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警告
- B.注销注册
- C.降职
- D.取消执业资格
- E.记过
- A.给予关闭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
- B.下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可以将重大、疑难的案件报请上级部门管辖
- C.上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可以直接查处下级部门管辖的案件,但不能将自己管辖的案件交由下级部门管辖
- D.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受理案件后,发现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部门
- E.给予拘留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察部门作出决定
- A.拒绝治疗的
- B.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
- C.挥霍工伤保险金的
- D.被判刑正在收监执行的
- E.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
- A.军事装备
- B.核设施
- C.大型游乐设施
- D.铁路机车
- E.煤矿矿井
- A.成立
- B.分立
- C.合并
- D.转让
- E.倒闭
- A.组织查处职业病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违规行为
- B.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
- C.组织指导、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安全培训工作
- D.负责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规范职业病的预防、保健,并查处违法行为
- E.负责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
- A.产量
- B.原料
- C.流向
- D.储存量
- E.用途
- A.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
- B.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
- C.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
- D.拒绝、阻碍或者以暴力威胁行政执法人员
- E.配合行政机关查处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 A.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 B.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 C.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
- D.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
- E.提高职业技能
- A.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的批评、检举和控告的义务
- B.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
- C.得知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的义务
- D.接受安全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义务
- E.遵章守规、服从管理的义务
- A.制订矿山灾害的预防和应急计划
- B.制订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C.及时采取措施,处理矿山存在的事故隐患
- D.亲自对每个作业场所进行跟班检查
- E.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职工劳动条件,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要的材料、设备、仪器和劳动防护用品的及时供应
- A.制定矿山灾害的预防和应急计划
- B.参与事故调查处理
- C.发现危险情况,有权提出撤离作业现场的建议
- D.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 E.参加矿山安全管理,对矿山安全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建议
- A.与职工本职工作有关的安全知识
- B.自救装备的使用和有关急救方面的知识
- C.监督矿山企业提取和使用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的情况
- D.矿山安全规程及矿山企业有关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 E.各种事故征兆的识别、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应急措施和撤退路线
- A.独立性
- B.及时性
- C.有偿性
- D.专业性
- E.服务性
- A.6
- B.5
- C.3
- D.2
- A.质量认证
- B.安全标志
- C.行业自律
- D.产品评级
- A.法律的内容
- B.法律效力强弱
- C.法律效力范围
- D.法律地位
- E.法律效力的层次
- A.简易
- B.复杂
- C.一般
- D.听证
- A.不得
- B.可以
- C.应当
- D.酌情
- A.1
- B.3
- C.5
- D.10
- A.直接予以关闭
- B.提请有关管辖权的人民政府予以关闭
- C.吊销营业执照
- D.罚款
- A.人民政府
- 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C.人民检察院
- D.工会
- A.国务院
-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 C.设区的市级
- D.设区的县级
- A.4
- B.3
- C.2
- D.1
- A.应当视同
- B.应当认定
- C.可以认定
- D.可以视同
- A.环境污染事故
- B.核设施事故
- C.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 D.国防科研生产事故
- A.登记
- B.备案
- C.检验
- D.检测
- A.10
- B.15
- C.30
- D.45
- A.1
- B.2
- C.3
- D.4
- A.一
- B.二
- C.三
- D.四
- A.2
- B.3
- C.4
- D.5
- A.公安机关
- 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C.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
- D.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
-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
- B.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
- C.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D.县级人民政府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
- A.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 B.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 C.5万元以上8万元以下
- D.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 A.最大值
- B.最小值
- C.中间值
- D.平均值
- A.10
- B.20
- C.30
- D.40
- A.半
- B.1
- C.2
- D.3
- A.投资规模大
- B.建设周期短
- C.生产环节多
- D.参与主体多
- A.施工预算图
- B.施工组织设计
- C.工程概算
