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
- B.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 C.有产品标准和相关技术文件
- D.有完善的组织章程和作业规程
- E.有满足生产需要的生产场所和技术人员
- A.脱离安全工作岗位连续满6个月
- B.受刑事处罚
- C.严重违反职业道德
- D.同时在两个以上独立法人单位执业
- E.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 A.决策机构
- B.主要负责人
- C.个人经营的投资人
- D.总工程师
- E.财务负责人
- A.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 B.设置专职医疗队伍
- C.经营场所和储存设施符合国家标准
- D.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工艺
- E.主管人员和业务人员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上岗资格
- A.矿山
- B.危险化学品储存
- C.建筑施工
- D.烟花爆竹生产
- E.民用爆破器材生产
- A.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
- B.患职业病
- C.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
- D.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
- E.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
- A.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 B.没收违法所得
- C.限制人身自由
- D.罚款
- E.责令停产停业
- A.提高职业技能
- B.执行劳动卫生规程
- C.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 D.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 E.设立卫生医疗机构
- A.职工没有经过消防培训
- B.不设立业余消防队伍
- C.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
- D.火险隐患不及时消除
- E.不能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
- A.造成财产损失
- B.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
- C.导致伤亡事故或者其他后果
- D.经有关部门提出后,对事故隐患仍不采取措施
- E.导致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 A.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 B.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
- C.生产经营单位的财务部门
- D.个人经营的投资人
- E.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A.法律
- B.行政法规
- C.企业规章制度
- D.执业准则
- E.委托合同规定
- A.检查矿山劳动条件和安全状况
- B.检查矿山企业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 C.参加矿山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 D.组织矿长和矿山企业安全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 E.参加并监督矿山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 A.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 B.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 C.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因素,监督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
- D.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E.及时、如实报告安全生产事故
- A.结果
- B.假定
- C.处理
- D.制裁
- E.纠正
- A.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
- B.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
- C.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 D.行业标准或者企业标准
-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 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 C.省级人民政府
- D.国务院
- A.县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
- B.劳动防护用品检测检验机构
- C.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D本单位安全生产技术部或管理人员
- A.关闭
- B.改正,并处l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 C.改正,并处l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 D.限期改正
- A.15
- B.30
- C.60
- D.90
- A.12
- B.24
- C.36
- D.48
- A.周
- B.月
- C.季
- D.年
-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B.公安机关.
- C.人民政府
- D.监察机关
- A.人员伤亡的数量
- B.直接经济损失的数额
- C.社会影响
- D.其他要素
- A.患职业病
- B.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
- C.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h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
- D.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
- A.以收定支、收支平衡
- B.以支定收、收支平衡
- C.以收定支、收支不均
- D.以支定收、收支不均
- A.公平
- B.公正
- C.诚信
- D.公开
- A.交通运输
- B.钢铁冶炼
- C.矿山
- D.锅炉与压力容器制造
- A.1
- B.3
- C..5
- D.7
- A.易燃液体
- B.剧毒化学品
- C.爆炸品
- D.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 A.核准
- B.认可
- C.普通许可
- D.特许
- A.1
- B.2
- C.3
- D.4
- A.30
- B.15
- C.5
- D.3
- A.公安机关
- B.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
-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D.环境保护部门
- A.5
- B.6
- C.8
- D.10
- A.3
- B. 5
- C.8
- D.10
- A.公安郡门
- B.卫生行政部门
-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D.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
- A.施工
- B.建设
- C.勘察、设计
- D.监理
- A.装卸
- B.押运
- C.检测
- D.应急
- A.煤矿所在地人民政府
-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 C.省级人民政府
- D.设区的市以上人民政府
- A.5
- B.30
- C.60
- D.90
- A.5
- B.10
- C.15
- D.30
- A.煤矿企业负责人
- B.煤矿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
- C.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 D.公安机关
- A.卫生行政部门
- 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C.建设单位
- D.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 A.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 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政部门
- C.卫生行政部门
- D.煤矿安全监察行政部门
- A.生产情况
- B.财务支出状况
- C.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
- D.遵守国家政策情况
- A.50
- B.100
- C.500
- D.1000
- A.年满18周岁未满20周岁
- B.年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
- C.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
- D.年满10周岁未满14周岁
- A.部门规章
- B.地方性法规
- C.行政法规
- D.法律
- A.从轻或者减轻
- B.不予
- C.给予罚款
- D.给予拘留
- A.当事人必须亲自参加听证
- B.听证一律公开举行
- C.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 D.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3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 A.调解
- B.仲裁
- C.裁决
- D.追偿
- A.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
- B.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
- C.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
- D.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违反安全管理规定
- A.公安消防机构
- B.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
- C.人民法院
- D.公安消防机关报请当地人民政府依法
- A.公安消防机构
- B.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 C.城市人民政府
- D.市政设施管理部门
- A.水源充足的区域
- B.交通运输便利的区域
- C.城市边缘或者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
- D.经济发达的区域
- A.建立防火档案,确定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 B.实行每周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
- C.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 D.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 A.2
- B.3
- C.4
- D.5
- A.劳动行政主管部门
- B.生产经营单位
-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D.各级人民政府
- A.必须等于
- B.应当高于
- C.可以高于
- D.不得高于
- A.公安机关
- B.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 C.当地人民政府
- D.企业管理部门
- A.行业标准
- B.国家标准
- C.企业标准
- D.地方标准
- A.省级以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 B.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 C.各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 D.各级人民政府
- A.公平、公开、诚实信用
- B.合法、准确
- C.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 D.实事求是、尊重科学
- A.加强劳动保护
- B.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
- C.减少环境污染
- D.生产事故伤亡责任划分
- A.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 B.立即下达整改通知书
- C.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 D.向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举报
- A.部门法规
- B.国家标准
- C.行业标准
- D.地方政府规章
- A.从业人员
- B.生产经营单位
- C.从业人员和生产经营单位
- D.生产经营单位或者从业人员
- A.一次性
- B.经常性
- C.阶段性
- D.定期
- A.同时勘察、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 B.同时审批、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 C.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 D.同时施工、同时修复、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 A.主体、客体
- B.主体,损害程度
- C.主体、内容
- D.行为、内容
- A.法律、行政法规
- B.法律、法规、规章
- C.法律、法规、标准
- D.法律、法规、规章、标准
- A.生产、经营、储存
- B.生产、运输、储存
- C.生产、经营、使用
- D.生产、运输、使用
- A.有关负责人
- B.班组长
- C.岗位职工
- D.主要负责人
- 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 B.国家质检总局
- C.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 D.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A.同一层级的法的效力
- B.法的不同层级
- C.法的内容
- D.法的目的
- A.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
- B.事故产生的结果
- C.事故的大小
- D.事故的性质
- A.性质
- B.内容
- C.形式
- D.要求
- A.普遍性
- B.原则性
- C.合理性
- D.强制性
- A.有法可依
- B.有法必依
- C.执法必严
- D.违法必究
- A.2
- B.3
- C.4
- D.5
- A.《矿山安全法》
- B.《消防法》
- C.《安全生产法》
- D.《建筑法》
- A.完整性
- B.处罚性
- C.规范性
- D.特定性
-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C.国务院
- D.全国人大常委会
- A.法的创立和表现形式
- B.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层次
- C.法律的内容和效力强弱
- D.法律效力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