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系统分析
- B.系统识别
- C.系统工程
- D.系统管理
- E.系统分层
- A.出厂前会检的规定
- B.有关包装、运输、发运和交货方式等方面的规定
- C.设备标识和可追溯性要求
- D.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
- E.检验和实验项目的要求
- A.确保获得必要资源
- B.将达到的结果与规定的质量目标进行比较
- C.决定有关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措施
- D.确保能解决过程中出现的一切问题
- E.决定改进的措施
- A.绘制全套设计图纸
- B.编制目录
- C.编写产品技术文件
- D.编写必要的技术质量性能参数设计
- E.设计分系统原理
- A.审查加工设备的功能
- B.审查加工设备的类型
- C.审查加工设备的数量
- D.督促承包商合理使用加工设备
- E.对加工设备进行正常保养和维修
- A.有关设备工程建设及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
- B.有关项目的技术背景
- C.经批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评估报告
- D.体现雇主使用性能要求的设计纲要和设计合同
- E.反映项目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所需要的有关技术、资源、经济、社会协作等方面的协议、数据和资料
- A.功能和性能的要求
- B.适用的法律和法规要求
- C.以前类似设计提供的适用信息
- D.项目设计范围及设计分工
- E.设计所必需的其他要求
- A.文件见证点
- B.现场见证点
- C.停止见证点
- D.日常巡查点
- E.关键控制点
- A.对大宗原材料的监理
- B.对少量原材料的监理
- C.对主要关键零件加工用的原材料的监理
- D.日常监理
- E.对非关键零件的监理
- 10
-
估算合同价格分为( )。
- A.资料表一般项目
- B.数列金额
- C.计日工作
- D.扣留的保留金
- E.应计的索赔
- A.放线
- B.延误付款
- C.试验
- D.进度报告
- E.不可抗力的后果
- A.寻求最低运营成本
- B.实现必要功能
- C.提高价值为目的
- D.有组织的活动
- E.创造性的活动
- A.采用固定合同总价时,承包商要承担较大的风险
- B.采用固定合同总价时,业主不需要承担合同风险
- C.可调合同总价一般适用于工期较长(如一年以上)的设备安装工程
- D.常用的可调合同总价的调价方法包括文件证明法、票据价格调整法和公式调价法
- E.可调合同总价一般适用于工期较短(如一年以下)的设备安装工程
- A.成本计算估价法
- B.系列设备插入估价法
- C.按结构分部组合估价法
- D.定额估价法
- E.多元素评价优选法
- A.建筑土建工程概算
- B.给排水工程概算
- C.采暖工程概算
- D.电气设备与安装工程概算
- E.工业管道工程概算
- A.综合评标价法
- B.评分法
- C.费用现值法
- D.费用年值法
- E.全寿命费用评标价法
- A.计算工程量
- B.套预算定额单价
- C.套预算人工、材料和机械定额
- D.计算其他各项费用
- E.编制说明
- A.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上级批准的其他有关文件
- B.初步设计方案或扩大初步设计方案
- C.根据施工定额
- D.地区规定的取费文件及其他规定
- E.投资估算方法
- A.协助承包商进行成本管理
- B.协助业主处理合同变更
- C.审核并签发付款证书
- D.对承包商的生产进度进行控制
- E.协助业主处理合同变更和索赔
- A.产品技术标准
- B.制造厂合适、可行的制造工艺方案
- C.验证状态的监理
- D.设备监理合同
- E.承包商的管理体系
- A.协助设备工程业主选择设计单位
- B.编制设计阶段设计进度计划和进度控制监理工作细则
- C.编制或审核设备工程设计总进度计划
- D.协助确定设备工程设计各阶段的进度管理目标
- E.协助业主聘请专家进行设计或技术评审
- A.进度控制的方法
- B.设备监理人员的具体分工
- C.设备制造进度计划
- D.设备制造阶段总目标和分目标
- E.出现进度问题的处理方法和程序
- A.设定工程项目进度目标
- B.确定施工方案和进行工程项目分解
- C.确定资源需求
- D.确定各项工作的费用
- E.绘制网络计划
- A.设计准备进度控制目标
- B.初步设计进度控制目标
- C.技术设计进度控制目标
- D.方案设计时间目标
- E.工作图设计进度控制目标
- A.单代号网络计划中终点所代表的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
- B.单代号网络计划中终点所代表的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
- C.双代号网络计划中以网络计划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
