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
- B.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
- C.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 D.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 E.特种设备运行记录
- A.丧失劳动能力的
- B.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
- C.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
- D.拒绝治疗的
- E.被判刑正在收监执行的
- A.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
- B.居民区
- C.矿区
- D.河流、湖泊、风景名胜区
- E.军事禁区
- A.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 B.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不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
- C.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 D.已经采取的措施
- E.事故发生的时间
- A.行政处罚权
- B.安全检查权
- C.建议报告权
- D.事故调查处理权
- E.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权
- A.该企业应从工伤保险基金中一次性支付林某伤残补助金
- B.该企业可单方解除与林某的劳动关系,但应按月发给林某伤残津贴
- C.林某主动提出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该企业应该同意解除劳动关系
- D.林某主动提出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该企业应按标准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 A.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 B.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 C.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二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活动
- D.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 E.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1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
- A.现场值班员甲和乙商议不向项目负责人报告事故
- B.救援小组人员因吃饭晚2个小时到达事故现场
- C.事故发生班组人员直接向上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 D.事故发生单位于2小时后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事故
- E.未报告事故伤亡人数
- A.陈述权
- B.申辩权
- C.拒绝执行权
- D.行政复议权
- E.行政诉讼权
- A.进入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调阅有关资料
- B.要求被检查单位缴纳检查费用
- C.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责令立即排除
- D.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设施、设备、器材予以查封或者扣押
- E.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
- A.建立消防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 B.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
- C.对职工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
- D.建立消防队
- E.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
- A.救助性措施,主要是对公民人身的救助
- B.控制性措施,主要是针对场所的强制
- C.保障性措施,主要是针对生命线工程系统
- D.保护性措施,阻止事件蔓延传播
- E.法律性措施,主要是针对法律文件的依据
- A.客观性
- B.独立性
- C.公益性
- D.服务性
- E.专业性
- A.婚姻家庭关系
- B.保障劳动安全
- C.防止职业危害
- D.应急预案和处置
- E.依法办理工伤保险
- A.LD
- B.AQ
- C.MT
- D.JB
- A.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职责部门的工作人员
- B.工会组织的工作人员
- C.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 D.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
- E.中介服务机构的有关人员
- 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其授权机构
- B.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C.设区的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D.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A.15日
- B.30日
- C.45日
- D.60日
- A.撤销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职务
- B.撤销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书记党内职务
- C.拘留监察科科长刘某
- D.拘留铁矿矿长方某
- A.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 B.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
- C.安全生产监理管理部门
- D.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 A.卫生行政部门
- B.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政部门
- D.煤矿安全监察行政部门
- A.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施工应当由取得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并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施工
- B.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同时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依法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
- C.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安全设施设计和相关施工技术标准、规范施工,并对安全设施的工程质量负责
- D.施工单位发现安全设施设计文件有错漏的,应当及时向监理单位提出
- A.安全设施
- B.防护设施
- C.劳保设施
- D.卫生设施
- A.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
- B.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 C.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 D.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 A.2年
- B.3年
- C.5年
- D.7年
- A.甲级评价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评价活动
- B.甲级资质要求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乙级资质要求注册资金300万元以上
- C.甲级、乙级资质评价机构法定代表人通过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机构组织的相关安全生产和安全评价知识培训,并考试合格
- D.专职技术负责人有二级以上安全评价师和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并具有与所申;报业务相适应的中级专业技术职称
- A.1万元
- B.2万元
- C.3万元
- D.5万元
- A.危险性分析
- B.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
- C.应急处置程序
- D.应急处置详细过程
- A.15%
- B.30%
- C.50%
- D.80%
- A.生产安全监察单位
- B.生产经营单位
- C.公安消防部门
- D.安全监督部门
- A.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
- 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C.聘用单位
- D.注册管理机构
- A.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煤矿可以自主培训
- B.制定了煤矿年度安全培训工作计划,并保证了安全培训工作所需资金
- C.煤矿对每个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均建立了安全培训档案
- D.需要脱产进行安全培训的人员,培训期间只发生活费
- A.5个
- B.10个
- C.15个
- D.30个
- A.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
- B.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 C.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
- D.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 A.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的专项经费
- B.生产经营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是否设置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器的专项经费
- C.生产经营单位可以货币替代劳动防护用品
