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满足生产需要的生产场所和技术人员
- B.完善的组织章程和作业规程
- C.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 D.产品标准和相关技术文件
- E.取得国家主管部门的管理质量认证标志
- A.危险化学品储存
- B.危险化学品生产
- C.烟花爆竹生产
- D.民用爆破器材生产
- E.危险化学品经营
- A.种类
- B.风险
- C.后果
- D.预防
- E.应急救治措施
- A.设立专职医疗队伍
- B.有健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 C.有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 D.经营场所和储存设施符合国家标准
- E.从业人员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 A.两个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因行政处罚管辖权发生争议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上一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指定管辖
- 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受理案件后,发现自己对此无管辖权时,及时将其移送到有管辖权的部门
- C.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可以直接查处下级部门管辖的案件,但不能将自己管辖的案件交由下级部门管辖
- D.下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可以将重大、疑难的案件报请上级部门管辖
- E.给予关闭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作出决定
- A.劳动就业
- B.劳动报酬
- C.社会保险
- D.劳动争议
- E.责任制度
- A.警告
- B.徒刑
- C.罚款
- D.没收违法所得
- E.行政拘留
- A.负责职业病申报
- B.进入被检查单位了解情况,调查取证
- C.进入职业病危害现场了解情况,调查取证
- D.组织查处职业病危害事故责任人
- E.责令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停止违法行为
- A.自然灾害
- B.事故灾难
- C.公共卫生事件
- D.社会安全事件
- E.生产安全事件
- A.冒顶、片帮、边坡滑落和地表塌陷,瓦斯爆炸、煤尘爆炸
- B.冲击地压、瓦斯突出、井喷
- C.坠落、泄漏危险、危害
- D.地面和井下的火灾、水害
- E.粉尘、有毒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害物质引起的危害
- A.批评
- B.申诉
- C.检举
- D.控告
- E.建议
- A.组织制定药厂安全生产责任制
- B.制定原料粉碎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 C.签发安全投入计划
- D.组织安委会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
- E.签发药厂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A.某市属金矿
- B.280人的建筑工程公司
- C.329人的农机公司
- D.160人的工程机械厂
- E.350人的方便面厂
- A.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 B.责令停止建设
- C.没收违法所得
- D.撤销行政职务
- E.行政拘留
- A.吊销其营业执照
- B.撤销其检测检验资质
- C.责令其停业整顿
- D.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
- A.劳动保护
- B.劳动条件
- C.职业危害防护
- D.职业晋升条件
- E.劳动报酬
- A.特大火灾事故
- B.特大公共卫生事故
- C.特大交通安全事故
- D.特大建筑质量安全事故
- A.登记制度
- B.备案制度
- C.审查制度
- D.值班制度
- A.环境污染事故
- B.道路交通事故
- C.核设施事故
- D.国防科研生产事故
- 20
-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在道路运输途中丢失、被盗、被抢或者出现流散、泄漏等情况的,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应当立即采取相应的警示措施和安全措施,并向当地( )报告。
- A.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 B.公安机关
- C.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
- D.公安消防机构
- A.2名
- B.3名
- C.5名
- D.7名
- A.正式投入生产或使用前
- B.投入生产后
- C.使用中
- D.生产完成后
- A.腐蚀性、高毒、粉尘
- B.放射性、有毒、粉尘
- C.放射性、高毒、高危粉尘
- D.腐蚀性、有毒、高危粉尘
- A.对已经取得资质证书的安全评价机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加强监督检查
- B.发现安全评价机构不具备资质条件的,依照规定予以处理
- C.监督检查记录应当经检查人员和安全评价机构负责人签字后归档
- D.对违法违规的安全评价机构和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建立“黑名单”制度,进行内部监督但不宜公布
- A.10个
- B.15个
- C.20个
- D.30个
- A.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
- B.危险性分析
- C.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
- D.应急处置要点
- 27
-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对有关应急预案的演练作出了明确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预防重点,( )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
- A.3个月
- B.6个月
- C.1个月
- D.1年
- A.资质认可制度
- B.资质鉴定制度
- C.资质许可制度
- D.资质准可制度
-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 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 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 D.国务院
- A.由车间主任王某负责
- B.由主管生产厂长李某负责
- C.由翻砂工小李负责
- D.由厂长赵某负责
- A.15日
- B.20日
- C.30日
- D.60日
- A.16学时
- B.32学时
- C.48学时
- D.12学时
- A.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建设项目的,自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60日内进行申报
- B.因技术、工艺、设备或者材料等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 C.生产经营单位工作场所、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 D.生产经营单位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自生产经营活动终止之日起15日内向原申报机关报告并办理注销手续
- A.小乔应向甲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 B.小乔的父亲可以代小乔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 C.如果该采石场对鉴定结论不服,且认为小乔的受伤不属于工伤,应当承担举证责任
- D.如小乔不服有关部门的鉴定结论,可以再次申请鉴定
- A.15%
- B.20%
- C.30%
- D.50%
- A.安全培训机构
- 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C.劳动保障部门
- D.生产经营单位
- A.超过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未延期复审的
- B.特种作业人员的身体条件已不适合继续从事特种作业的
- C.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
- D.特种作业操作证记载虚假信息的
- A.航空航天器
- B.市政工程工地用起重机械的安装
- C.军事装备
- D.矿山井下使用的特种设备
- A.维护保养
- B.检测检验
- C.自行检查
- D.送检测机构检查
- A.特种设备事故造成30人以上死亡的
