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模型的合理性分析
- B. 模型的误差分析
- C.模型的先进性分析
- D. 参数的灵敏性分析
- A.13000
- B. 16000
- C. 18000
- D. 20000
- A. Architectural pattern
- B. Architectural description
- C. Architectural view
- D. Architectural viewpoint (72)
- A. model
- B. domain
- C. component
- D. subsystem (73)
- A.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 B. technical architecture
- A. 著作权法
- B. 专利法
- C. 商标法
- D. 刑法
- A. 空运出口业务系统V1.0的著作权属于张某
- B. 空运出口业务系统V1.0的著作权属于M公司
- C. 空运出口业务系统V1.0的著作权属于张某和M公司
- D. 张某获取的软件著作权登记证是不可以撤销的
- A. 强制性国家
- B. 推荐性国家
- C. 强制性软件行业
- D. 推荐性软件行业
- 7
-
试题(65)
- ARP攻击造成网络无法跨网段通信的原因是 (65) 。 (65)
- A. 发送大量ARP报文造成网络拥塞
- B. 伪造网关ARP报文使得数据包无法发送到网关
- C. ARP攻击破坏了网络的物理连通性
- D. ARP攻击破坏了网关设备
- A. 风险点
- B. 非风险点
- C. 敏感点
- D. 权衡点 (63)
- A. 风险点
- B. 非风险点
- C. 敏感点
- D. 权衡点
- A. 代理模式
- B. 外观模式
- C. 桥接模式
- D. 组合模式
- A. 用户的误操作引起的系统故障
- B. 网络节点的系统软件或应用软件在逻辑设计上的缺陷
- C. 网络硬件性能下降产生的缺陷
- D. 网络协议运行中出现的错误
- A. 备忘录模式
- B. 中介者模式
- C. 访问者模式
- D. 迭代器模式
- A. 责任链模式
- B. 桥接模式
- C. 装饰模式
- D. 适配器模式
- A. Ping/Echo
- B. 限制访问
- C. 运行时注册
- D. 接口-实现分离 (56)
- A. 分层结构
- B. 事务机制
- C. 主动冗余
- D. 队列调度 (57)
- A. 信息隐藏
- B. 记录/回放
- A. 可用性和性能
- B. 性能和可修改性
- C. 性能和可测试性
- D. 可用性和可修改性
- A. 解释器
- B. 面向对象
- C. 黑板
- D. 隐式调用
- A. 解释器
- B. 主程序-子程序
- C. 隐式调用
- D. 管道-过滤器
- A. 领域需求
- B. 领域分析
- C. 领域设计
- D. 领域实现 (54)
- A. 领域专家
- B. 领域分析者
- C. 领域设计者
- D. 领域实现者
- A. 在功能划分上将各个模块独立起来
- B. 在硬件构件的混合和替换方面不是很灵活
- C. 没有清晰地说明用户怎样与其交互
- D. 没有明确的层次关系,没有强调功能之间的交互
- A. 解释器
- B. 过程控制
- C. 分层
- D. 管道-过滤器
- A. 类图和序列图
- B. 视角与视图
- C. 构件和类图
- D. 构件与功能 (47)
- A. 用例与类图
- B. 用例与视角
- C. 用例与质量场景
- D. 视角与质量场景
- 21
-
试题(48)
某游戏公司欲开发一个大型多人即时战略游戏,游戏设计的目标之一是能够支持玩家自行创建战役地图,定义游戏对象的行为和之间的关系。针对该目标,公司应该采用(48) 架构风格最为合适。
(48)
- A. 管道-过滤器
- B. 隐式调用
- C. 主程序-子程序
- D. 解释器
- A. 强度测试
- B. 性能测试
- C. 恢复测试
- D. 可靠性测试 (43)
- A. 强度测试
- B. 性能测试
- C. 恢复测试
- D. 可靠性测试
- A. 在建立软件架构的初期,一般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架构风格
- B. 将架构分析阶段已标识的构件映射到架构中,并分析这些构件之间的关系
