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能够增加网络带宽
- B.降低了网络连接的可靠性
- C.可以支持两个以上设备的应用
- D.不能工作在半双工下
- E.捆绑端口的速率可以不同
- A.可以提高网络的带宽
- B.当某一端口故障,可以确保网络无间断的工作
- C.高速服务器的多端口网卡支持端口汇聚
- D.可以工作在半双工模式下
- A.S3526具有24个快速以太网接口
- B.快速以太网接口支持10M/100Mbit/s两种速率
- C.可以通过speed命令设置快速以太网接口工作速率为1000Mbit/s
- D.缺省状态下,快速以太网接口的速率为自协商状态
- A.PAUSE帧会被交换机转发
- B.PAUSE帧不会被交换机转发
- C.PAUSE帧能解决端到端的流量控制
- D.PAUSE帧不能提供基于QoS的流量控制
- A.HUB
- B.交换机
- C.路由器
- D.个人电脑
- A.网络延时增加
- B.可能会有丢包现象发生
- C.重传增加
-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 A.配置用户的优先级
- B.设置接口最多学习到的地址
- C.设置交换机端口是否学习新的MAC地址
- D.设置EXEC用户超时断连功能
- A.在聚合端口上不允许传送包含802.1QTagheader的帧
- B.在聚合端口上只允许传送包含802.1QTagheader且VLANID=1的帧
- C.端口聚合只允许相同速率的端口进行汇聚
- D.聚合端口上允许传送包含不同的802.1QTagheader的帧
- A.支持VLAN
- B.支持IEEE802.3x,全双工流控
- C.支持DHCP中继,实现通过其他网段服务器给本网段的主机分配IP地址
- D.支持三层转发时的单播路由协议RIP
- E.WEB管理页面支持
- A.UTP
- B.多模光纤
- C.EIA/TIA5类
- D.单模光纤
- A.使用光束波长较短
- B.成本较多模光接口高
- C.传输距离远
- D.多使用半导体激光器件
- A.多用于接入层
- B.常用于交换机间的堆叠
- C.常用的接口标准有1000BASE-T4,1000BASE-X
- D.可用于核心设备的高速互连
- A.Cut-Through
- B.Back Pressure
- C.时隙交换
- D.Store-and-Foward
- A.带宽独享
- B.网络管理
- C.安全
- D.VLAN支持
- A.标准以太网
- B.共享以太网
- C.快速以太网
- D.千兆以太网
- E.虚拟以太网
- A.网络带宽
- B.网络时延
- C.线缆类型
- D.设备接口类型
- A.升级网络设备以扩展带宽
- B.按不同用户分配带宽
- C.按需求分配带宽
- D.按使用网络的时段分配带宽
- A.物理链路的带宽是网络设计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考察物理链路
- B.明确应用和数据流的分布特征,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资源分布。例如,企业邮件服务和工作组共享打印对于网络的需求大致一样,因而可以在网络设计中可以把他们简化成相同的节点
- C.我们必须采用层次化模型进行设计。层次结构能够将多个子网清晰地互联,使网络更加易于扩展和易于管理。层次结构可以是物理上的,也可以是逻辑上的
- D.网络中的单点故障不应影响网络的互通性,网络中链路负载应适当进行均衡,可根据不同的网络和网络中不同部分的需求进行分析和设计
- A.传统的80/20流量模式不能适应新的INTERNET/INTRANET应用
- B.20/80流量模式主要使用于跨网段流量远大于网段内数据流量的场合
- C.使用二层交换机和路由器构建的20/80网络中,路由器的工作负荷比较大
-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 A.电子邮件
- B.文件传输
- C.IP电话
- D.网络股票交易
- A.直连网线
- B.交叉网线
- C.两者都可以
- D.以上都不对
- A.半双工
- B.全双工
- C.自协商
- D.都可以
- A.enable port ethernet1/0
- B.interface ethernet0/1
- C.interface ethernet1/1
- D.interface ethernet1
- A.flowon
- B.flow-control
- C.flow control
- D.enable flow-control
- A.full duplex
- B.duplex on
- C.setdup lexon full
- D.duplex full
- E.duplex auto
- A.interface ethernet 12
- B.interface ethernet1/12
- C.interface ethernet0/12
- D.interface0/12
- A.通过consloe口配置
- B.通过telnet方式配置
- C.通过ftp方式进行配置
- D.通过modem拨号配置
- A.256
- B.512
- C.1024
- D.4096
- E.8192
- A.sysname switch 3526
- B.sysname switch 3526
- C.file prompt switch 3526
- D.set prompt switch 3526
- A.48
- B.32
- C.64
- D.128
- A.01-80-C2-00-00-01
- B.01-80-C2-00-00-02
- C.01-00-5e-02-7e-fe
- D.01-00-5e-02-7f-fe
- A.发送PAUSE帧至源端
- B.采用back pressure方式
- C.交换机的该端口down掉
- D.自动增加端口速率
- A.信号电平
- B.编码
- C.NLP信号
- D.时序
- A.速度
- B.双工
- C.流控
- D.端口汇聚
- A.10M半双工
- B.10M全双工
- C.100M半双工
- D.100M全双工
- A.24ms
- B.16ms
- C.8ms
- D.32ms
- A.10M半双工
- B.10M全双工
- C.100M半双工
- D.100M全双工
- A.10M半双工
- B.10M全双工
- C.100M半双工
- D.100M全双工
- A.10M半双工
- B.10M全双工
- C.100M半双工
- D.100M全双工
- A.802.1Q
- B.802.3u
- C.802.3z
- D.802.3x
- A.基于QOS的流量控制
- B.端到端的流量控制
- C.控制交换机之间链路的数据流
- D.解决稳定状态的网络拥塞
- A.MDI
- B.MDIX
- C.普通网线
- D.交叉网线
- A.MDI
- B.MDIX
- C.普通网线
- D.交叉网线
- A.10M半双工
- B.10M全双工
- C.100M半双工
- D.100M全双工
- A.1-2-3-4-5
- B.2-5-3-1-4
- C.5-3-2-1-4
- D.4-3-5-4-1
- A.100m
- B.200m
- C.550m
- D.2km
- A.曼彻斯特编码
- B.4B/5B
- C.8B/10B
- D.MLT-3
- E.8B/6T
- A.IP地址
- B.交换机中设置的交换时隙信息
- C.MAC地址
- D.逻辑地址
- A.全双工以太网能够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应用于点到多点的连接
- B.全双工以太网能够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应用于点到点的连接
- C.全双工以太网只能同时发送数据,应用于点到多点的连接
- D.全双工以太网只能同时接收数据,应用于点到点的连接
- A.802.3
- B.802.2
- C.802.3u
- D.802.3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