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全真模拟试卷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4

一、事故经过

 某化工有限公司化工分厂磺酸车间于1992年10月竣工投产,产品为对甲苯磺酸,工艺上布设离心工段,共四台离心机,离心机的作用为磺酸脱酸(硫酸)用。

 1号离心机是从某县城郊麻纺厂(现已关闭)购回,该离心机属SS型三足离心机,是用于麻纺产品脱胶用,在本厂使用时间较短,购回时经认定为九成新,当时,配套电机为普通电机,转速为960r/min,后经厂方改造为初速为零、最高速为960r/min的调速电机。该离心机于1994年8月更换了一只转鼓。现已使用两年并历次修理,该离心机其他部件都不同程度的进行过修理或更换部件。

 事故当天上午8时,1号离心机调速电机控制器内保险丝烧断,经电工曹某(经培训取证)检查发现主要是调速电机上测速器受潮,渗水引起短路所致。后经拆除由电工曹某在电炉烘干一天。3月4日上午于某(车间副主任)指派电工史某(经培训取证)去安装测试,史用万用表R×1K电阻档测量绝缘程度,指针不动,认为可装,并装好后空试电机时发现调速电机不转,控制器失灵,随即便换上一只新控制器,经快慢反复调试正常后交给班长吕某试机,转速额定50~100r/min,于上午10时左右开始投料生产,由操作工陈某、崔某一组投料四次,出成品约400kg左右,未发生异常现象,在第五次投料完毕后,即下午2时20分左右,离心机突然解体,外套和机座、机脚向西南方向飞出,离心机内衬向东北方向飞出,将当班正在操作的陈某、崔某二人均砸伤,并把距离离心机向4m的吸收工朱某同时砸伤,事故发生后,车间人员立即向厂部汇报,全厂全力救护伤者并及时送往县人民医院抢救。朱某于当日下午4时抢救无效死亡,崔某经县人民医院紧急包扎后在送往南京的途中死亡。陈某于3月5日上午6时在南京第一人民医院全力抢救无效死亡。这起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415万元。

 二、事故原因

 根据对事故的调查分析和专家组的“技术鉴定报告”,调查组认为这起事故是由于设备老化、腐蚀严重且设备的完好性尤其是安全性(安全

系数几乎没有)不能承受离心机工作时突然增大的离心力,因而最终解体造成3人死亡的重大事故。

 事故原因分析如下:

 1.事故的直接原因

 (1) 1号离心机完好程度差,无法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①转鼓与鼓底连结的不锈钢铆钉仅剩总数的1/6,其他代用的螺栓材质差、数量少(仅剩9只),直径小(为M10螺栓)在腐蚀条件下工作,强度也下降,所有紧固能力最多只能达到原设备设计要求的1/3左右;

 ②转鼓上应有三道腰箍,而实际上没有,这使得转鼓的抗离心力强度严重下降。转鼓四周接头的焊接缝遇一定的离心力时发生崩绽,断开;

 ③支承转鼓的三只摆杆(三足)内的缓冲弹簧因腐蚀严重不能起调节重心加强稳定的作用,使得离心力在局部增大。

 (2) 因调速电机及电气线路等原因,离心机经常处于较高的转速并有突然增速的条件:

 ①控制电机的调速器所示的转速与实际不符,电机实际转速高于调速器所指示转速20%左右,并带动离心机增速20%以上。离心机的增速使得离心机的离心力得到增加;

 ②插座短路或断路打火使调速电机转速突然增速,使得离心机的离心力突然增大。

 由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在下午上班后的离心机运行过程中,线路发生短路或断路打火,控制器失控,电机增速带动离心机的转速增大,离心力成倍增加(速度是影响离心力最突出的因素)。转鼓由于紧固螺栓断裂以及没有腰箍开始绽缝(焊缝处),转鼓外缘从圆形向凸轮和漏斗状变化,由于高速旋转的转鼓和物料既产生很大的离心力,同时也产生一个向上方的分力,以致于造成转鼓与鼓底的分离,并击坏了离心机外罩及罩上方的限量周圆罩,向一侧飞去并击断了一侧的支承脚飞离了工作平台,飞出的部分虽是向一侧呈曲线状飞离,同时本身还进行着自转,因而增大了作用力和破坏力,导致3人被当场砸伤。

 2.事故的间接原因

 (1)公司设备管理职能部门软弱无力,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及必要的管理手段,公司对新增设备及配件没有严格的入厂检验制度与技术审批制度,对离心机的技术性能和危险性认识不足,也没有充分考虑到磺酸车间离心机的维修、改造能力。公司对离心机等设备的选型、维修、改造、保养、使用等环节没有科学的规定,公司、分厂、车间在设备管理体系方面职责不明。

 (2)岗位操作规程不健全,操作工没有严格的岗位操作规程可循。

 (3)安全教育不力,职工的安全知识较差,职工来自农村,文化低、素质差,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和技术教育。

 三、事故的责任分析和处理意见

 1.磺酸车间副主任于某分管车间的设备管理工作,对离心机的安全性能及设备状况未作充分了解,同意使用没有安全系数的设备进行生产,对安全工作存在严重侥幸心理,对这起事故的发生负有直接责任,建议给予撤职处分。

 2.磺酸车间主任刘某负责车间的全面工作,是车间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工作管理不严,车间岗位操作规程不健全,安全工作不到位。对离心机更换转让的旧转鼓及螺栓等重要配件未严格把关。建议给予行改记大过处分。

 3.公司副经理兼化工分厂厂长陈某负责化工分厂的全面工作,是化工分厂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所属的磺酸车间安全工作管理不严,对决策更换严重不符合要求的离心机转鼓等重要配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建议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

 乙公司分管设备工作的副书记朱某分管全公司的设备工作,对公司设备管理混乱,对有危险性的重要设备离心机未作检查督促并未提出任何意见,负有管理责任,建议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5.该化工有限公司经理许某负责公司的全面工作,公司制定的安全规章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安全工作存在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格、执行不落实等问题,造成公司设备管理混乱,许某对该事故应负领导责任,建议作出书面检查,在公司大会上检讨,并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

 6.乡工业公司(乡政府安全生产管理职能部门)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书记武某,对该化工有限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检查督促不力,建议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7.乡长冯某,是乡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化工有限公司发生重大死亡事故负有领导责任,建议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问题】:

事故发生后如何进行事故的报告抢险善后工作?

