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水平考试(中级)网络工程师上午(基础知识)试题模拟试卷19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143)

  • A.a primary station
  • B.one or more primary stations
  • C.a secondary station
  • D.one or more secondary stations
2

(144)

  • A.halfduplex
  • B.full duplex
  • C.half or full duplex
  • D.half and full duplex
3

(142)

  • A.a primary station
  • B.one or more primary stations
  • C.a secondary station
  • D.one or more secondary stations
5

(141)

  • A.a peer to peer
  • B.a point-to-point
  • C.not a peer to peer
  • D.a peer to peers
6

(139)

  • A.Permanent Circuits
  • B.Permanent Virtual Circuits
  • C.Switched Virtual Circuits
  • D.Switched Circuits
7

(137)

  • A.DLCIs
  • B.HDLCs
  • C.SDLCs
  • D.DLs
8

(138)

  • A.Permanent Circuits
  • B.Permanent Virtual Circuits
  • C.Switched Virtual Circuits
  • D.Switching Circuits
9

(136)

  • A.X.21
  • B.X.25
  • C.X.28
  • D.X.29
11

(134)

  • A.RSA
  • B.DES
  • C.Hash
  • D.DEA
12

(133)

  • A.对称密钥技术,有1个密钥
  • B.不对称密钥技术,有2个密钥
  • C.对称密钥技术,有2个密钥
  • D.不对称密钥技术,有1个密钥
13

(132)

  • A.DES
  • B.RSA
  • C.Hash
  • D.IDEA
15

(131)

  • A.16
  • B.128
  • C.64
  • D.56
16

(129)

  • A.A类
  • B.B类
  • C.C类
  • D.D类
17

(127)

  • A.AAL3
  • B.AAL2
  • C.AAL1
  • D.AAL4
18

(128)

  • A.实时、恒定比特率、面向连接
  • B.实时、可变比特率、面向连接
  • C.非实时、恒定比特率、无连接
  • D.非实时、恒定比特率、面向连接
19

(126)

  • A.PMD和TC
  • B.CS和SAR
  • C.PMD和SAR
  • D.CS和TC
20

(124)

  • A.用户网
  • B.公共网
  • C.长途网
  • D.本地网
22

(123)

  • A.Hub
  • B.TA
  • C.PBX
  • D.Router
23

(122)

  • A.S
  • B.U
  • C.R
  • D.T
24

(121)

  • A.3
  • B.4
  • C.5
  • D.6
25

(119)

  • A.信元交换
  • B.中继连接
  • C.报文连接
  • D.交换连接
27

(118)

  • A.U参考点
  • B.T参考点
  • C.S参考点
  • D.R参考点
28

(117)

  • A.U参考点
  • B.T参考点
  • C.S参考点
  • D.R参考点
29

(116)

  • A.TA
  • B.TN1
  • C.TN2
  • D.TE1
31

(114)

  • A.无请求
  • B.有请求
  • C.无响应
  • D.有响应
32

(113)

  • A.get
  • B.get-next
  • C.set
  • D.tap
33

(112)

  • A.入侵管理
  • B.安全管理
  • C.性能管理
  • D.鼓掌管理
34

(111)

  • A.安全管理
  • B.故障管理
  • C.审计管理
  • D.性能管理
36

(109)

  • A.交换结点间通信
  • B.卫星通信
  • C.电话网内通信
  • D.局域网内通信
37

(107)

  • A.同步时分多路复用
  • B.统计时分多路复用
  • C.异步时分多路复用
  • D.频分多路复用
38

(108)

  • A.TDM
  • B.FDM
  • C.CDMA
  • D.WDM
39

(106)

  • A.同步TDM
  • B.TDM
  • C.异步TDM
  • D.FDM
40

(104)

  • A.GET
  • B.POST
  • C.REQUST
  • D.SET
42

(103)

  • A.TCP
  • B.IP
  • C.HTTP
  • D.UDP
43

(102)

  • A.80
  • B.23
  • C.25
  • D.21
44

(101)

  • A.网关
  • B.DNS
  • C.ISP
  • D.Web服务器
46

(99)

  • A.电路交换
  • B.分组交换
  • C.信元交换
  • D.虚电路交换
47

(98)

  • A.预先仲裁访问
  • B.时分多址访问
  • C.排队仲裁访问
  • 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
48

