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确认核实制造、安装过程中涉及安全性能的项目
- B.对出厂技术资料的确认
- C.对维修人员进行资格审查
- D.对曼检单位质量体系运转情况抽查
- E.对受检单位的执照进行抽查
- A.质量控制资料
- B.技术控制资料
- C.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
- D.观感质量检查记录
- E.施工人员资料
- A.预防为主
- B.重点控制
- C.坚持标准
- D.记录完整
- E.保证安全
- A.施工单位使用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
- B.明确质量控制的目标与控制参数
- C.编制作业指导书和质量控制措施
- D.确定质量检查检验方式及抽样的数量与方法
- E.明确检查结果的判断标准及质量记录与信息反馈要求
- A.要让每个员工了解自身贡献的重要性
- B.要考虑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同时在组织内部沟通,为满足所有相关方需求奠定基础
- C.要确定富有挑战性的目标,要建立未来发展的蓝图
- D.建立价值共享、公平公正和道德伦理概念,重视人才,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将员工的发展方向统一到组织的方针目标上
- E.为员工提供所需的资源和培训,并赋予其职责范围的自主权
- A.石材的弯曲强度,耐冻融性,放射性(室内)
- B.后置埋件的现场抗拉拔检测
- C.中空玻璃露点
- D.玻璃幕墙“五性”检测(抗风压、气密性、水密性、平面内变形和保温性)
- E.防雷装置现场检测
- A.市场多需建筑
- B.工程设计要求
- C.施工技术标准
- D.监理单位的要求
- E.合同的约定
- A.二级分级指标值1.5≤P3<2.O
- B.四级分级指标值2.5≤P3<3.O
- C.六级分级指标值3.5≤P3< 4.O
- D.八级分级指标值4.5≤P3<5.O
- E.九级分级指标值P3≥5.0
- A.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 B.施工过程质量检查记录
- C.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检查记录
- D.观感质量检查记录
- E.施工人员资料
- A.没有经过资源论证、市场需求预测
- B.由国家统一规划建设
- C.重复建设
- D.建成后不能投入生产使用
- E.建设后归国有企业所有
- 31
-
计量控制开工前要()。
- A.建立和完善施工现场计量管理的规章制度
- B.明确计量控制责任者和配置必要的计量人员
- C.严格按规定对计量器具进行维修和校验
- D.统一计量单位,组织量值传递,保证量值统一,从而保证施工过程中计量的准确
- E.进行工程项目检查验收的项目划分和编号
- A.墙面上设有热水器时,其防水高度为1500mm;淋浴处墙面防水高度不应大于1800mm
- B.墙体根部与地面的转角处找平层应做成钝角
- C.穿楼板的立管应按规定预埋套管
- D.立管与套管之间的环隙应用密封材料填塞密实
- E.套管高度应比设计地面高出20mm以上;套管周边做同高度的细石混凝土防水保护墩
- A.单位(子单位)工程所包含分部(子分部)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 B.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 C.单位(子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和功能的监测资料应完整
- D.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 E.人员资料应完整
- A.抗风压性
- B.气密性
- C.水密性
- D.平面内变形
- E.透光性
- A.建筑照明工程通电试运行12h
- B.照明工程通电试运行2h
- C.所有照明灯具均应同时开启,且应每隔2h按回路记录运行参数,连续试运行时间内应无故障
- D.公共建筑照明系统通电连续试运行时间应为24h
- E.住宅照明系统通电连续试运行时间应为8h
- A.及时性
- B.真实性
- C.准确性
- D.完整性
- E.实用性
- A.污染性
- B.邵氏硬度
- C.标准条件拉伸粘结强度
- D.剥离强度
- E.密封性
- A.重大缺陷
- B.较大缺陷
- C.严重缺陷
- D.常见缺陷
- E.一般缺陷
