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危害性和破坏性
- B.可控制性和稳定性
- C.明显的公共性或者社会性
- D.突发性和紧迫性
- E.需要公权介入和社会力量
- A.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
- B.有满足生产需要的生产场所和技术人员
- C.有产品标准和相关技术文件
- D.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 E.有与其开展工作相适应的固定工作场所和设施设备
- A.未及时调查处理举报事项的
- B.不履行日常监管监察职责的 .
- C.发现有非法煤矿并且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制止的
- D.未依法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和报告的
- E.向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煤矿或者矿长颁发有关证照的
- A.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B.制订矿山灾害的预防和应急计划
- C.及时采取措施,处理矿山存在的事故隐患
- D.对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及其实施情况进行具体落实
- E.及时、如实向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和管理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报告矿山事故
- A.矿山企业
- B.建筑施工企业
- C.烟花爆竹生产企业
- D.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
- E.工矿商贸企业
- A.有依法收取中介服务报酬和费用的权利
- B.接受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其进行检查监督的权利
- C.有权拒绝从事非法或者服务范围以外的安全生产中介服务
- D.有权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的规定,从事授权范围内的有关安全生产业务
- E.接受政府、部门的委托或生产经营单位的聘请,按照委托和约定的有关事项从事安全生产中介服务
- A.劳动合同解除权
- B.处罚权
- C.获得经济补偿权
- D.控告权
- E.批评、检举权
- A.每年至少组织1次的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 B.每半年至少组织1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 C.每年至少组织2次的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
- D.每半年至少组织1次的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
- E.每年至少组织1次的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
- A.防止职业危害
- B.保障劳动安全
- C.婚姻家庭关系
- D.应急预案和处置
- E.依法办理工伤社会保险
- A.安全生产法律意识淡薄
- B.安全生产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亟待依法规范
- C.单行安全生产立法滞后
- D.缺乏强有力的安全生产执法手段
- E.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后,没有依法确立综合监管与专项监管相结合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尚未建立健全依法监管的长效机制
- A.主动消除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 B.主动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 C.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 D.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 E.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 A.有助于强化安全生产工作
- B.有助于明确安全管理行政责任
- C.有助于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安全意识
- D.有助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 E.有助于严格规范安全生产行政审批工作,有效地避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 A.行政处罚必须依照法定程序实施
- B.行政处罚必须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实施
- C.行政处罚是对违法行为人的制裁,具有任意性
- D.行政处罚由法定的国家机关和组织实施
- E.行政处罚的对象是实施了违法行为,应当给予处罚的行政相对人
- A.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
- B.对所有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
- C.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
- D.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
- E.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的情况
- A.限期改正或者记过
- B.降级或者罚款
- C.撤职或者开除公职
- D.拘役或者记过
- A.建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制度,确定消防安全负责人
- B.依法申请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
- C.选用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等级的消防设计、施工单位
- D.选用合格的消防产品和满足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及室内装修装饰材料
- E.实行工程监理的建设工程,应当将消防施工质量一并委托监理
- A.安全防范措施
- B.作业场所危险因素
- C.生产经营计划
- D.事故应急措施
- A.人民检察院
- B.公安机关
- C.人民法院
-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 A.国际标准
- B.地方标准
- C.企业标准
- D.行业标准
- A.1
- B.2
- C.3
- D.6
- A.32000
- B.34000
- C.36000
- D.40000
- A.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 B.依法进行了安全评价
- C.生产设备、工艺符合有关安全生产的技术标准和规程
- D.有具备相应资格的安全管理人员、仓库管理人员
- A.给予警告,并处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 B.给予警告,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 C.责令限期改正,并处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 D.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 A.由注册安全工程师自行承担赔偿责任
- B.由所在单位承担赔偿责任
- C.由注册安全工程师与所在单位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 D.由注册安全工程师与所在单位按过错原因分别承担赔偿责任
- A.市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 B.省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 C.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D.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A.每月组织1次
- B.每月组织2次
- C.每2个月组织1次
- D.每季度组织1次
- A.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 B.较大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 C.一般事故隐患、较大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 D.一般事故隐患、较大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和特别重大事故隐患
- A.15
- B.20
- C.25
- D.30
- A.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 B.具备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
- C.相应特种作业规定的其他条件
- D.年满16周岁,且不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
- A.从业人员必须提高自身安全素质,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 B.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和安全发展的指导思想
- C.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是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法定职责
- D.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把经济增长摆在首位,安全生产与经济增长要同步
- A.施工单位
- B.设计单位
- C.建设单位
- D.监理单位
- A.3
- B.5
- C.7
- D.10
- A.假定
- B.处理
- C.制裁
- D.执行
- A.合法行政
- B.程序公开
- C.高效便民
- D.合理行政
- A.管理标准
- B.方法标准
- C.技术标准
- D.基础标准
- A.行政处罚权
- B.依法求偿权
- C.建议报告权
- D.事故调查处理权
- A.责令限期改正
- B.给予行政处罚
- C.对主要负责人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 D.吊销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