(97)

  • A.时分多址访问和预先仲裁访问
  • B.预先仲裁和排队仲裁访问
  • C.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和排队仲裁访问
  • D.排队仲裁访问和令牌总线
49

(96)

  • A.一条双向
  • B.一条单向
  • C.两条双向
  • D.两条单向
51

(94)

  • A.1个令牌帧和1个数据帧
  • B.2个令牌帧
  • C.1个令牌帧
  • D.2个数据帧
52

(93)

  • A.接收到自己发送的数据帧后
  • B.任何需要传输数据的时候
  • C.发送节点发送完数据帧后
  • D.环上没有数据传输的时候
53

(92)

  • A.进行帧控制
  • B.标识帧状态
  • C.获得同步信号
  • D.进行访问控制
54

(91)

  • A.优先位
  • B.预约位
  • C.前导码
  • D.访问控制码
56

(88)

  • A.200
  • B.1000
  • C.50
  • D.100
57

(89)

  • A.400
  • B.200
  • C.100
  • D.300
58

(87)

  • A.TOKEN BUS
  • B.TOKEN RING
  • C.CSMA
  • D.CSMA/CD
59

(86)

  • A.TOKEN BUS
  • B.TOKEN RING
  • C.CSMA
  • D.CSSMA/CD
61

(83)

  • A.5根
  • B.3根
  • C.10根
  • D.7根
62

(84)

  • A.-5~15V
  • B.+5~15V
  • C.+2~+6
  • D.-2~-6V
63

(82)

  • A.发送数据线、接收数据线、定时线、地线
  • B.数据线、地线、定时线和控制线
  • C.信号线、定时线、数据线、控制线
  • D.发送数据线、接收数据线、控制线、地线
64

(81)

  • A.V24
  • B.V28
  • C.V11
  • D.V10
66

(79)

  • A.2
  • B.4
  • C.16
  • D.32
67

(78)

  • A.X<SUP>16</SUP>+X<SUP>12</SUP>+X<SUP>6</SUP>+1
  • B.X<SUP>16</SUP>+X<SUP>15</SUP>+X<SUP>2</SUP>+1
  • C.X<SUP>16</SUP>+X<SUP>15</SUP>+X+1
  • D.X<SUP>16</SUP>+X<SUP>12</SUP>+x+1
68

(77)

  • A.2bit
  • B.3bit
  • C.4bit
  • D.5bit
70

(76)

  • A.海明码
  • B.循环冗余码
  • C.奇偶校验码
  • D.曼彻斯特码
71

(74)

  • A.电话载波通信
  • B.CDMA
  • C.红外通信
  • D.以太网
72

(73)

  • A.数字数据
  • B.模拟数据
  • C.数字信号
  • D.模拟信号
73

(72)

  • A.同一时间占有不同带宽资源
  • B.同一时间占有相同带宽资源
  • C.不同时间占有不同带宽资源
  • D.不同时间占有相同带宽资源
75

(71)

  • A.不重叠,无隔离带
  • B.重叠,无隔离带
  • C.不重叠,有隔离带
  • D.重叠,有隔离带
76

(69)

  • A.衰减/损耗
  • B.长度
  • C.近端串扰
  • D.时延
77

(67)

  • A.QAM
  • B.BPSK
  • C.QPSK
  • D.DQPSK
87

图7-6是某交换机配置过程中,在配置模式下执行(58)命令的系统输出信息。

  • A.show spanning-tree
  • B.show spanning-tree vlan 1
  • C.show spanning-tree detail
  • D.show spanning-tree summary
88

某运行RIP协议的校园网拓扑结构图如图7-4所示。在路由器RouterA上定义一条从Internet网到达校园网内部192.168.1.0/24网段的静态路由,完成此任务的配置语句是(56)。

  • A.ip route 192.168.1.0 0.0.0.255 10.0.0.2
  • B.ip route 192.168.1.0 0.0.0.255 S0/1
  • C.ip route 192.168.1.0 255.255.255.0 S0/0
  • D.ip route 192.168.0.0 255.255.255.0 f0/0
90

在路由器开机后60s内按【Ctrl+Break】组合键可进入(55)命令状态。

  • A.全局设置
  • B.用户特权
  • C.设置对话
  • D.RXBOOT
91

路由器的访问方式有多种,当配置一台新的路由器时,需要(54)进行访问。

  • A.通过浏览器输入该路由器的IP地址
  • B.通过运行SNMP协议的网管软件
  • C.通过Telnet程序远程登录
  • D.通过串口连接其Console端口
92