- A.有关工程技术人员是否熟悉、掌握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 B.工程项目采用的材料、设备是否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 C.工程项目的安全、质量是否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 D.工程项目的施工人员是否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 E.工程中采用的导则、指南、手册、计算机软件的内容是否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 A.饰面板后置埋件的现场拉拔强度
- B.饰面板(砖)的含水率
- C.饰面板(砖)抗冻性
- D.饰面砖样板件的粘结强度
- E.饰面板(砖)耐污染性
- A.施工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和质量管理需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形成文件
- B.施工企业应有效贯彻国家规范
- C.施工企业应对质量管理中的各项活动进行策划
- D.施工企业应检查、分析、改进质量管理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 E.施工企业应不断改造创新
- A.项目经理
- B.项目技术负责人
- C.质量员
- D.安全员
- E.材料员
- A.要做好施工质量控制点的事前质量预控工作
- B.产品质量不稳定和不合格率较高的工序应列为重点,认真分析,严格控制
- C.要做好施工质量控制点的动态设置和动态跟踪管理
- D.对施工现场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未向建设主管部门报告
- E.要向施工作业班组进行认真交底,使每一个控制点上的作业人员明白作业规程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掌握施工操作要领
- A.水源调试
- B.消防水泵调试
- C.稳压泵调试
- D.报警阀调试
- E.消防头调试
- A.该标准是建筑工程各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编制的统一准则
- B.建筑工程各专业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必须与该标准配合使用
- C.建筑工程各专业施工质量验收必须服从该标准
- D.建筑工程各专业工程施工必须遵从这一标准
- E.建筑工程各专业施工质量验收只遵从此规范
- A.板材隔墙应检查板材的产品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
- B.人造木板应有复试检验报告(苯含量应符合要求)
- C.骨架隔墙龙骨边框位置按设计尺寸于基体上按龙骨宽度弹线,并沿线安装龙骨端部应固定,其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1.5m,且应固定牢固
- D.骨架隔墙罩面板无论采用粘贴、钉固定或螺钉固定,其安装应牢固,无脱层,翘曲、折裂及缺损
- E.活动隔墙有阻燃、防潮等要求的,应有相应性能等级的检测报告和需复试的报告,应符合要求
- A.涉及生命安全
- B.制造成本高
- C.危险性较大
- D.环境要求高
- E.需要人员多
- A.质量自检制度
- B.质量例会制度
- C.质量会诊制度
- D.质量样板制度
- E.质量挂牌制度
- A.重点部位
- B.影响成本的关键材料
- C.安全隐患
- D.重点工序
- E.重点的质量因素
- A.接地模块的顶面埋深不应小于0.6m
- B.接地模块间距不应小于模块长度的3~5倍
- C.接地模块埋设基坑宜为模块外形尺寸的1.2~1.4倍
- D.接地模块要求与原土层进行防腐蚀隔离保护
- A.10
- B.15
- C.20
- D.30
- A.1.4
- B.1.5
- C.1.6
- D.2.0
- A.900
- B.1200
- C.1500
- D.1800
- A.组织和安排
- B.服务策划
- C.作业策划
- D.编制质量计划和作出质量改进规定
- A.0.3
- B.0.4
- C.0.5
- D.0.6
- A.翻样图、放大样
- B.焊接条件、焊接工艺
- C.水泥品种、强度等级
- D.基坑尺寸、标高图纸、地基承载力
- A.抗压性能
- B.抗拉性能
- C.抗扭性能
- D.抗拔承载力
- A.决策组织和任务组织
- B.管理组织和任务组织
- C.社会组织和管理组织
- D.决策组织和社会组织
- A.5
- B.10
- C.15
- D.20
- A.20
- B.25
- C.30
- D.35
- A.15
- B.20
- C.25
- D.30
- A.设计质量标准
- B.材料质量标准
