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工程总承包
- B.施工总承包
- C.联合承包
- D.独立承包
- E.分承包
- A.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
- B.办理安全许可证
- C.审查安全生产事项
- D.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E.处理安全生产事故
- A.财产法律关系
- B.人身法律关系
- C.权利性民事法律关系
- D.单一民事法律关系
- E.保护性民事法律关系
- A.不履行
- B.未履行
- C.履行迟延
- D.不完全履行
- E.预期违约
- A.行业专家裁判
- B.自由开放的解决方式
- C.保密性好
- D.程序灵活
- E.一裁终局
- A.投标价格
- B.价格折扣
- C.投标声明
- D.投标货币
- E.招标文件允许提供的备选投标方案
- A.有明确的被告
- B.有充分的证据和法律依据
- C.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 D.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 E.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 A.投诉人和被投诉人的名称、住址
- B.投诉人的投诉事项及主张
- C.投诉人的答辩及请求
- D.调查认定的基本事实
- E.行政监督部门的处理意见及依据
- A.无正当理由不与招标人签订合同的
- B.在签订合同时向招标人提出附加条件的
- C.中标人在规定期限内未能按规定提交履约保证金的
- D.更改合同实质性内容的
- E.拒绝履行合同义务的
- A.招标公告的发布应当充分公开
- B.招标公告内容应当真实、准确和完整
- C.在两个以上媒介发布同一招标项目的招标公告的内容应相同
- D.指定媒介发布依法招标项目的资格预审公告、招标公告,不得收取费用
- E.对拟发布的招标公告文本应当由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主要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公章
- A.有明确的被告
- B.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 C.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 D.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民事主体
- E.经调解无效
- A.招标人
- B.招标代理机构
- C.供应商
- D.潜在投标人
- E.利害关系人
- A.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的项目
- B.施工主要技术采用特定的专利或者专有技术的
- C.属于利用扶贫资金实行以工代赈需要使用农民工的
- D.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或者抢险救灾而不适宜招标的
- E.施工企业自建自用的工程,且该施工企业资质等级符合工程要求的
- A.开标由招标人主持,也可以委托招标代理机构主持
- B.投标人或其授权代表有权出席开标会且必须参加开标会
- C.招标人邀请所有投标人参加开标是法定的义务
- D.招标人可以委托公证机构对开标情况进行公证
- E.招标采购单位在开标前,应当通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有关部门
- A.招标项目基本情况
- B.招标范围
- C.投标人情况
- D.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
- E.中标结果
- A.现金支票
- B.可撤销信用证
- C.银行汇票
- D.即期汇票
- E.银行保函
- A.招标公告
- B.评标价格
- C.招标文件
- D.最后谈判达成的降价协议
- E.投标文件
- A.投标人有权拒绝延长
- B.投标人拒绝延长的有权收回投标保证金
- C.投标人同意延长投标有效期的,应当相应延长其投标担保的有效期
- D.因不可抗力延长投标有效期给投标人造成损失的,招标人应当给予补偿
- E.投标人同意延长投标有效期的,不得修改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
- A.投标人须知
- B.潜在投标人申请文件的澄清
- C.评标标准和评标方法
- D.投标文件格式
- E.拟签订合同主要条款和合同格式
- A以高于成本的报价竞标
- B.投标人之间约定中标人
- C.投标人之间约定部分投标人放弃投标
- D.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
- E.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由同一单位或个人编制
- A.职权法定原则
- B.程序正当原则
- C.合理行政原则
- D.管理严格原则
- E.高效便民原则
- A.核准招标方案
- B.登记招标投标的许可事项
- C.自行招标备案
- D.招标投标情况书面报告
- E.受理投诉举报
- A.具有独立订立合同的权利
- B.没有处于被责令停业,投标资格被取消的状态
- C.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
- D.在最近5年内没有骗取中标
- E.在最近3年内没有重大工程质量问题
- A.《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
- B.《科技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
- C.《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
