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暖通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之单选题练习(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 3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为(??? )。
- A.允许由室内供应空气的厂房,应能保证燃烧器所需要的空气量
- B.允许由室内供应空气的房间,应能保证燃烧器所需要的空气量
- C.当燃烧器所需要的空气量超过该房间的换气次数0.5次/h时,应增加房间的换气次数
- D.当燃烧器所需要的空气量超过该房间的换气次数0.5次/h时,应由室外供应空气
- 6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为(??? )。
- A.吸风点的排风量,应按防止粉尘逸至室内的原则通过计·算确定
- B.吸风点的排风量,应按防止粉尘逸至室外的原则通过计算确定
- C.吸风点的排风量,可采用实测数据
- D.吸风点的排风量,可采用经验数值
- 7
-
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的要求是(??? )。
- A.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8m/s,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干10m/s
- B.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5m/s
- C.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
- D.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8m/s,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5m/s
- 8
-
下列关于贴附侧送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送风口上缘离顶棚距离较大时,送风口处应设置向上倾斜10°~20°的导流片
- B.送风口上缘离顶棚距离较大时,送风口处应设置向下倾斜10°~20°的导流片
- C.送风口内应设置使射流不致左右偏斜的导流片
- D.射流流程中不得有阻挡物
- 11
-
当通风系统的风量或阻力较大,采用单台通风机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可采用(??? )。
- A.两台或两台以上同型号、同性能的通风机并联或串联安装,但其联合工况下的风量和风压应按通风机和管道的特性曲线确定
- B.两台或两台以上不同型号、同性能的通风机并联或串联安装,但其联合工况下的风量和风压应按通风机和管道的特性曲线确定
- C.两台或两台以上不同型号,不同性能的通风机并联或串联安装,但其联合工况下的风量和风压应按通风机和管道的特性曲线确定
- D.两台或两台以上同型号、不同性能的通风机并联或串联安装,但其联合工况下的风量和风压应按通风机和管道的特性曲线确定
- 13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为(??? )。
- A.干式除尘器的卸尘管和湿式除尘68的污水排出管,必须采取防止漏风的措施
- B.吸风点较多时,除尘系统的各支管段,宜没置调节阀门
- C.除尘器应布置在除尘系统的负压段
- D.湿式除尘器有冻结可能时,应采取防冻措施
- 15
-
当采用喷雾风扇进行局部送风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为(??? )。
- A.工作地点的风速应采用3~5m/s,雾滴直径应大于100μm
- B.工作地点的风速应采用3~5m/s,雾滴直径应小于100μm
- C.工作地点的风速应采用2~3m/s,雾滴直径应大于100μm
- D.工作地点的风速应采用2~3m/s,雾滴直径应小于100μm
- 18
-
除尘器的选择确定因素不包括(??? )。
- A.含尘气体的化学成分、腐蚀性、爆炸性、温度、湿度等
- B.粉尘的化学成分、密度、粒径分布、亲水性、比电阻等
- C.粉尘的回收价值和回收利用形式
- D.除尘器的压力损失、负荷适应性
- 29
-
在选用或没计排风罩时,设计人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 A.对散发粉尘或有害气体的工艺流程与设备应采取密闭措施
- B.当不能或不便采用密闭罩时,可根据工艺操作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选择适宜的其他开敞式排风罩
- C.吸气点的排风量应按防止粉尘或有害气体扩散到周围环境空间的原则确定,排风罩的吸气宜尽可能利用污染气流的运动作用
- D.已被污染的吸入气流可以通过人的呼吸区,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操作人员的位置和活动范围
- 35
-
有关余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余压为负,该窗孔排风
- B.余压为正,该窗孔进风
- C.室内某一点的压力和室外同标高未受建筑或其他物体扰动的空气压力之和为该点的余压
- D.中和面以上的窗孔余压为正,中和面以下窗孔余压为负
- 36
-
在了程设计中,采用的气流组织方式不正确的是(??? )。
- A.有害物源散发的有害气体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高,应当采用下送上排的方式
- B.车间存在上升热气流,宜采用下送上排的方式
- C.如果没有热气流的影响,散发的有害气体密度比周围空气小,应采用上送上排的方式
- D.如果没有热气流的影响,散发的有害气体密度比周围空气大,应采用上下两个部位同时排出的方式
