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消防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 B.应急预案评审或者论证意见
- C.建设工程消防验收申报表
- D.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 E.消防设施、电气防火技术检测合格证明文件
- A.国家标准
- B.行业标准
- C.国际标准
- D.企业标准
- E.地方标准
- A.监督矿山企业提取和使用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的情况
- B.审查批准矿山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
- C.负责矿山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竣工验收
- D.组织矿长和矿山企业安全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 E.检查矿山企业贯彻执行矿山安全法律法规的情况
- A.进人被检查单位和职业病危害现场,了解情况,调查取证
- B.责令暂停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
- C.组织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
- D.责令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停止违法行为
- E.查阅或者复制与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有关的资料和采集样品
- A.自然灾害
- B.事故灾难
- C.较大灾害
- D.公共卫生事件
- E.社会安全事件
- A.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h内经抢救无效死亡
- B.故意犯罪
- C.醉酒导致伤亡
- D.患职业病
- E.自残或者自杀
- A.陈述权、申辩权
- B.申请复议权
- C.行政诉讼权
- D.要求行政赔偿的权利
- E.拒绝执行权
- A.吊销证书
- B.没收违法所得
- C.限制人身自由
- D.罚款
- E.责令停产停业
- A.获得安全保障、工伤保险和民事赔偿的权利
- B.得知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的权利
- C.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的批评、检举和处理的权利
- D.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
- E.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的权利
- A.没有正确悬挂机动车号牌
- B.没有随车携带驾驶证
- C.没有张贴检验合格标志
- D.没有随车携带机动车登记证
- E.没有随车携带机动车行驶证
-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 B.实行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制
- C.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 D.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 E.国家实行职业卫生惩罚制度
- A.无证照或者证照不全擅自生产的
- B.经整顿验收合格的
- C.在3个月内2次或者2次以上发现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的
- D.停产整顿期间擅自从事生产的
- E.在1年内2次或者2次以上发现有安全生产隐患的
- A.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 B.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
- C.对劳动者进行安全卫生教育
- D.预防劳动过程中的事故
- E.设立卫生医疗机构
- A.评价
- B.认证
- C.核查
- D.检验
- E.咨询服务
- A.负责依法管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工作
- B.依法监督用人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
- C.起草职业卫生监管有关法规,制定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管相关规章
- D.负责医疗机构放射危害控制的监督管理
- E.负责职业病报告的管理和发布,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科学研究
- A.15
- B.20
- C.30
- D.45
- A.5
- B.10
- C.15
- D.30
- A.1年以上
- B.2年以上
- C.1年以下
- D.2年以下
- A.设区的市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
- B.国务院有关部委
- C.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 A.国务院
-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 C.设区的市级
- D.设区的县级
- A.承继单位
- B.原用人单位与承继单位
- C.职工个人
- D.职工个人与承继单位
- A.装卸
- B.押运
- C.检测
- D.应急
- A.30
- B.15
- C.10
- D.5
- A.社会监督
- B.舆论监督
- C.政府监督
- D.其他监督
- A.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B.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经营场所
- C.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
- D.相应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生产岗位人员
- A.基本要求
- B.重要条件
- C.前提条件
- D.主要措施
- 27
-
依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主要适用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监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的行政许可是( )。
- A.核准
- B.认可
- C.普通许可
- D.特许
- A.15%
- B.30%
- C.35%
- D.50%
- A.县级人民法院
-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 C.公安机关
-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 A.70
- B.75
- C.80
- D.85
- A.矿长
- B.工会
- C.矿工
- D.监理人员
- A.各级人民政府
- B.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 C.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 D.安全生产监察机关
- A.确认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 B.进行事故调查
- C.在法定期限内作出批复
- D.迅速、及时、准确地报告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 A.有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公共资源的配置
- B.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的活动
- C.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
- D.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
- A.作出书面记录,并由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签字
- B.口头告知被检查单位,责令立即整改
- C.作出书面记录,并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签字
- D.作出书面记录,并由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负责人签字
- A.安全监察与促进安全管理相结合
- B.安全监察与综合治理相结合
- C.安全监察与联合执法相结合