- D.《国家科研计划课题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
- E.《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
- A.5
- B.10
- C.15
- D.20
- A.有招标代理机构从业资格证书
- B.有从事招标代理业务的营业场所和相应资金
- C.有能够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的相应专业力量
- D.有符合法定条件,可以作为评标委员会成员人选的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库
- E.有招标代理机构监督管理部门的相关证明
- A.协商
- B.调解
- C.仲裁
- D.诉讼
- A.协作履行原则
- B.经济合理原则
- C.合法原则
- D.全面履行原则
- A.公开招标
- B.邀请招标
- C.询价
- D.竞争性谈判
- A.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
- B.国务院商务部门
- C.国务院财政部门
- D.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
- A.附生效期限的合同
- B.可撤销合同
- C.无效合同
- D.效力待定的合同
- A.是否直接具有财产利益的内容
- B.义务主体的范围
- C.内容的复杂程度
- D.形成和实现的特点
- A.国务院
-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 C.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
- D.本级人民政府
- A.公开招标
- B.邀请招标
- C.单一来源采购
- D.询价
- A.平等
- B.自愿
- C.公平
- D.诚实信用
- A.行政监督部门
- B.招标投标协会
- C.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 D.建设行政管理机关
- A.3
- B.5
- C.7
- D.10
- A.恢复原状
- B.责令限期改正
- C.返还财产
- D.支付违约金
- A.通过资格预审的申请人少于3个的
- B.招标投标活动违反相关规定,对中标结果造成实质性影响,且不能采取补救措施予以纠正的
- C.招标人编制的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的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 D.所有投标均被作废标处理或被否决的
- A.评标价格最低者
- B.综合得分最低者
- C.评标价格最高者
- D.综合得分最高者
- A.适用调解制度
- B.公开审理制度
- C.回避制度
- D.合议庭制度
- A.判决驳回上诉
- B.依法改判
- C.查清事实后改判
- D.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 A.1/3
- B.1/2
- C.2/3
- D.3/4
- A.原额返还
- B.双倍返还
- C.原额返还并赔偿
- D.双倍返还并赔偿
- A.3
- B.7
- C.5
- D.9
- A.招标人
- B.招标代理机构
- C.评标委员会
- D.行政监督部门
- A.综合评分法
- B.性价比法
- C.最低评标价法
- D.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
- A评标委员会成员应客观、公正地履行职务,遵守职业道德,对所提出的评审意见负责
- B.评标委员会不得私下接触投标人
- C.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影响评标办法的确定,以及评标过程和结果
- D.评标委员会不得透露评标的标准与原则
- A.2
- B.3
- C.4
- D.5
- A.投标文件必须在招标文件规定的投标截止时间之前送达
- B.投标人递送投标文件的方式可以是直接送达
- C.投标人递送投标文件的方式可以是邮寄送达
- D.投标人因为递交地点发生错误而逾期送达投标文件的,该投标文件有效
- A.投标截止时间之前
- B.开标之前
- C.资格预审之后
- D.评标之前
- A.政府有关部门
- B.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 C.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
- D.同级或上一级财政部门
- A.综合评估法
- B.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
- C.百分评定法
- D.最低评标价法
- A.如果开标一览表的价格与投标文件中明细表的价格不一致,以开标一览表为准
- B.唱标时未宣读的价格折扣,评标时不予承认
- C.招标文件明确允许提供备选投标方案的,开标时应对投标文件提供的备选方案进行唱标
- D.对于投标人在开标之前提交的价格折扣,唱标时不应该宣读价格折扣
- A.15
- B.20
- C.30
- D.45
- A.依法改判
- B.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
- C.查清事实后改判
- D.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 A.中国国际招标网
- B.中国采购与招标网
- C.中国招标网
- D.中国政府采购网
- A.开标由招标人主持
- B.投标人自主决定是否参加开标
- C.开标时间和地点的修改
- D.依法可以参加开标的人员
- A.该项目投标保证金的有效期限只能覆盖投标有效期
- B.其有效期原则上应不少于规定的投标有效期
- C.该项目投标保证金的有效期应当与投标有效期一致
- D.该项目投标保证金有效期应当超出投标有效期30天
- A.合同签订阶段