- D.双代号网络计划中以网络计划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的最大值
- E.时标网络计划中最后一项关键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
- A.横道图
- B.网络计划图
- C.S型曲线
- D.各类人员配备情况图
- E.资源需求量图
- A.不均衡系数K
- B.最大的资源需求用量Rmax
- C.极差值△R
- D.资源需用量的平均值Rm
- E.方差值σ2
- A.收集有关设备工程工期的信息
- B.确定进度计划监测的对象
- C.确定对进度控制对象的定期监测的频次、非定期监测的节点时机,以及实施监测的关键线路和关键工序
- D.确定进度计划管理的职责分工
- E.建立执行效果的比较基准和跟踪、测量方法
- A.资源最小—工期最短
- B.资源有限—工期最短
- C.工期固定—成本均衡
- D.工期固定—资源均衡
- E.工期最短—资源均衡
- A.进度目标不合理
- B.工程变更
- C.勘察资料有误
- D.图纸延误
- E.控制系统选择不合理
- A.计划的从属性
- B.影响因素的多样性
- C.工作过程的整体性
- D.对人员的专业性要求
- A.一般的进度控制软件系统应具有进度计划的编制功能
- B.一般的进度控制软件系统应具有进度计划的跟踪与管理功能
- C.一般的进度管理软件只能保存一个常用的基准计划
- D.进度管理软件除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查看和编辑整个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外,还可以将一些进度控制的图形和表格打印出来
- A.根据设备工程的总进度计划,编制由业主负责采购的主要材料和关键设备的进度计划
- B.审核承包商编制的采购进度计划
- C.对关键设备的采购进度进行跟踪检查
- D.审批工程延期
- A.④①②③⑤
- B.④②①③⑤
- C.②④①③⑤
- D.②④①⑤③
- A.使设备制造任务分解后的各项工作,能够按照正确的工艺路线和适当的时间安排,在合同规定的工期范围内以尽可能低的费用按规定的质量完成
- B.使设备工程整体及其各个部分的设计工作能够按照一个合理的顺序和时间安排实施,以最有利于节约费用和时间的途径高质量地完成设备工程设计
- C.在设备工程总进度计划的框架内,按照一个正确的顺序结构及早地做好各项协调准备工作,合理安排设备安装的各项具体任务,并在实施中加以控制,以保证用尽可能低的费用,按合同规定的质量及时完成
- D.保证所采购材料和设备按采购合同约定的时间、数量和规格供货到指定地点
- A.需要采购的材料和设备数量大、体积大、品种多、技术复杂
- B.采购过程受外部条件的影响大
- C.受承包商的影响大
- D.进口设备采购的影响因素复杂,采购的程序更加复杂,周期更长,受国际之间的各种因素影响更大
- A.高度的超前性
- B.高度的协调性
- C.高度的合理性
- D.高度的精密性
- A.使设备制造任务分解后的各项工作,能够按照正确的工艺路线和适当的时间安排,在合同规定的工期范围内以尽可能低的费用按规定的质量完成
- B.使设备工程整体及其各个部分的设计工作能够按照一个合理的顺序和时间安排实施,以最有利于节约费用和时间的途径高质量地完成设备工程设计
- C.在设备工程总进度计划的框架内,按照一个正确的顺序结构及早地做好各项协调准备工作,合理安排设备安装的各项具体任务,并在实施中加以控制,以保证用尽可能低的费用,按合同规定的质量及时完成
- D.以单体设备调试、整个设备系统试运转和性能保证试验三个阶段作为目标
- A.使设备制造任务分解后的各项工作,能够按照正确的工艺路线和适当的时间安排,在合同规定的工期范围内以尽可能低的费用按规定的质量完成
- B.使设备工程整体及其各个部分的设计工作能够按照一个合理的顺序和时间安排实施,以最有利于节约费用和时间的途径高质量地完成设备工程设计
- C.在设备工程总进度计划的框架内,按照一个正确的顺序结构及早地做好各项协调准备工作,合理安排设备安装的各项具体任务,并在实施中加以控制,以保证用尽可能低的费用,按合同规定的质量及时完成
- D.保证所采购材料和设备按采购合同约定的时间、数量和规格供货到指定地点
- A.使设备制造任务分解后的各项工作,能够按照正确的工艺路线和适当的时间安排,在合同规定的工期范围内以尽可能低的费用按规定的质量完成
- B.使设备工程整体及其各个部分的设计工作能够按照一个合理的顺序和时间安排实施,以最有利于节约费用和时间的途径高质量地完成设备工程设计
- C.在设备工程总进度计划的框架内,按照一个正确的顺序结构及早地做好各项协调准备工作,合理安排设备安装的各项具体任务,并在实施中加以控制,以保证用尽可能低的费用,按合同规定的质量及时完成
- D.保证所采购材料和设备按采购合同约定的时间、数量和规格供货到指定地点
- A.均为0
- B.分别为1和0
- C.分别为2和0
- D.均为4
- A.工作A、工作C和工作E
- B.工作B、工作D和工作F
- C.工作C、工作E和工作F
- D.工作B、工作E和工作F
- A.2
- B.3
- C.5
- D.4
- A.15
- B.30
- C.60
- D.75