- B.600兆瓦以上锅炉爆炸的
- C.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高空滞留100人以上并且时间在48小时以上的
- D.起重机械整体倾覆的
- A.30日
- B.15日
- C.60日
- D.180日
- A.原用人单位
- B.保险公司
- C.承继单位
- D.本人
- A.死亡事故
- B.重大事故
- C.较大事故
- D.矿山安全事故
- A.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单位可以直接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报告
- B.无论什么类别的事故,都不可越级上报
- C.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在1小时内先用电话快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随后补报文字报告
- D.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在1小时内以文字报告的方式报告国务院总值班室
- A.特殊性
- B.强制性
- C.任意性
- D.惩罚性
- A.有毒物品的生产、经营适用本条例
- B.作业场所使用有毒物品可能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劳动保护,适用本条例
- C.有毒物品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的安全管理,依照本条例执行
- D.有毒物品的生产、经营依照本条例执行;有毒物品的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依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执行
- A.降级
- B.撤职
- C.警告
- D.开除
- A.核查登记
- B.成分测定
- C.质量检验
- D.重新包装
- A.1年
- B.2年
- C.3年
- D.4年
- A.国务院公安部门
- B.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C.国务院科技主管部门
- D.国务院关税主管部门
- A.生产(制造)许可证、安全合格证
- B.产品合格证、经营许可证
- C.生产(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
- D.经营许可证、检测合格证
-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B.危险化学品监督管理部门
- C.公安机关
- D.国务院
- A.提出建议
- B.登记备案
- C.通报情况
- D.移交处理
- A.吊销煤炭生产许可证
- B.责令限期改正
- C.提请地方政府按照规定权限关闭
- D.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 A.吊销
- B.注销
- C.暂扣
- D.废止
- A.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
- B.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
- C.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1年
- D.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 A.煤矿企业辖区政府负责人
- B.煤矿企业负责人
- C.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D.煤矿企业生产现场指挥人员
- A.矿山井下
- B.汽车维修
- C.机械加工
- D.家电维修
- A.是指严格意义上的“行政机关”
- B.包括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 C.包括法律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 D.并非限于严格意义上的“行政机关”
- A.50元
- B.500元
- C.200元
- D.1000元
- A.重大责任事故罪
- B.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
- C.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 D.渎职罪
- A.违法行为发生地
- B.侵权行为发生地
- C.违法行为人户籍所在地
- D.违法行为人经常居住地
- A.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
- B.违反消防管理法规,不及时采取消防安全防护措施,造成严重后果的
- C.违反消防管理法规,不配备专门的消防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
- D.违反消防管理法规,采用暴力手段抗拒消防监督机构执法,造成严重后果的
- A.配制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
- B.配置急救交通车辆
- C.配置现场专职医疗人员
- D.配置性能稳定的通信工具
- A.启动应急预案
- B.随时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
- C.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
- D.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发布可能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警告
- A.国家机关
- B.个体经济组织
- C.部队
- D.其他任何组织
- A.10%
- B.15%
- C.20%
- D.25%
- A.免除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
- B.双方承担同等赔偿责任
- C.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
- D.机动车一方仍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 A.警告
- B.罚款
- C.开除
- D.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
- A.3个
- B.7个
- C.10个
- D.15个
- A.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 B.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 C.组织、协调有关部门
- D.消除安全隐患
- A.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
- B.保护人身、财产安全
- C.提高通行效率
- D.维护公共安全
- A.20日
- B.30日
- C.45日
- D.60日
- A.15日
- B.20日
- C.30日
- D.45日
- A.县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
- B.县级人民政府安监部门
- C.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D.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
- A.同等补偿
- B.连带赔偿
- C.按份补偿
- D.等额赔偿
-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关
- B.公安机关
-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关提请公安机关
- D.人民法院
- A.7日
- B.10日
- C.15日
- D.30日
- A.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
- B.立即向新闻媒体披露事故信息
- C.告知其他人员处理
- D.在48小时内报告政府部门组织抢救
- A.予以停产整顿
- B.予以取缔
- C.予以责令整改
- D.予以通报批评
- A.乙方义务
- B.甲方约定
- C.无效协议
- D.格式条款内容
- A.爆破、吊装
- B.高空施工、电力安装
- C.采掘、架设
- D.易燃易爆物品试验
- 83
-
依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 )生产,并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方可投入使用。
- A.指定生产单位
- B.委托生产单位
- C.法定生产单位
- D.专业生产单位
- A.岳某应在2015年9月前提出复审申请
- B.岳某可以向A市或8市任一考核发证机关提出复审申请
- C.考核发证机关对岳某的复审不予通过
- D.考核发证机关应当在收到岳某复审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复审
- A.可以高于
- B.不得高于
- C.应当高于
- D.必须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