- B.准备合同签订阶段
- C.合同实施阶段
- D.合同保管阶段
- A.5
- B.10
- C.20
- D.50
- A.只能由联合体共同提交
- B.只能由联合体的牵头人提交
- C.可以由联合体共同提交,也可由联合体的牵头人提交
- D.由招标人指定的由联合体中的一方提交
- A.资格审查委员会
- B.评标委员会
- C.招标代理机构
- D.招标人
- A.50
- B.100
- C.150
- D.200
- A.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只能提交一个备选方案并注明主选方案
- B.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必须提交两个以上备选方案
- C.备选方案的投标价格不得低于主选方案
- D.提交两个以上备选方案的必须注明主选方案
- A.资格预审文件
- B.合同文件
- C.招标文件
- D.实质性条款
- A.同意延长投标有效期的投标人不应当延长其投标担保的有效期
- B.投标人一旦拒绝延长投标有效期,其投标失效
- C.招标人应承担因投标有效期延长对投标人导致的相应损失
- D.同意延长投标有效期的投标人少于3个的,招标人应当重新招标
- A.15
- B.30
- C.45
- D.60
- A.2009年7月1日
- B.2010年1月1日
- C.2010年7月1日
- D.2011年1月1日
- A.项目稽查
- B.现场监督
- C.核准招标方案
- D.监督检查
- A.3倍以上
- B.3倍以下
- C.5倍以上
- D.5倍以下
- A.10
- B.20
- C.30
- D.50
- A.《中国财经报》
- B.《中国经济导报》
- C.《中国政府采购》
- D.《中国政府采购网》
- A.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
- B.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机构
- C.政府采购代理机构
- D.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机构
- A.具有项目法人资格
- B.有从事同类工程建设项目招标的经验
- C.熟悉和掌握《招标投标法》及有关法规规章
- D.设有专门的招标机构或者拥有5名以上专职招标业务人员
- A.15
- B.20
- C.25
- D.30
- A.招标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
- B.重点项目都应当公开招标
- C.项目技术复杂,只有少量潜在投标人可供选择的,招标人可申请邀请招标
- D.邀请招标的招标人一般选择不少于3家的承包商,向其发出投标邀请书,邀请其 ’参加投标竞争
- A.投标报价不符合国家颁布的勘察设计取费标准的
- B.未加盖投标人公章,也未经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代表签字的
- C.未响应招标文件的程序性要求和条件的
- D.以联合体形式投标,未向招标人提交共同投标协议的
- A.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B.建议书
- C.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
- D.可行性报告
- A.高于300%
- B.高于60%
- C.低于30%
- D.低予60%
- A.300
- B.200
- C.150
- D.100
- A.差额定率累进
- B.定额累进
- C.投资比例
- D.差额累进
- A.60%
- B.65%
- C.70%
- D.75%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B.商务部
- C.国务院
- D.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 A.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B.商务部
- C.财政部
- D.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A.招标文件
- B.资格预审文件
- C.招标方案
- D.工程量清单
- A.响应招标和参与投标竞争
- B.响应招标和依法递交投标文件
- C.招标文件中预定的投标人和参与投标竞争
- D.良好的商业信誉和积极参与投标竞争
- A.投标人资格审查的好坏
- B.招标文件编制的优劣
- C.资格预审文件编制的优劣
- D.招标公告编制的优劣
- A自然人
- B.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合伙组织
- C.社会团体法人
- D.企业的分支机构
- A.7
- B.15
- C.30
- D.45
- A.招标
- B.投标
- C.评标
- D.开标
- A.全国人大常委会
- B.国务院
- C.制定机构
- D.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A.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招标投标活动,适用本法
- B.该法的适用主体范围很广泛,包括国内各类主体,但不允许个人参与招标投标活动的公民个人除外
- C.该法的适用主体包括外国企业在我国境内设立的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分支机构
- D.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进行招标的可以适用,但违背我国社会公共利益的除外
- A.宪法
- B.行政法规
- C.法律
- D.地方性法规
- A.公平、独立、自由
- B.公正、自由、客观
- C.公开、公平、公正
- D.公开。、独立、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