10

1998年7月12日17时10分,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上星村第三工业区的深圳市智茂电器制品厂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造成17名员工死亡(4男,13女),重伤18名,轻伤40名,烧损4450m2的四层厂房一栋,烧毁电风扇半成品、原材料一批,直接经济损失约 200万元。

6月12日17时10分左右,智茂电器制品厂搬运组组长杜干与员工农历成、刘三毛从二楼拉拖车下楼,在一楼大门左侧楼梯口搬运纸箱装货,员工冯福林从三楼下到一楼门口等待下班打卡,杜平等人听到有人呼叫“着火了”,发现仓库东南角堆放纸皮处有较大浓烟和火光冒起,相继跑出大门处。此时正在一楼仓库内工作的仓管员彭乐江、彭维佳及来料质量控制部丁继红、王福超四人也听到“着火了”,彭乐江并听到灯管被烧得噼里啪啦的作响,认为是电线着火,随即拉下电闸,切断电源。因见到火势很大,彭等四人都向大门外跑去,在二、三楼工作的十余名员工也正陆续下楼准本下班打卡,发现烟火之后争相往外跑。此时,火已烧到大门处,由于烟囱效应,浓烟迅速沿楼梯涌上,夹杂浓烈的塑胶气味,楼上的员工已无法下楼。由于四楼楼面通道被防盗门锁住,大部分员工无法上到楼顶,只有7名员工撬开防盗门的门板到楼顶。

17时30分51秒,才接到火警报告(报警不及时)的宝安区消防大队迅速调派6台消防车(1台云梯登高车、1台照明抢险车、4台水罐消防车)和300名指战员,与17时38分到达火灾现场,随后展开援救和灭火工作,消防人员利用云梯登高车从天台和四楼抢救被困人员46名。其中24人在指挥员的引导下跳楼逃生,另有3人沿水管爬下。宝安区消防大队随后增派一台云梯车、一台照明抢险车、7台水罐车,赶赴现场,于18时46分终于将大火扑灭,有效地阻止了火势向周边建筑物蔓延(东面为该厂写字楼,西北面为另外两家工厂)。

智茂电器制品厂由于日光灯松脱,镇流器发热,使堆放在他较近的纸皮引燃发生火灾,虽是偶然事件,却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厂方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问题】:

为了保证疏散,疏散楼梯间的平面和竖向布置应满足哪些要求?

13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1-1986),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包括( )。

  • A.私自改装,使用不牢固的设施
  • B.塔吊司机作业时未加注意
  • C.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
  • D.塔吊吊臂防滑板开焊
  • E.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
14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该企业的情况,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

  • A.塔吊设计文件应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专家鉴定方可进行制造
  • B.该企业塔吊安装后应经检测检验机构进行监督检验方可使用
  • C.该企业应制定塔吊的事故应急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
  • D.此次事故发生后,企业应及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报告
  • E.该企业在申请办理有关特种设备行政审批事项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在40日内办理完成
15

根据《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 A.该企业所在行政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对该企业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实施行业监督管理
  • B.该项工程应取得施工许可证
  • C.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可以实施罚款的处罚
  • D.建筑企业应当为本企业所有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 E.甲班队长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16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该起事故的类型应为( )。

  • A.物体打击
  • B.机械伤害
  • C.起重伤害
  • D.车辆伤害
  • E.其他伤害
17

此次事故发生后,组成事故调查组的部门和单位应包括( )。

  • A.地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B.工程监理单位
  • C.地市级公安部门
  • D.县级环保部门
  • E.县级工会
18

根据上述情况描述,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 )。

  • A.45万元
  • B.105万元
  • C.133万元
  • D.333万元
  • E.483万元
20

此次事故发生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应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报告事故应包括的内容有( )。

  • A.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 B.事故发生时间
  • C.事故所有责任人
  • D.估计的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 E.估计的事故间接经济损失
21

为了防止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再次发生,该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 A.安装安全监控系统
  • B.进行危险源辨识
  • C.开展风险评价
  • D.准备充足的医疗救护设备
  • E.疏散企业周围的居民
22

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该企业要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应该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包括( )。

  • A.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 B.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 C.每半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 D.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E.企业技术负责人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
23

根据产品A的性质,下列关于产品A的危害和监管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产品A可以经皮肤吸收引起接触人员中毒
  • B.因产品A为脂溶性的,所以进入人体消化道不能被吸收
  • C.生产产品A的反应过程失控,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性
  • D.产品A必须存储在经安监部门批准设置的专门危险化学品仓库中
  • E.运输产品A时,应指派专人押运,押运人员不得少于2人
24

建立、健全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是( )的责任。

  • A.该单位主要负责人
  • B.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
  • C.该单位安全技术人员
  • D.政府安全监管部门
  • E.该单位主管部门
26

按照上述事故损失明细,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 )。

  • A.197万元
  • B.397万元
  • C.442万元
  • D.1197万元
  • E.1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