须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实施
- C.行政处罚必须经过听证程序
- D.行政处罚由法定的国家机关和组织实施
- E.行政处罚的对象是违法的行政相对人
- A.学校、影剧院等公共设施
- B.军事禁区
- C.居民区、商业中心
- D.矿区
- E.供水水源、水厂及水源保护区
- A.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 B.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
- C.职业病防治的操作规程
- D.职业病患者的相关情况
- E.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 A.罚款
- B.限制人身自由
- C.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 D.没收违法所得
- E.责令停产停业
- A.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工作,组织制定防火安全法,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 B.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予以指导和监督
- C.公安消防机构应当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规的情况依法进行监督检查
- D.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定期监督检查
- E.公安消防机构发现火灾隐患,应当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采取措施,限期消除隐患
- A.依法收取中介服务报酬和费用
- B.接受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其进行的检查监督
- C.拒绝从事非法或者服务范围以外的安全生产中介服务
- D.具备法定条件,依法取得安全生产中介服务资质
- E.依据法律、法规等的规定,从事授权范围内的有关安全生产业务
- A.人民法院
- B.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 C.人民检察院
-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E.道路主管部门
- A.现场检查权
- B.当场处理权
- C.紧急处置权
- D.查封扣押权
- E.责令关闭权
- A.有利于避免各种安全违法行为
- B.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 C.有利于依法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 D.有利于各级人民政府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 E.有利于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依法行政,加强监督管理
- A.不得上岗作业
- B.处5000元以下罚款
- C.暂扣上岗资格证
- D.吊销上岗资格证
- A.合法行政
- B.合理行政
- C.程序正当
- D.等价有偿
- E.权责统一
- A.配发符合使用期限的劳动防护用品
- B.配发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 C.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替代应当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
- D.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混乱,由此对从业人员造成事故伤害及职业危害
- A.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 有关部门
- B.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 C.从事生产经营作业的从业人员或者其他相关人员,只要发现发生了事故,应当立即 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 D.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事故发生单位和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应当及时补报
- A.罚款
- B.吊销营业执照
- C.提请有管辖权的人民政府予以关闭
- D.直接予以关闭
- A.5%
- B.3%
- C.2%
- D.1%
- A.聘用单位
- B.注册管理机构
- C.注册工程师事务所
-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A.脱离安全工作岗位连续满6个月
- B.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 C.只在一个独立法人单位执业
- D.脱离安全工作岗位连续满1年
- A.10
- B.15
- C.30
- D.60
- A.县级人民政府
- B.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 C.省级人民政府
- D.国务院
- A.认定
- B.视同
- C.不能认可
- D认可
- A.承继单位
- B.原用人单位与承继单位
- C.职工个人
- D.职工个人与承继单位
- A.3万元以下
- B.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 C.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 D.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 28
-
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大型游乐设施是指用于经营目的,承载乘客游乐的设施,其范围规定为设计最大运行线速度大于或等于( ) m/s,或者运行高度距地面高于或等于2m的载人大型游乐设施。
- A.0.5
- B.1
- C.1.5
- D.2
- A.责令停止生产
- B.注销安全生产许可证
- C.没收违法所得
- D.罚款
- A.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和方式法定
- B.从事特定活动的权利义务法定
- C.违反行政许可的责任法定
- D.行政许可是一种推荐性的行政管理活动
- A.1
- B.2
- C.3
- D.4
- A.3
- B.5
- C. 15
- D.30
- A.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 B.责令限期改正
- C.吊销民用爆炸物品生产许可证
- D.暂扣民用爆炸物品生产许可证
- A.10
- B.20
- C.30
- D.40
- A.15
- B.20
- C.25
- D.30
- A.50元以上100元以下
- B.50元以上500元以下
- C.100元以上300元以下
- D.l00元以上500元以下
- A.1
- B.2
- C.3
- D.4
- A.总承包单位
- B.分包单位
- C.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共同
- D.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按合同约定分别
- A.停产停业,予以关闭
- B.立即停止生产,排除隐患
- C.限期改正,停产整顿
- D.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 A.立即责令纠正或者责令立即停止作业
- B.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要求限期改正
- C.予以关闭
- D.处以罚款或者警告
- A.国际安全标准
- B.企业安全标准
- C.国家安全标准或者行业安全标准
- D.企业安全标准或者地方安全标准
- A.刑事处罚权
- B.事故调查处理权
- C.建议报告权
- D.安全检查权
- A.配置现场专职医疗人员
- B.配置应急通信设备
- C.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
- D.配置急救车辆
- A.职业病调查报告
- B.职业病统计报告
- C.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 D.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 A.可行性论证
- B.设计
- C.施工
- D.竣工验收
- A.5
- B.15
- C.30
- D.45
- A.行为终了之日