- A.3天
- B.5天
- C.6天
- D.8天
- A.分别为1和0
- B.均为1
- C.分别为2和0
- D.均为0
- A.6天
- B.7天
- C.9天
- D.15天
- A.虚工作是一项虚拟的工作,实际并不存在
- B.虚工作仅用来表示工作之间的先后顺序,既不消耗时间,也不消耗资源
- C.虚工作没有工作名称
- D.虚工作用虚箭线表示,其持续时间为大于0
- A.询价法
- B.重置核算法
- C.历史成本调整法
- D.功能价值法
- A.设备业主委托监理单位进行进度控制
- B.监理单位根据监理合同等分别对设备业主、设备设计单位、设备制造单位、设备安装单位的进度计划实施监督
- C.提供设备或服务的各个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工作范围或工作大纲编制进度计划并控制实施,同时接受监理单位的监督
- D.对设备工程设计单位、制造单位和安装单位,在编制其进度计划时,只需要文字说明内容
- A.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
- B.市场法、收益法、功能价值法
- C.成本法、收益法、检查表法、功能价值法
- D.成本法,市场法、功能价值法
- A.成本占10%~20%,零部件种类数量占15%~20%的产品
- B.成本占5%~10%,零部件种类数量占60%~80%的产品
- C.成本占15%~20%,零部件种类数量占25%~30%的产品
- D.成本占70%~80%,零部件种类数量占10%~15%的产品
- A.成本法
- B.市场法
- C.收益法
- D.清算法
- A.57.94万元
- B.62.94万元
- C.67.94万元
- D.72.94万元
- A.如果由于基准日期后出现的法律或此类解释改变,导致竣工已经或将受到延误,对任何此类延误,应当给予延长期
- B.如果由于这些基准日期后出现的法律或此类解释改变,使承包商招致(或将招致)额外费用,应计入合同价格,给予支付
- C.因成本改变的调整,按照适当资料表估价,并在付款证书中证明的,付给承包商的其他应付款的调整,应按合同价格应付每种货币的公式确定
- D.对于根据成本或现行价格进行估价的工作,应按合同价格应付每种货币的公式予以调整
- A.当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提交一份保函时,业主应支付一笔预付款,作为用于工程准备和购买材料等的无息贷款
- B.预付款应通过在付款证书中按百分比扣减的方式付还
- C.当已颁发工程接收证书且工程已通过所有规定的试验(包括竣工后试验)时,工程师应确认将保留金的前一半支付给承包商
- D.在颁发了接收证书的日期后,工程师应立即确认将保留金尚未支付的余额支付给承包商
- A.对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分析
- B.对运输路径的技术经济分析
- C.对设备承运企业的选择
- D.对储存方式的技术经济分析
- A.若由设计变更等原因引起设备制造合同价格发生变更,由此导致的经济支出和承包方损失,应由发包方承担,延误的工期相应顺延
- B.对于由承包方的原因所导致的设备制造合同价格的变更,所引起的费用必须由承包方承担
- C.监理工程师应审核设计变更,并审查因变更引起的费用增减和制造工期的变化,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调整合同价款
- D.无论何种情况都应由制造商对变更引起的费用损失进行计算,并提出合同价款变更报告
- A.最优设计
- B.限额设计
- C.经济设计
- D.安全设计
- A.预算单价法
- B.综合指标法
- C.扩大单价法
- D.概算指标法
- A.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
- B.设备的国产化程度
- C.设备布置
- D.设备的运输和组装
- A.0.83
- B.1
- C.1.2
- D.1.3
- A.FOB价=CIF价×(1-保险加成×保险费率)-运费
- B.FOB价=CIF价×(1-保险加成×保险费率)+运费
- C.CFR价=CIF价×(1+保险加成×保险费率)
- D.CFR价=CIF价/(1-保险加成×保险费率)
- A.进度控制上达到最优,质量和投资上不能达到最优
- B.质量控制上达到最优,进度和投资上不能达到最优
- C.投资控制上达到最优,进度和质量上不能达到最优
- D.质量、进度和投资控制上都达到最优
- A.业主
- B.承包方
- C.监理单位
- D.设计单位
- 66
-
设备购置费由( )组成。
- A.设备原价和储运费用
- B.设备原价和设备安装、设备采购与储运费用
- C.设备原价和设备采购费用
- D.设备原价和设备采购与储运费用
- A.规费
- B.措施费
- C.企业管理费
- D.利润
- A.货价
- B.国际运费
- C.进口代理手续费
- D.关税
- A.MIL—Q—9858A 《质量大纲要求》
- B.GB/T 10300 系列标准
- C.GB/T 19000 系列标准
- D.1987版ISO 19000 系列
- 70
-
过程方法的目的是( )。
- A.保持和提高设备质量