- D.安全监察与行业监督相结合
- A.10
- B.15
- C.30
- D.60
- A.名誉权
- B.控告权
- C.生命权
- D.健康权
- A.乡级
- B.县级
- C.设区的市级
- D.省级
- A.检测检验机构应当在每年的3月份向资质颁发机关报送上一年度的工作总结
- B.检测检验机构被注销资质的,应当将资质证书和相关印章交还发证机关
- C.甲级检测检验机构只能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监督评审或者审查
- D.乙级检测检验机构只能由省安全生产监管局组织监督评审或者审查
- A.享有工伤保险权利的主体只限于本企业的职工或者雇工
- B.工伤保险是由政府监管、社保机构经办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惩罚性
- C.工伤保险实际上是一种转移工伤补偿的风险和责任的社会共济方式
- D.工伤保险不强调造成工伤的原因、过错及其责任,只要确认职工在法定情形下发生工伤,就依法享有获得经济补偿的权利
- A.5
- B.10
- C.15
- D.20
- A.给予主要负责人撤职处分
- B.提供必需的资金
- C.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
- D.对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 A.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应当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
- B.机动车通过交叉路口,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或者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过
- C.在允许拖拉机通行的道路上,拖拉机可以从事货运,但是不得用于载人
- D.机动车载人不得超过核定的人数,客运机动车可适当载货
- A.主要负责人
- B.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C.安全生产检查人员
- D.从业人员
- A.设计
- B.施工
- C.监理
- D.建设
- A.必须等于
- B.应当高于
- C.可以高于
- D.不得高于
- A.刑事赔偿
- B.民事赔偿
- C.经济补偿
- D.国家赔偿
- A.竣工验收
- B.可行性论证
- C.设计规划
- D.建设施工
- A.法律
- B.行政法规
- C.地方性法规
- D.部门规章
- A.组织处置突发事件
- B.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应急处置的需要
- C.保障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 D.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
- A.以收定支、收支平衡
- B.以支定收、收支平衡
- C.以收定支、收支不均
- D.以支定收、收支不均
- A.人民政府
- 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C.人民检察院
- D.工会
- A.违法行为人户口所在地
- B.违法行为发生地
- C.违法行为人经常居住地
- D.工作单位所在地
- A.安全生产、效率第一
- B.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 C.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 D.安全第一、公正高效
- A.建设单位
- B.设计单位
- C.施工单位
- D.监理单位
- A.立即停止作业
- B.撤离危险区域
- C.消除隐患
- D.并给予警告和罚款
- A.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者社会性
- B.突发性和紧迫性
- C.危害性和破坏性
- D.需要公众介入和社会力量
- A.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B.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 C.各级人民政府
- D.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 A.1/2
- B.2/3
- C.1/4
- D.3/4
- 61
-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国家标准制定程序分9个阶段。其中的( )自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者其他标委会收到新工作项目建议提案起,到新工作项目建议上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止。
- A.立项阶段
- B.征求意见阶段
- C.预阶段
- D.审查阶段
- A.可行性论证
- B.设计
- C.施工
- D.竣工验收
- A.2
- B.3
- C.4
- D.5
- A.警告
- B.罚款
- C.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 D.责令停产停业
- A.当事人必须亲自参加听证
- B.听证一律公开举行
- C.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 D.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3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 A.乡级以上人民政府
-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 C.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 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 A.环境污染事故
- B.核设施事故
- C.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 D.国防科研生产事故
- A.本班组的安全生产
- B.本岗位的安全生产
- C.安全生产重大事项的决策并组织实施
- D.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 A.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 B.权利保障原则
- C.一事不再罚原则
- D.诚实信用原则
- A.10
- B.20
- C.30
- D.50
- A.有关事故案例
- B.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
- C.本行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 D.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 A.20
- B.30
- C.60
- D.90
- A.爆破作业人员许可证
- B.民用爆炸物品生产许可证
- C.民爆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
- D.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
- A.岗位职工
- B.班组长
- C.安全管理人员
- D.主要负责人
- A.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
- B.国家监督与行业管理相结合
- C.综合监管与专项监管相结合
- D.行业管理与社会监督相结合
- A.空间效力
- B.时间效力
- C.对人的效力
- D.调整对象
- A.有法可依
- B.有法必依
- C.执法必严
- D.违法必究
- A.3
- B.5
- C.8
- D.10
- A.10
- B.15
- C.20
- D.30
- A.受害人发现其权益受到违法行为侵害之日
- B.违法行为发生之日
- C.违法行为终了之日
- D.违法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但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发生之日
- A.扩建、改建、翻新
- B.新建、改建、扩建
- C.新建、扩建、引进
- D.新建、改建、装修
- A.某企业发生生产设备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
- B.某机械制造公司发生机械伤害事故,造成3名作业人员重伤
- C.某公司发生火灾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
- D.某企业发生事故,造成3人死亡
- A.责任法定
- B.公开、公平、公正
- C.便民、效率
- D.精简、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