- 39
-
有关全面通风的设计原则及气流组织设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散发热、湿或有害物质的车间或其他房间,当不能采用局部通风或采用局部通风仍达不到卫生要求时,应辅以全面通风或采用全面通风
- B.全面通风有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或自然与机械的联合通风等各种方式。没计时应尽量采用自然通风方式,以节约能源和投资
- C.设置集中供暖且有机械排风的建筑物,当采用自然补风不能满足室内卫生条件、生产要求或在技术经济上不合理时,宜设置机械送风系统
- D.民用建筑的厨房、厕所、盥洗室和浴室等,宜设置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进行全面换气。普通民用建筑的居住、办公室等,宜采用机械通风;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低于或等于15℃时,尚应设置可开启的气窗进行定期换气
- 41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为(??? )。
- A.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或净空高度大于6.00m的不划防烟分区的房间排烟时,其排烟风机的风量应按每平方米面积不小于60m^3/h计算
- B.单台风机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7200m^3/h
- C.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排烟风机的风量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m^3/h计算
- D.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排烟风机的风量应按每个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vm^3/h的总和来计算
- 43
-
当采用全面通风消除余热、余湿或其他有害物质时,应分别从建筑物内温度最高、含湿量或有害物质浓度最大的区域排风,并且全面排风量分配应符合的要求是(??? )。
- A.当放散气体密度比室内空气轻,建筑内放散的显热不足以形成稳定的上升气流而沉积在下部区域时,宜从房间上部地带排出总排风量的2/3,从下部地带排出总排风量的1/3,且不应小于每小时1次换气
- B.当放散气体密度比室内空气轻,建筑内放散的显热不足以形成稳定的上升气流而沉积在下部区域时,宜从房间上部地带排出总排风量的1/3,从下部地带排出总排风量的2/3,且不应小于每小时1次换气
- C.当放散气体密度比室内空气轻,建筑内放散的显热不足以形成稳定的上升气流而沉积在下部区域时,宜从房间上部地带排出总排风量的3/4,从下部地带排出总排风量的1/4,且不应小于每小时1次换气
- D.当放散气体密度比室内空气轻,建筑内放散的昆热不足以形成稳定的上升气流而沉积在下部区域时,宜从房间上部地带排出总排风量的1/4,从下部地带排出总排风量的3/4,且不应小于每小时1次换气
- 47
-
夏季室外平均风速应(??? )。
- A.采用累年最热3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 B.采用累年最热3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最大值
- C.采用累年最热月平均风速
- D.采用累年最热月的最大风速
- 55
-
以下关于热补偿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布置管网时尽量利用管道自然弯曲的补偿能力,当自然补偿不能满足要求时才考虑设置其他类型伸缩器
- B.直埋敷设热水管道自然补偿转角管段应布置成30°~90°,当角度很小时应按直线管段考虑
- C.当两条管道垂直布置且上面的管道直接敷设在固定于下面管道的托架上时,应考虑两管道在最不利运行状态下热位移不同的影响,防止上面的管道自托架上滑落
- D.直埋敷设热水管道,经计算允许时,宜采用无补偿敷设方式
- 57
-
以下关于热力站内的凝结水泵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台数应不少于2台,其中1台备用
- B.流量应按进入凝水箱的平均凝结水流量计算
- C.凝结泵的吸入口侧的压力不应低于吸入口可能达到的最高水温下的饱和蒸汽压力加50kPa,且不得低于150kPa
- D.扬程按凝结水管网的水压图的要求确定,并留有30~50kPa的富裕压力
- 58
-
关于热力站换热设备,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换热器布置时,应考虑清除水垢、抽管检修的场地
- B.并联工作的换热器宜按异程连接设计
- C.并联工作的换热器,每台换热器一、二次侧进、出口宜设阀门
- D.当热水供应系统换热器热水出口上装有阀门时,应在每台换热器上设安全阀
- 59
-
以下关于热力站内的混水装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混水装置的扬程不应小于棍水点后用户系统的总阻力
- B.采用混水泵时不应少于2台,其中l台备用
- C.采用汽—水混合式加热器时,蒸汽的压力至少应比加热器入口水压高出50~100kPa
- D.混水装置的设计流量等于二级网路供暖用户的循环水量乘以混合比
- 60
-
以下关于热力站内的凝水箱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总储水量可按20~30min最大凝结水量考虑
- B.全年工作的凝水箱宜设两个,两个水箱容积相等
- C.当凝水箱季节工作,且凝结水量在5t/h以下时,可没一个凝水箱
- D.蒸汽热网用户宜采用闭式凝结水回收系统,站内设闭式凝水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