- C.人员的调度
- D.机械设备技术性能标准
- A.9
- B.10
- C.11
- D.12
- A.1
- B.2
- C.5
- D.7
- A.预留洞孔的位置、尺寸
- B.预埋件的位置
- C.水泥品种、强度等级
- D.基坑尺寸、标高图纸、地基承载力
- A.监理单位
- B.施工单位
- C.设计单位
- D.甲方
- A.破坏性
- B.半破坏性
- C.非破坏性
- D.局部破坏性
- A.厕所
- B.浴室
- C.厨房
- D.楼梯间
- A.工程质量灾害
- B.工程质量欠缺
- C.工程质量通病
- D.工程质量延误
- A.366
- B.500
- C.736
- D.800
- A.5
- B.6
- C.7
- D.8
- A.50
- B.100
- C.150
- D.200
- A.2.5
- B.4.0
- C.6.0
- D.10
- A.清理基层→充分冲洗湿润→铺设纯水泥浆(或撒干水泥面)1~2m→压光2~3遍→养护
- B.清理基层→充分冲洗湿润→铺设纯水泥浆(或撒干水泥面)1~2m→压光1~2遍→养护
- C.清理基层→充分冲洗湿润→压光2~3遍→铺设纯水泥浆(或撒干水泥面)1~2m→养护
- D.清理基层→铺设纯水泥浆(或撒干水泥面)1~2m→压光2~3遍→养护
- A.项目经理
- B.项目技术负责人
- C.项目质量总监
- D.项目生产经理
- A.3
- B.4
- C.5
- D.5.5
- A.12
- B.24
- C.48
- D.72
- A.多层次结构
- B.多单元结构
- C.整体性结构
- D.立体化结构
- A.多层次结构
- B.多单元结构
- C.整体性结构
- D.立体化结构
- A.单位
- B.施工组
- C.检验批
- D.分部工程
- A.检测、测试
- B.分析、测算
- C.归纳总结
- D.设备仪器的调试
- A.墙面上设有热水器时,其防水高度为1800mm;淋浴处墙面防水高度不应大于1500mm
- B.墙体根部与地面的转角处找平层应做成钝角
- C.预留洞口、孔洞、埋设的预埋件位置必须正确、可靠。地漏、洞口、预埋件周边必须设有防渗漏的附加层防水措施
- D.防水层施工时,应保持基层干净、干燥,确保涂膜防水与基层粘结牢固
- A.3
- B.5
- C.7
- D.14
- A.3
- B.7
- C.14
- D.15
- A.施工单位
- B.设计单位
- C.行政单位
- D.政府单位
- A.3~5
- B.4~6
- C.5~7
- D.3~6
- A.对水磨石敲击
- B.对管道井敲击
- C.对设备敲击
- D.设备安装
- A.工序
- B.检验批
- C.质量控制点
- D.分项工程
- A.不是同批涂料,颜料掺量有差异
- B.使用涂料时未搅拌匀或任意加水,使涂料本身颜色深浅不同,造成墙面颜色不均匀
- C.基层材料差异,混凝土或砂浆龄期相差悬殊,湿度、碱度有明显差异
- D.喷涂骨架层时,骨料稠度改变;空压机压力变化过大;喷嘴距基层距离、角度变化及喷涂快慢不匀等都会造成花纹大小不一致
- A.通水试验
- B.通球试验
- C.满水试验
- D.灌水实验
- A.用500V兆欧表遥测,潮湿场所每套灯具的导电部分对地绝缘电阻大于等于0.5mq
- B.在人行道等人员往来密集场所安装的落地式灯具,无围栏防护,灯具安装高度距地面2.5m以上
- C.建筑物景观照明灯具间隔不小于1m
- D.金属构架及金属保护管应分别与保护导体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连接处应设置接地标识
- A.理化试验和无损检测
- B.物理实验和质量检测
- C.理化试验和质量检测
- D.物理实验和无损检测
- A.顶棚天花及顶棚以上的主体结构
- B.墙柱面饰面材料、涂料的名称、规格、颜色、工艺说明等
- C.立面图两端墙柱体的定位轴线、编号
- D.主体结构的开间和进深等尺寸
- A.100~200m2
- B.200~500m2
- C.300~500m2
- D.500~1000m2
- A.机器
- B.人、技术
- C.资金
- D.施工日期
- A.基层清理不干净或浇水过多,造成垫层和基层脱离
- B.垫层砂浆太稀或一次铺得太厚,收缩太大,易造成板与垫层空鼓
- C.板背面浮灰未清刷净,又没浇水,影响粘结
- D.铺板时操作不当,锤击不当
- A.凡是受扭折的主龙骨、次龙骨一律不宜采用
- B.挂铅线的钉位,应按龙骨的走向每间距1.2m射两枚钢钉
- C.一定要拉通线,逐条调整龙骨的高低位置和线条平直
- D.四周墙面的水平线应测量正确,中间接平线起拱度1/200~1/300
- A.0.1
- B.0.3
- C.0.5
- D.0.7
- A.30d 2~3d
- B.35d 2~3d
- C.35d 2~5d
- D.30d 2~5d
- A.2%
- B.3%
- C.4%
- 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