路由信息协议(RIP)更新路由表的原则是使到各目的网络的(53)。

  • A.路由最少
  • B.路径最空闲
  • C.距离最短
  • D.时延最小
93

当网络规模扩大时,适合采用执行最短路径优先算法的IGP协议,每个路由器向网络中的其他路由器发布(52),当路由信息改变后,路由器按照Dijkstra算法更新路由表。

  • A.它的路由信息表
  • B.与它相邻的路由器的端口号
  • C.与它相邻的路由器的地址
  • D.它连接的所有链路的状态信息
97

在Windows 2003操作系统的cmd窗口中,键入(48)命令将获得如图7-3所示的系统输出信息。

  • A.traceroute -W 3 www.ceiaec.org
  • B.tracert-j 3 www.ceiaec.org
  • C.traceroute -d 3 www.ceiaec.org
  • D.tracert -h 3 www.ceiaec.org
99

子网利用率是对RMON协议(47)组的一个性能描述。

  • A.捕获
  • B.主机
  • C.历史
  • D.统计
102

为了防止会话劫持,基于Kerberos协议的身份认证系统提供了()机制。

  • A.时间标记
  • B.报文认证
  • C.连续加密
  • D.数字签名
105

在Linux系统smb.conf文件中,max disk size=0语句的作用是(40)。

  • A.对磁盘空间的大小没有限制
  • B.启用对磁盘空间的大小的限制功能
  • C.将把磁盘空间的大小设为最小
  • D.该配置语句是错误的,磁盘空间的大小不能为0
106

在Linux操作系统中,为一块设备名为eth1的网卡分配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命令是(38)。

  • A.ipaddress eth1 192.168.2.3 mask 255.255.255.0
  • B.config eth1 192.168.2.3 mask 255.255.255.0
  • C.serserial eth1 192.168.2.3 mask 255.255.255.0
  • D.ifconfig eth1 192.168.2.3 mask 255.255.255.0
119

在实施信元VC交换过程中,VPI、VCI的变化情况是(26)。

  • A.VPI、VCI根据需要变化
  • B.VPI不变、VCI根据需要变化
  • C.VCI不变,VPI根据需要变化
  • D.VPI、VCI都不变
131

下列叙述中,与提高软件可移植性相关的是(14)。

  • A.选择时间效率高的算法
  • B.尽可能减少注释
  • C.选择空间效率高的算法
  • D.尽量用高级语言编写系统中对效率要求不高的程序
132

在实时操作系统中,响应时间是衡量系统性能的最重要因素。任务调度的目的是缩短系统平均响应时间,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以下关于系统实时调度技术说法错误的是(13)。

  • A.抢占式调度具有实时性好、调度算法较简单,要保证高优先级任务的时间约束,上下文切换少等优点
  • B.非抢占式调度是指不允许任务在执行期间被中断,任务一旦占用嵌入式微处理器就必须执行完毕或自愿放弃
  • C.静态表驱动策略是一种离线调度策略,运行时刻表一旦生成后就不再发生变化
  • D.在任务运行过程中,采用静态优先级调度的任务优先级不会发生变化
133

以下关于程序运行时内存分配区域的描述中,说法错误的是(12)。

  • A.全局变量区域,存放了程序当中的所有全局变量,是静态分配的区域
  • B.栈区域是由系统自动来分配的
  • C.堆是在函数调用时分配的,当函数调用结束之后,相应的堆就会被释放
  • D.主函数和其他函数的代码在一个程序开始运行时,就被装入到内存,保存在代码区
138

以下关于作业级、战术级、战略级等不同级别的信息属性,说法错误的是(7)。

  • A.战略级信息主要来源于系统外部
  • B.作业级信息寿命最长
  • C.作业级信息的精度最高
  • D.战略级信息最为抽象
140

文件系统中,设立打开文件(Open)系统功能调用的基本操作是(5)。

  • A.把文件当前的控制管理信息从内存写入磁盘
  • B.把文件当前的控制管理信息从辅存读到内存
  • C.把位示图的控制信息从内存写入辅存
  • D.把超级块的当前信息从内存写回磁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