- D.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办公用品替代劳动防护用品
- A.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 B.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 C.5万元以上
- D.3万元以上
- A.每月
- B.15天
- C.每周
- D.20天
- A.安全技术理论培训
- B.安全技术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
- C.免予培训
- A.职工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的,从事故发生当月起3个月内照发工资
- B.职工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的,从第6个月起停发工资,由工伤保险基金向其供养亲属按月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
- C.生活有困难的,可以预支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10%
- D.职工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的,从事故发生当月起6个月内照发工资
- A.安全测试
- B.能效测试
- C.型式测试
- D.产品试制
- A.事故现场情况
- B.事故的简要经过
- C.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
- D.已经采取的措施
- A.无过错
- B.有过错
- C.按过错大小
- D.过错推定
- A.储存设计容量
- B.仓库最小储存量
- C.储存容量上限
- D.仓库最大储存量
- A.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在存在威胁生命安全或者身体健康危险的情况下,有权通知用人单位
- B.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在存在威胁生命安全或者身体健康危险的情况下,有权从使用有毒物品造成的危险现场撤离
- C.用人单位在劳动者从危险场所撤离后这段时间的工资可以不发放给劳动者
- D.用人单位不得将劳动者撤离危险现场这段时问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予以取消
- A.农业部
- B.卫生行政部门
- C.质监局
- D.国务院的相关机构
- A.矿山企业工商营业执照
- B.购买单位的名称、地址、银行账户
- C.购买炸药的品种、数量和用途说明
- D.使用炸药的施工单位的名称、地址、银行账户
- A.医疗救护人员
- B.技术指导人员
- C.车辆动态稳定装置
- D.应急救援器材
- A.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以及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
- B.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及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
- C.国务院运输主管部门以及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
- D.国务院规划主管部门以及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
- A.安全培训合格证书
- B.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书
- C.安全资格证书
- D.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 A.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 B.限期排除隐患,隐患无法排除的,停产整顿
- C.立即停止生产,排除隐患
- D.停产停业,予以关闭
- A.设计
- B.安全设施设计
- C.立项
- D.施工图纸
- A.可以压缩合同工期
- B.不得压缩合同工期
- C.可以适当地压缩合同工期
- D.压缩工期最多不超过10天
- A.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 B.公安部门
- C.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
-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A.经常性地进行监督检查
- B.集中力量,进行突击性的监督检查
- C.接受劳动者的举报进行监督
- D.有针对性地对某些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 A.每日
- B.每周
- C.每甸
- D.每月
- A.在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情况下可以收取费用
- B.行政机关提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不得收费
- C.实施行政许可的费用由财政予以拨付
- D.实施行政许可一律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 A.用人单位变更名称,劳动合同继续有效
- B.用人单位发生合并,劳动合同继续有效
- C.主要负责人变更,劳动合同继续有效
- D.用人单位被撤销,劳动合同继续有效
- A.警告
- B.罚款
- C.没收财产
- D.收缴违法所得
- A.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
- B.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 D.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法律、法规均可设定
- A.迟报或者漏报事故情况
- B.迟报或者瞒报事故情况
- C.漏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
- D.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
- A.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规定
- B.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
- C.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
- D.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违反安全管理规定
- A.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 B.职业病统计报告
- C.职业病调查报告
- D.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 A.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
- B.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
- C.用人单位负责人
- D.用人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
- A.化学
- B.物理
- C.生物
- D.心理
- A.2015年7月10日
- B.2017年5月10日
- C.2015年6月15日
- D.2017年6月15日
- A.矿产品销售额
- B.矿产品销售利润
- C.企业经营纯利润
- D.企业经营总收入额
- A.避险救助能力
- B.避险控制能力
- C.避险保护能力
- D.避险保障能力
- A.肇事车辆车主
- B.车辆司机及所有搭乘人
- C.保险公司视情况
- D.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
- A.取得临时通行牌证
- B.到公安机关备案
- C.直接上路行驶
- D.在车窗上张贴合格证
- A.安全监管部门
-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 C.公安消防机构
- D.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 A.火灾时间
- B.火灾地点
- C.火灾原因
- D.火灾情况
- A.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
- B.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 C.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 D.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 A.乡级人民政府
- B.县级人民政府
- C.设区的市人民政府
- D.省级人民政府
- A.经营、运输、管理
- B.储存、搬运、使用
- C.购买、领用、销售
- D.保管、领取、使用
- A.记过
- B.记大过
- C.开除
- D.拘留
- A.与生产经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 B.不承担责任
- C.与生产经营单位分担赔偿责任
- D.承担技术责任
- A.必须向各级人民政府报告或者举报
- B.应当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者举报
- C.必须向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部门报告或者举报
- D.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者举报
- A.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公安部门
- B.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劳动管理部门
- C.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
- D.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公安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A.撤离现场
- B.停止作业
- C.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 D.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 A.法律、法规
- B.法律、法规、标准
- C.法律、行政法规
- D.法律、法规、规章、标准
- A.150人的机械厂
- B.某煤矿
- C.某市建筑安装公司
- D.某市烟花爆竹厂
- A.公司
- B.工厂
- C.基本单元
- D.个体工商户
- A.属地主义
- B.属人主义
- C.属人主义与属地主义相结合
- D.以上都不是
- A.调整岗位权
- B.批评权
- C.检举权
- D.拒绝违章指挥权
- A.行政法规
- B.部门规章
- C.地方政府规章
- D.国际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