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部分非主体
- B.部分主体
- C.非关键性
- D.关键性
- E.全部主体
- A.对不是必须招标的项目,招标人可以自由选择招标公告的发布媒介
- B.依法必须招标的国际招标项目的招标公告应在《中国日报》上发布
- C.《中国经济导报》是财政部依法指定全国政府采购信息的发布媒介
- D.住建部规定依法必须进行施工公开招标的工程项目,应同时在中国工程建设和建筑业信息网上发布招标公告
- E.各省级政府发展改革部门一般都指定了招标公告的发布媒介
- A.招标公告的发布应当充分公开,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限制招标的发布地点和发布范围
- B.招标公告内容应当真实、准确和完整
- C.两个以上媒介发布同一招标项目的招标公告的内容应相同
- D.对依法发布国际招标公告的,不得收取费用
- E.对拟发布的招标公告文本应当由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主要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公章
- A.中标后无正当理由不与采购人签合同的
- B.将中标项目转让给他人
- C.拒不提交履约保证金的
- D.拒绝履行合同义务的
- E.中标人未按招标文件规定交纳招标服务费
- A.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 B.有新的证据的
- C.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
- D.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
- E.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 A.招标代理机构拟订招标方案
- B.招标代理机构接受投标,组织开标
- C.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
- D.招标人确定中标人和签订合同
- E.评标委员会评标
- A.职权法定原则
- B.程序正当原则
- C.合理行政原则
- D.管理严格原则
- E.高效便民原则
- A.投标保证金是投标文件的必需要件,是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
- B.以联合体中一方提交投标保证金的,对联合体其他各方不具有约束力
- C.工程货物招标项目,招标人可以在招标文件中要求投标人以自己的名义提交投标保证金
- D.以现金或见票即付的票据形式提交的投标保证金以实际交付时间作为送达时间
- E.投标保证金应在投标文件提交截止时间之前送达
- A.无正当理由不与招标人签订合同的
- B.在签订合同时向招标人提出附加条件的
- C.中标人在规定期限内未能按规定提交履约保证金的
- D.更改合同实质性内容的
- E.拒绝履行合同义务的
- A.项目单位和采购代理公司必须根据贷款国关于采购比例的规定要求进行招标采购
- B.项目单位和采购代理公司应按国内和贷款国主管部门批准的采购清单编制招标文件
- C.在采购代理公司与中标商签订的合同中,应包括需用外国政府贷款的非贷款国货物清单
- D.项目单位可以适当理由要求中标商或其代理商将贷款以现金的方式返还给项目单位
- E.国内转贷银行应在金融协议中明确提款的程序,要求贷款国银行须在收到转贷行提款授权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款项直接付给供货商
- A.资质
- B.生产能力
- C.生产许可
- D.商业信誉
- E.专业人员
- A.采购人
- B.项目主管部门
- C.采购代理机构
- D.人事部门
- E.财政部门
- A.评价内容
- B.评价范围
- C.评价标准
- D.评价程序
- E.定标原则
- A.应交未交投标保证金的
- B.不具备招标文件中规定资格要求的
- C.投标人及其制造商与招标人、招标机构有利害关系的
- D.投标文件技术规格中的响应与事实情况不符或虚假投标的
- E.未按照招标文件规定要求密封、签署和盖章的
- A.基于质量和费用的选择
- B.单一来源选择
- C.基于质量的选择
- D.基于资格的选择
- E.最低费用选择
- A.有招标代理机构从业资格证书
- B.有从事招标代理业务的营业场所和相应资金
- C.有能够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的相应专业力量
- D.有符合法定条件,可以作为评标委员会成员人选的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库
- E.有招标代理机构监督管理部门的相关证明
- A.科技项目招标代理机构
- B.药品招标代理机构
- C.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机构
- D.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
- E.企业集中采购代理机构
- A.投标价格
- B.价格折扣
- C.投标声明
- D.投标货币
- E.招标文件允许提供的备选投标方案
- A.以高于成本的报价竞标
- B.以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的手段谋取中标
- C.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
- D.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
- E.投标人之间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排挤其他投标人的公平竞争,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的合法权益
- A.编制年度出让计划,批准后向社会公开发布
- B.企业可行性研究和内部决策
- C.资产评估,确定转让价格
- D.资格审查
- E.合同签订
- A.招标
- B.投标
- C.评标
- D.开标
- A.3
- B.5
- C.7
- D.15
- A.平等
- B.自愿
- C.公平
- D.诚实信用
- A.依法编制招标文件,满足招标人使用要求
- B.明确规定是否允许联合体投标及相应要求
- C.明确规定具体而详细的使用与技术要求
- D.规定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用醒目方式说明
- A.具有项目法人资格
- B.有从事同类工程建设项目招标的经验
- C.熟悉和掌握《招标投标法》及有关法规规章
- D.设有专门的招标机构或者拥有5名以上专职招标业务人员
- A.单价金额
- B.总价金额
- C.大写金额
- D.以中文文本中金额
- A.公平、公正、科学、择优
- B.严格保密
- C.综合评审
- D.严格遵守评标方法
- A.客观性和公正性
- B.公平性和公正性
- C.客观性和权威性
- D.公正性和权威性
- A.平等
- B.自愿
- C.公平
- D.合法性
- A.投标报价
- B.技术指标
- C.商数得分
- D.综合指标
- A.平等
- B.自愿
- C.公平
- D.诚实信用
- A.资格预审文件
- B.合同文件
- C.招标文件
- D.实质性条款
- A.核准
- B.审批
- C.备案
- D.代建
- A.民事法律责任
- B.行政法律责任
- C.刑事法律责任
- D.以上均不正确
- A.质量
- B.数量
- C.标的
- D.价款或者报酬
- A.公平
- B.公正
- C.公开
- D.诚实信用
- A.责令修改采购合同
- B.责令重新开展采购活动