- C. 软件架构设计活动将已标识构件集成到软件架构中,设计并实现这些构件
- D. 一旦得到了详细的软件架构设计,需要邀请独立于系统开发的外部人员对系统进行评审
- A. 根据用户需求,能够确定一个最佳的软件架构,指导整个软件的开发过程
- B. 软件架构设计需要满足系统的质量属性,如性能、安全性和可修改性等
- C. 软件架构设计需要确定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支持项目计划和管理活动
- D. 软件架构能够指导设计人员和实现人员的工作
- A. 分布式表示结构
- B. 分布式应用结构
- C. 分布式数据和应用结构
- D. 分布式数据结构
- A. 数据类型检查
- B. 自检位
- C. 域检查
- D. 格式检查
- A. 表示逻辑层
- B. 应用逻辑层
- C.数据处理层
- D. 数据层
- A. 逻辑构件模型
- B. 物理构件模型
- C. 组件接口模型
- D. 系统交互模型 (37)
- A. 逻辑构件模型
- B. 物理构件模型
- C. 组件接口模型
- D. 系统交互模型
- A. 实体构件
- B. 加工构件
- C. 服务构件
- D. 会话构件
- A. 面向对象系统中的对象(Object)
- B. 模块化程序设计中的子程序(Subroutine)
- C. 基于构件开发中的构件(Component)
- D. 系统模型中的包(Package)
- A. 在进行结构化分析时,必须使用数据流图和软件结构图这两种模型
- B. 采用面向对象开发方法时,可以使用状态图和活动图对系统的动态行为进行建模
- C. 实体联系图(E-R图)是在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时才开始创建的模型
- D. UML的活动图与程序流程图的表达能力等价
- A. 对象
- B. 构件
- C. 标准函数库
- D. 设计模式
- A. 操作集成机制
- B. 控制集成机制
- C. 平台集成机制
- D. 界面集成机制 (30)
- A. 操作集成机制
- B. 控制集成机制
- C. 平台集成机制
- D. 界面集成机制
- A. 实现视图&n
- bsp; B. 进程视图
- C. 逻辑视图
- D. 部署视图 (27)A. 实现视图 B. 进程视图 C. 逻辑视图 D. 部署视图
- A. 原型模型
- B. 瀑布模型
- C. 螺旋模型
- D. V模型
- A. 可以定义变更请求的数据项以及变更请求生存期的状态转换图
- B. 记录每一种状态变更的数据,确认做出变更的人员
- C. 可以加强状态转换图使经授权的用户仅能做出所允许的状态变更
- D. 定义变更控制计划,并指导设计人员按照所制定的计划实施变更
- A. 对于软件需求,必须建立基线以进行控制,软件计划、产品和活动必须与软件需求保持一致
- B. 客观地验证需求管理活动符合规定的标准、程序和要求
- C. 策划软件需求管理的活动,识别和控制已获取的软件需求
- D. 跟踪软件需求管理的过程、实际结果和执行情况
- A. 鱼骨图
- B. 工作分解结构(WBS)
- C. 层次分解结构
- D. 功能分解图
- A. 项目章程
- B. 项目范围管理计划
- C. 批准的变更申请
- D. 项目文档管理方案
- A. 销售自动化是CRM系统中最基本的模块
- B. 营销自动化作为销售自动化的补充,包括营销计划的编制和执行、计划结果分析等
- C. CRM系统能够与ERP系统在财务、制造、库存等环节进行连接,但两者关系相对松散,一般不会形成闭环结构
- D. 客户服务与支持是CRM系统的重要功能。目前,客户服务与支持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呼叫中心和互联网来实现
- A. 远程过程调用
- B. 共享数据库
- C. 文件传输
- D. 消息传递
- A. 共享数据库集成方式通常将应用程序的数据存储在一个共享数据库中,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库模式来处理不同应用的集成需求
- B. 共享数据库为不同的应用程序提供了统一的数据存储与格式定义,能够解决不同应用程序中数据语义不一致的问题
- C. 多个应用程序可能通过共享数据库频繁地读取和修改相同的数据,这会使共享数据库成为一个性能瓶颈