- D.可行性研究报告
- A.监理单位
- B.承包单位
- C.设计单位
- D.建设单位
- A.4
- B.3
- C.2
- D.l
- A.5
- B.10
- C.15
- D.30
- A.乡级以上人民政府
-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 C.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 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 A.危害类别
- B.危害后果
- C.职业病应急措施
- D.职业病预防措施
- A.一次性
- B.经常性
- C.年度
- D.定期
- A.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本案调查人员主持
- B.当事人只能亲自参加听证
- C.行政机关应在听证的5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 D.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3日内提出
- A.1000
- B.1500
- C.2000
- D.5000
- A.6个月
- B.1年
- C.18个月
- D.2年
- A.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
- B.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
- C.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
- D.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
-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 B.人民法院
- C.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D.公安机关
- A.违法行为人户口所在地
- B.违法行为发生地
- C.违法行为人经常居住地
- D.工作单位所在地
- A.双方承担同等责任
- B.机动车一方仍承担全部责任’
- C.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 D.机动车一方承担一小部分责任
- A.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
- B.对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负有责任的事故发生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 C.事故发生单位的相关责任人员实施了违反国家关于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规定的行为,因而发生重大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 D.过失或者故障,明知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主观上具有对事故隐患不采取有效整改治理措施的过失或者故意
- A.公安消防机构
- B.公安消防机构报请当地人民政府依法
-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D.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
- A.国际标准
- B.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
- C.企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
- D.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 A.城市长远规划
- B.城市总体规划
- C.城市详细规划
- D.城市近期规划
- A.参加矿山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 B.检查矿山劳动条件和安全状况
- C.组织矿长和矿山企业安全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 D.检查矿山企业和管理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贯彻执行矿山安全法律、法规的情况
- A.1
- B.2
- C.24
- D.48
- A.矿山安全知识
- B.安全生产作业能力
- C.矿山事故处理能力
- D.安全生产管理能力
- A.要求限期改正
- B.要求立即停止作业
- C.提出解决的建议
- D.建议组织职工撤离危险现场
- A.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
- B.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
-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 D.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
- A.警告
- B.吊销营业执照
- C.取缔
- D.关闭
- A.民事
- B.刑事
- C.经济
- D.国家
- A.含氮量
- B.含氢量
- C.含氦量
- D.含氧量
- A.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 B.生产经营单位
- C.从业人员
- D.安全生产培训机构
- A.国务院和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B.县级以上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各有关部门
- D.市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包括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 A.县级以上
- B.设区的市级
- C.省级以上
- D.乡级以上
- A.地方
- B.企业
- C.国家
- D.行业
- A.告知其他人员处理
- B.在48h内报告政府部门组织抢救
- C.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
- D.向媒体披露事故信息
- A.毛纺织品
- B.烟花爆竹
- C.电动工具
- D.印刷品
- A.工会
- 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C.劳动行政主管部门
- D.生产经营单位
- A.采取一切技术手段抢险救灾
- B.要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报告
- C.在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后,在现场静观事态变化
- D.有权停止作业或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现场
- A.检举权
- B.控告权
- C.生命权
- D.健康权
- A.环保标志
- B.安全标志
- C.安全警示标志
- D.认证标志
- A.生产、经营
- B.生产、储存
- C.生产、使用
- D.生产、运输
- A.采掘、架设
- B.爆破、吊装
- C.高空施工、电力安装
- D.易燃易爆物品试验
- A.国家标准或者企业标准
- B.企业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 C.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 D.地方标准或者企业标准
- A.专业技术
- B.安全生产管理
- C.特种作业
- D.安全检查
- A.主要负责人
- B.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C.班组长
- D.从业人员
- A.5
- B.10
- C.15
- D.30
- A.程序性
- B.强制性
- C.应用性
- D.规范性
- A.法律
- B.地方性法规
- C.行政规章
- D.宪法
- A.根本利益
- B.根本途径
- C.根本宗旨
- D.基本要求
- A.程序正当
- B.合法行政
- C.权责统一
- D.高效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