- C.由被投诉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 D.由相关责任人承担赔偿责任
- A.差额定率累进
- B.定额累进
- C.投资比例
- D.差额累进
- A.甲
- B.乙
- C.丙
- D.暂定
- A.进行质量评标
- B.进行价格评标
- C.进行商务评标
- D.进行技术评标
- A.不少于50人,不少于40人
- B.不少于50人,不少于30人
- C.不少于40人,不少于30人
- D.不少于40人,不少于20人
- A.招标人发出的招标公告
- B.投标人提交的投标文件
- C.招标人发出的招标文件
- D.招标人发出的中标通知书
- A.招标人
- B.招标代理机构
- C.评标委员会
- D.行政监督部门
- A.招标文件
- B.行政监督部门
- C.法律法规
- D.评标委员会
- A.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B.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 C.财政部
- D.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A.施工企业自建自用的工程,但该施工企业资质等级不符合工程要求
- B.施工主要采用一般的普通技术
- C.属于利用扶贫资金实行以工代赈需要使用农民工
- D.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项目总投资额为2000万元人民币
- A.签字、编制、密封、递交
- B.编制、密封、标记、递交
- C.研究、编制、标记、递交
- D.编制、描述、标记、递交
- A.投标人
- B.评标委员会
- C.招标采购单位
- D.采购人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 C.《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的规定》
- D.《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规定》
- A.资格预审合格的潜在投标人不足3个的
- B.在投标截止时间前提交投标文件的投标人仅有5个的
- C.所有投标均被作废标处理或被否决的
- D.评标委员会否决不合格投标或者界定为废标后,因有效投标不足3个使得投标明显缺乏竞争,评标委员会决定否决全部投标的
- A.10
- B.15
- C.30
- D.60
- A.采用综合评分法是在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实质性要求前提下
- B.其货物项目的价格分值与总分值的比重为20%~30%
- C.执行统一价格标准的服务项目,其价格不列为评分因素
- D.在技术评标项中,可以对自主创新产品给予技术评标总分值的4%~8%幅度不等的加分
- A.15
- B.30
- C.45
- D.60
- A.规范招标投标活动
- B.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项目质量
- C.保护国家效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D.促进廉政建设
- A.1/3
- B.1/2
- C.2/3
- D.3/4
- A.委托书
- B.协议书
- C.预审资格文件
- D.授权书
- A.该项目投标保证金的有效期限只能覆盖投标有效期
- B.其有效期原则上应不少于规定的投标有效期
- C.该项目投标保证金的有效期应当与投标有效期一致
- D.该项目投标保证金有效期应当超出投标有效期30天
- A.警告、责令限期改正
- B.罚款
- C.行政处分
- D.暂停向该项目拨付资金
- A.招标人
- B.被处罚的相关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 C.投标人
- D.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 A.询价采购
- B.自营工程
- C.直接签订合同
- D.基于性能的采购
- A.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 B.商品住宅项目
- C.防洪、排涝项目
- D.垃圾处理项目
- A.具有明确的立法目的
- B.适用主体范围广泛
- C.具有严格规范的程序
- D.适用于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 A.投标人资格审查的好坏
- B.招标文件编制的优劣
- C.资格预审文件编制的优劣
- D.招标公告编制的优劣
- A.未按要求密封的
- B.未加盖投标人公章,也未经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代表签字的
- C.未响应招标文件的程序性要求和条件的
- D.以联合体形式投标,未向招标人提交共同投标协议的
- A.口头
- B.书面
- C.公证
- D.登记
- A.甲级、乙级和丙级
- B.甲级、乙级和暂定级
- C.甲级、乙级和预甲级
- D.甲级、乙级和预乙级
- A.两个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组成一个联合体,以一个投标人的身份共同投标
- B.联合体牵头人应向招标人提交由所有联合体成员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授权书
- C.组成联合体投标是联合体各方的自愿行为
- D.对于政府采购的货物和服务招标项目,组成联合体的成员应是3个以上的供应商
- A.招标文件
- B.资格预审文件
- C.招标方案
- D.工程量清单
- A.适用一般规定
- B.适用特别规定
- C.由国务院裁决
- D.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裁决
- A.电子招标文件
- B.书面招标文件
- C.合同文件
- D.两者任选其一
- A.采用最低评标价法
- B.采用综合评分法
- C.采用最高评标价法
- D.采用性价比法
- A.给予警告
- B.给予行政处分
- C.进行管制
- D.处以罚金
- A.市、县人民政府
- B.省、自治区人民政府
- C.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 D.国务院
- A.省级人民政府采购部门
- B.商务行政主管部门
- C.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 D.科技行政主管部门
- A.近亲属是被投诉人
- B.近亲属是投诉人的主要负责人
- C.在近5年内本人曾经在被投诉人单位担任高级管理职务
- D.与投诉人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对投诉事项公正处理
- A.政府有关部门
- B.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 C.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
- D.同级或上一级财政部门
- A.使用各级财政预算资金的项目
- B.使用纳入财政管理的各种政府性专项建设基金的项目
- C.使用国家对外借款或者担保所筹资金的项目
- D.使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自有资金,并且国有资产投资者实际拥有控制权的项目
- A.恢复原状
- B.责令限期改正
- C.返还财产
- D.支付违约金
- A.3
- B.5
- C.7
- D.10
- A.招标人
- B.评标委员会
- C.招标代理机构
- D.行政监督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