- D. 共享数据库集成方式的一个重要限制来自外部的已封装应用,这些封装好的应用程序只能采用自己定义的数据库模式,调整和集成余地较小
- A. 常见的Web服务器性能评估方法有基准测试、压力测试和可靠性测试
- B. 评价Web服务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有最大并发连接数、响应延迟和吞吐量
- C. 对运行系统进行性能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以更好的性能/价格比更新系统
- D. 当系统性能降到基本水平时,需要查找影响性能的瓶颈并消除该瓶颈
- A. 信息
- B. 知识
- C. 应用
- D. 垂直
- A. 5
- B. 10
- C. 15
- D. 20
- A. 需求规范、通信规范、逻辑网络设计、物理网络设计、实施阶段
- B. 需求规范、逻辑网络设计、通信规范、物理网络设计、实施阶段
- C. 通信规范、物理网络设计、需求规范、逻辑网络设计、实施阶段
- D. 通信规范、需求规范、逻辑网络设计、物理网络设计、实施阶段
- A. CPU访问内存
- B. CPU与I/O接口交换信息
- C. CPU与PCI 总线交换信息
- D. I/O接口与打印机交换信息
- A. 核心层进行访问控制列表检查
- B. 汇聚层定义了网络的访问策略
- C. 接入层提供局域网络接入功能
- D. 接入层可以使用集线器代替交换机
- A. 依据逻辑网络设计的要求,确定设备的物理分布和运行环境
- B. 分析现有网络和新网络的资源分布,掌握网络的运行状态
- C. 根据需求规范和通信规范,实施资源分配和安全规划
- D. 理解网络应该具有的功能和性能,设计出符合用户需求的网络
- A. 10200
- B. 11000
- C. 11200
- D. 20200
- A. 6
- B. 8
- C. 12
- D. 24
- A. 程序计数器PC
- B. 指令寄存器IR
- C. 状态寄存器SR
- D. 通用寄存器GR
- a. 若数据库设计中要求: ① 仓库关系W中的“负责人”引用员工关系的员工号 ② 库存关系I中的“仓库号,产品号”惟一标识I中的每一个记录 ③ 员工关系E中的职称为“工程师”的月薪不能低于3500元 则①②③依次要满足的完整性约束是 (6) 。 (6)
- A. 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完整性
- B. 参照完整性、实体完整性、用户定义完整性
- C. 用户定义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
- D. 实体完整性、用户定义完整性、参照完整性
- b. 若需得到每种产品的名称和该产品的总库存量,则对应的查询语句为: SELELCT 产品名称, SUM(产品数量)
- FROM P, I WHERE P.产品号 = I.产品号 (7) ; (7)
- A. ORDER BY产品名称
- B. ORDER BY 产品数量
- C. GROUP BY产品名称
- A. 需求分析
- B. 概念设计
- C. 逻辑设计
- D. 物理设计
- A[i,j]:=0; 设每个页面可存放200个整数变量,变量i、j存放在程序页中。初始时,程序及i、j均已在内存,其余3页为空。若矩阵A按行序存放,那么当程序执行完后共产生 (3) 次缺页中断;若矩阵A按列序存放,那么当程序执行完后共产生 (4) 次缺页中断。 (3)A. 50 B. 100 C. 5000 D.
- A.用户数据
- B. 用户程序
- C. 系统目录`
- D. 空闲块管理
- A. 并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移植性,可运行于分布式系统中
- B. 并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移植性,但不适用于分布式系统
- C. 但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移植性,可运行于分布式系统中
- D. 但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移植性,不适用于分布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