- A.作业的安全
- B.公共安全
- C.生产安全
- D.人员安全
-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 B.国务院各部委
- C.人大及其常委会
- D.国务院
- A.生产、使用单位
- B.生产、储存单位
- C.使用、储存单位
- D.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 A.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应急救援资金、物资的
- B.不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的
- C.未按规定及时发布突发事件警报、采取预警期的措施,导致损害发生的
- D.未及时消除已发现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
- A.财产罚
- B.行为罚
- C.人身自由罚
- D.声誉罚
- 43
-
依照《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的规定,由( )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负责履行《劳动法》赋予劳动行政部门负责的劳动安全卫生监督管理的职责,行使《劳动法》中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职权。
-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 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 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 D.国务院
- A.营业执照或者法人证书的复印件
- B.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C.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 D.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等材料
- A.2014年4月16日
- B.2014年5月1日
- C.2014年5月16 日
- D.2014年5月21日
- A.1
- B.2
- C.3
- D.4
- A.12
- B.14
- C.15
- D.16
- A.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按比例承担
- B.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 C.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 D.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 49
-
根据《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在实施安全监察过程中,发现煤矿存在的安全问题涉及有关人民政府或其有关部门的,应当向有关人民政府或其有关部门( ),并向上级人民政府或其有关部门报告。
- A.登记备案
- B.移交处理
- C.提出建议
- D.通报情况
- A.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
- B.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 C.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51
-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对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所 设定的许可,应归为( )的范畴。
- A.一般许可
- B.特许
- C.认可
- D.核准
- A.2014年8月12日
- B.2014年8月8日
- C.2014年8月5日
- D.2014年8月1日
- A.国务院
- B.省级人民政府
-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A.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B.生产经营单位
- C.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D.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 A.国务院
- B.S省人民政府
- C.H市人民政府
- D.G县人民政府
- A.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
-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
- 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
- D.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机构
- A.5
- B.7
- C.10
- D.14
- A.一线从业人员
- B.主要负责人
- C.中介服务人员
- D.监理工程师
- A.不满16岁的人有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
- B.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 C.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D.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处罚
- A.源头管理、过程控制、应急救援和事故查处
- B.预防为主、过程控制、应急救援和事故查处
- C.源头管理、过程控制、遵守规范和事故查处
- D.预防为主、安全高效、应急救援和事故查处
- A.乡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 C.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 D.省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 A.本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的成员组成
- B.本单位的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
- C.本单位的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
- D.本单位的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
- A.到2016年6月,吕某、何某均需要再次进行复审
- B.到2016年6月,吕某、何某均不需要再次进行复审
- C.到2016年6月,吕某不需要再次进行复审,何某需要再次进行复审
- D.到2016年6月,吕某需要再次进行复审,何某不需要再次进行复审
- A.环境污染事故
- B.核设施事故
- C.施工安全事故
- D.国防科研生产事故
- A.干预安全评价机构开展正常活动
- B.不向安全评价机构收取任何费用
- C.向安全评价机构摊派财物
- D.要求被评价对象接受指定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安全评价
- A.2
- B.3
- C.4
- D.5
- A.2014年1月21日
- B.2014年1月31日
- C.2014年2月15日
- D.2014年1月25日
- A.非煤矿矿山企业
- B.建筑施工企业
- C.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
- D.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
- A.3
- B.7
- C.10
- D.15
- A.隔离、减弱、监测
- B.疏散、隔离、监测
- C.封闭、隔离、洗消
- D.减弱、洗消、监测
- A.商场的电工
- B.大型工厂的制冷工
- C.汽修厂的车工
- D.机械制造厂的焊工
- A.由发包的组织自行承担赔偿责任
- B.由个人承包经营者自行承担赔偿责任
- C.发包的组织与个人承包经营者按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 D.发包的组织与个人承包经营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 A.2014年6月3日
- B.2014年6月5日
- C.2014年6月10日
- D.2014年6月15日
- A.生产经营单位
- B.安全生产责任制
- C.安全生产投入
- D.依法生产经营
- A.已经采取的措施
- B.事故的详细经过
- C.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 D.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 A.资格许可
- B.备案管理
- C.评价制度
- D.审核制度
- A.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公安、卫生主管部门
- B.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 C.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 D.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 A.1
- B.2
- C.3
- D.4
- A.3
- B.4
- C.5
- D.6
- A.特种设备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
- B.起重机械整体倾覆的
- C.600兆瓦以上锅炉因安全故障中断运行240 h以上的
- D.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有毒介质泄漏,造成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转移的
- A.100
- B.200
- C.300
- D.500
- A.国际安全标准或者国家安全标准
- B.地方性安全标准或者行业安全标准
- C.国家安全标准或者地方性安全标准
- D.国家安全标准或者行业安全标准
- A.改造、日常维修、拆除
- B.安装、改造、重大维修
- C.改造、移装、拆除
- D.安装、日常维修、重大维修
- A.工伤保险补偿权利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
- B.工伤保险不具有惩罚性
- C.享有工伤保险权利的主体只限于用人单位的正式职工
- D.只要确认职工在法定情形下发生工伤,就依法享有获得经济补偿的权利
- A.矿井全年产量超过矿井核定生产能力的
- B.矿井月产量超过当月产量计划5%的
- C.煤矿企业未制定井下劳动定员或实际入井人数超过规定人数的
- D.未按规定制订主要采掘设备、提升运输设备检修计划或者未按计划检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