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水平考试(中级)网络工程师上午(基础知识)试题模拟试卷9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63)

  • A.scenarios
  • B.places
  • C.applications
  • D.programs
2

(62)

  • A.inconsistent
  • B.independent
  • C.applicable
  • D.compatible
3

(61)

  • A.broad
  • B.implicit
  • C.explicit
  • D.special
4

(60)

  • A.subject
  • B.object
  • C.dimensions
  • D.disconnection
6

(58)

  • A.duplicating
  • B.overlapping
  • C.crossing
  • D.repeating
7

(57)

  • A.plenty
  • B.many
  • C.multiple
  • D.more
8

(55)

  • A.routable
  • B.locatable
  • C.path-selected
  • D.road-defined
9

(56)

  • A.groups
  • B.blocks
  • C.models
  • D.modules
11

(52)

  • A.56kbit/s
  • B.64kbit/s
  • C.144kbit/s
  • D.300kbit/s
12

(53)

  • A.384kbit/s
  • B.2.048Mbit/s
  • C.10Mbit/s
  • D.34Mbit/s
13

(51)

  • A.发送器采用非平衡式方式工作,接收器采用平衡式方式工作
  • B.发送器采用平衡式方式工作,接收器采用非平衡式方式工作
  • C.发送器和接收器都采用非平衡式方式工作
  • D.发送器和接收器采用平衡式方式工作
14

(50)

  • A.3
  • B.5
  • C.15
  • D.100
15

物理层的电气特性有多种标准,其中非平衡型标准规定(65),电缆最大长度为(66)m。新的非平衡标准规定(67),距离为10m时的最高数据率为(68)。在多种标准中,数据率最高的是新的平衡型标准,近距离传输其最高数据率可达(69)。

  • A.发送器采用非平衡式方式工作,接收器采用平衡式方式工作
  • B.发送器采用平衡式方式工作,接收器采用非平衡式方式工作
  • C.发送器和接收器都采用非平衡式方式工作
  • D.发送器和接收器采用平衡式方式工作
16

(47)

  • A.PIFS
  • B.DIFS
  • C.CIFS
  • D.SIFS
17

(48)

  • A.收发双方对信道进行预约
  • B.不对信道进行预约
  • C.接收数据的站对信道进行预约
  • D.发送数据的站对信道进行预约
18

(46)

  • A.集中控制
  • B.分散控制
  • C.争用服务
  • D.随机服务
19

(45)

  • A.各站发送前先监听信道忙
  • B.信道从忙转为空闲时,各站要执行退避算法
  • C.发生冲突时执行退避算法
  • D.发生冲突时发出加强信号
21

(42)

  • A.侵犯发表权
  • B.侵犯身份权
  • C.侵犯修改权
  • D.侵犯转让权
22

(43)

  • A.他个人
  • B.所在单位
  • C.单位与个人都是
  • D.无法判断
23

(41)

  • A.10年
  • B.5年
  • C.50年
  • D.不确定
24

(40)

  • A.无形性
  • B.地域性
  • C.独占性
  • D.确认性
26

(37)

  • A.预先仲裁访问
  • B.时分多址访问
  • C.排队仲裁访问
  • 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
27

(38)

  • A.电路交换
  • B.分组交换
  • C.信元交换
  • D.虚电路交换
28

(35)

  • A.一条双向
  • B.一条单向
  • C.两条双向
  • D.两条单向
29

(36)

  • A.时分多址访问和预先仲裁访问
  • B.预先仲裁和排队仲裁访问
  • C.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和排队仲裁访问
  • D.排队仲裁访问和令牌总线
31

(32)

  • A.实时、恒定比特率、面向连接
  • B.实时、可变比特率;面向连接
  • C.非实时、恒定比特率、无连接
  • D.非实时、恒定比特率、面向连接
32

(33)

  • A.256
  • B.1024
  • C.4096
  • D.65536
33

(30)

  • A.物理层
  • B.ATM层
  • C.AAL层
  • D.高层
34

(31)

  • A.140
  • B.560
  • C.2240
  • D.9000
36

(27)

  • A.TDM
  • B.FDM
  • C.CDMA
  • D.WDM
37

(28)

  • A.交换结点间通信
  • B.卫星通信
  • C.电话网内通信
  • D.局域网内通信
38

(26)

  • A.同步时分多路复用
  • B.统计时分多路复用
  • C.异步时分多路复用
  • D.频分多路复用
39

(25)

  • A.同步TDM
  • B.TDM
  • C.异步TDM
  • D.FDM
40

(23)

  • A.SASE
  • B.CASE
  • C.UE
  • D.CASE和UE
42

(22)

  • A.网络层实体
  • B.会话层实体
  • C.表示层实体
  • D.应用层实体
43

(21)

  • A.传输层实体
  • B.表示层实体
  • C.网络层实体
  • D.应用层实体
44

(20)

  • A.物理层实体
  • B.数据链路层实体
  • C.网络层实体
  • D.传输层实体
46

(17)

  • A.面向事务的
  • B.面向连接的
  • C.面向用户的
  • D.面向应用的
47

(18)

  • A.加强了完整性
  • B.增加了功能
  • C.增加了安全机制
  • D.增加了交互能力
48

(16)

  • A.同一个
  • B.顺序的
  • C.有关的
  • D.无关的
49

(15)

  • A.21
  • B.20
  • C.25
  • D.80
51

(12)

  • A.高
  • B.不变
  • C.降低
  • D.不定
52

(13)

  • A.站点的计数器控制
  • B.站点有无数据发送
  • C.站点优先级
  • D.时间退避
53

(11)

  • A.将硬件相关和无关的部分分开
  • B.便于实现
  • C.便于网络管理
  • D.因为下层用硬件实现
55

(10)

  • A.全1地址
  • B.地址中的I/G置1
  • C.地址中的C/R置1
  • D.地址中的C/R置0
56

(7)

  • A.超时
  • B.路由重定向
  • C.源端抑制
  • D.目标不可到达
57

(8)

  • A.超时
  • B.路由重定向
  • C.源端抑制
  • D.目标不可到达
58

(6)

  • A.地址掩码请求邝向应
  • B.回送请求回答
  • C.信息请求/响应
  • D.时间戳请求/响应
59

(5)

  • A.IP
  • B.TCP
  • C.UDP
  • D.PPP
61

(3)

  • A.9芯
  • B.15芯
  • C.25芯
  • D.37芯
62

(2)

  • A.物理层
  • B.数据链路层
  • C.网络层
  • D.应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