- B.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但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
- C.违法行为发生之日
- D.受害人发现其权益受到侵害之日
- A.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
- B.造成死亡2人以上,或者重伤5人以上
- C.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
- D.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万元以上
- A.警告
- B.罚款
- C.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 D.责令停产停业
- A.14
- B.16
- C.18
- D.20
- A.3年以下
- B.5年以下
- C.3年以上7年以下
- D.5年以上
- A.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应当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
- B.机动车通过交叉路口,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或者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过
- C.在允许拖拉机通行的道路上;撬拉机可以从事货运,但是不得用于载人
- D.机动车载人不得超过核定的人数,客运机动车可适当载货
- A.医疗机构
- B.当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 C.当地人民政府
- D.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
- A.人民法院
- B.公安机关监察部门
- C.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 D.公安消防机构
- A.记过、降级
- B.罚款、警告或者15日以下拘留
- C.没收违法所得
- D.降职、撤职
- A.50
- B.70
- C.100
- D.120
- A.获得作业场所安全与职业危害方面的信息
- B.向有关部门和工会组织反映矿山安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 C.对任何危害职工安全健康的决定和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 D.矿山企业职工发现企业行政方面违章指挥有权提出解决的方案
- A.工会
- B.职工
- C.矿长
- D.政府
- A.直线水平
- B.垂直
- C.最小
- D.水平
- A.人民法院
- B.公安机关
-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D.劳动行政主管部门
- A.劳动行政主管部门
- B.国务院管理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
-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D.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 A.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 B.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 C.未经依法批准,擅自生产、经营、储存危险物晶
- D.安全设备的安装、使用等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 A.不承担任何责任
- B.与生产经营单位分担赔偿责任
- C.承担技术责任
- D.与生产经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 A.关闭的
- B.停产停业整顿的
- C.拘留的
- D.罚款的
- A.5
- B.10
- C.15
- D.30
-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置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 C.公安机关
-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置的安全生产监察部门
- A.审核制度
- B.淘汰制度
- C.监控制度
- D.备案制度
- A.接受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其进行的检查监督
- B.依法收取中介服务报酬和费用
- C.具备法定条件,依法取得安全生产中介服务资质
- D.严格按照政府、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的委托或者约定,完成所承担的安全生产中介服务事项
- 69
-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将检查的时间、地点、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情况,作出书面记录,并由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负责人签字;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拒绝签字的,检查人员应当( )。
- A.将情况记录在案,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
- B.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予以罚款处罚,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 C.对其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 D.通知被检查单位负责人到场签字,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 A.可以
- B.不得
- C.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以
- D.一般不得
- A.劳动用工情况
- B.安全技术措施
- C.事故应急措施
- D.安全投入资金情况
- A.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 B.行业标准或者企业标准
- C.企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
- D.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
-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 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C.劳动行政主管部门
- D.生产经营单位
- A.预算和计划
- B.设计和施工
- C.论证和评价
- D.生产和使用
- A.法律秩序
- B.安全生产法律体系
- C.依法监管的长效机制
- D.安全管理制度
- A.扩建、改建、翻新
- B.新建、改建、扩建
- C.新建、扩建、引进
- D.新建、改建、装修
- A.安全生产论证和安全行为评价
- B.安全生产论证和安全投入评价
- C.安全制度论证和安全评价
- D.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
- A.安全生产条件
- B.安全生产目的
- C.安全生产标准
- D.安全生产职责
- A.施工单位
- B.建设单位
- C.生产经营单位
- D.监理工程师
- A.基本要求
- B.重要条件
- C.前提条件
- D.主要措施
- A.工会
- B.生产经营单位
-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D.安全生产中介机构
- A.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和阶级意志具有统一性
- B.法律规范的相互关系具有系统性
- C.法律规范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 D.法律规范的客体具有特定性
- A.空间效力
- B.时间效力
- C.对人的效力
- D.调整对象
- A.必要条件
- B.基本要求
- C.主要内容
- D.基本形式
- A.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的
- B.依照特定程序制定的
- C.具有国家强制性
- D.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