- B.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 C.获得持续改进的动态循环,并使组织的总体业绩得到显著的提高
- D.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 A.质量管理体系方法
- B.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 C.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
- D.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 72
-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顾客是接受设备的组织或个人,也就是组织外部的消费者、购物者、最终使用者、零售商、受益者和采购方
- B.一个组织的领导者,即最高管理者,是“在最高层指挥和监理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 C.质量管理的系统方法可包括系统分析、系统工程和系统管理三大环节
- D.过程方法的目的是获得持续改进的动态循环,并使组织的总体业绩得到显著的提高
- A.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 B.领导作用
- C.全员参与
- D.管理的系统方法
- A.直方图
- B.头脑风暴法
- C.散布图
- D.控制图
- A.评估过程的稳定性
- B.决定某一过程何时需要调整,何时需要保持原有状态
- C.系统地把某一主题分解成组成要素
- D.确认某一过程的改进
- A.确定该过程的开始和结束
- B.确定该过程的步骤
- C.根据评审结果对流程图加以改进
- D.对比实际过程验证流程图
- A.分析因果关系
- B.表达因果关系
- C.识别可能的问题解决办法和潜在的质量改进机会
- D.通过识别症状、分析原因、寻找措施,促进问题的解决
- A.排列图
- B.分层图
- C.水平对比法
- D.头脑风暴法
- A.确定对比的项目应是过程及其输出的关键特性
- B.确定对比的对象必须是直接的竞争对手
- C.水平对比法有助于认清目标和确定计划编制的优先顺序,以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 D.可以通过直接或者间接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
- A.①②③④⑤
- B.②③①⑤④
- C.②③⑤①④
- D.②①⑤③④
- A.准备过程
- B.开箱过程
- C.实施过程
- D.验收过程
- A.按照监理合同要求,跟踪监控设备安装和调试过程
- B.使设备局部及整体性能、运行功能及生产能力达到设计及合同的要求
- C.使设备质量符合国家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
- D.使设备能够按时交货
- A.人、技术、材料、方法和环境
- B.人、材料、机器、方法和工艺
- C.人、材料、机器、方法和环境
- D.人、材料、机器、技术和环境
- A.单机的几何精度和定位精度要达到合格证明书的要求(包括热检项目)
- B.试件精度和工艺验证参数要达到合同技术协议的要求
- C.预验收必需的技术文件基本齐全
- D.对设备制造过程中的单机调试,出厂前的整机性能检测和验证
- A.发现、标识、记录、审核、隔离、处置、处置后检查、填写报告
- B.发现、记录、审核、标识、隔离、处置、处置后检查、填写报告
- C.发现、标识、隔离、记录、审核、处置、处置后检查、填写报告
- D.发现、记录、标识、审核、隔离、处置、处置后检查、填写报告
- A.跟踪检查主要设备、关键零部件、关键工序的质量是否符合设计图纸和标准的要求
- B.对制造计划编制、原材料购买、加工、组装、调试、包装、发运等关键环节进行跟踪检查和监控,以使制造厂最终能按期交货
- C.设备交付雇主后,如发现由制造过程引起的质量问题时,监理单位有义务协助雇主、制造厂共同解决
- D.建立和完善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使之能适应制造设备质量监理的需要
- A.文件见证点
- B.现场见证
- C.开始见证点
- D.停止见证点
- A.①③②
- B.③①②
- C.①②③
- D.②①③
- A.提高设备项目的投资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使设备质量达到预期的质量水准
- B.提高设备项目的投资效益、环境效益,使设备质量达到预期的质量水准
- C.提高设备项目的投资效益、社会效益,使设备质量达到预期的质量水准
- D.提高设备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使设备质量达到预期的质量水准
- A.人、机器、工艺、检测方法、环境
- B.设计者、组织者、指挥者、操作者、验收者
- C.人、机器、材料、方法、环境
- D.人、机器、材料、温度、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