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考点预测习题(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7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令能够成功推行的原因有 (  )

  • A.颁布法令制度,不听从者斩
  • B.以朝中重臣、自己的叔叔作为突破口
  • C.亲自登门做说服工作
  • D.靠耐心说服,不强制推行
  • E.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19

《论毅力》文中运用层递修辞手法的有 (  )

  • A.阐述天下古今之成败时
  • B.阐述人生所遇顺境与逆境的状况时
  • C.阐述意志力强弱的五种结果时
  • D.驳斥旁观者的观点时
  • E.以“我”的操舟状况作类比时
20

《垓下之围》选自 (  )

  • A.《史记?项羽世家》
  • B.《史记?项羽本纪》
  • C.《史记?项羽列表》
  • D.《史记?项羽列传》
21

下列选项中,

对《宝黛吵架》评述正确的有(  )

  • A.宝黛吵架最初是由张道士为宝玉提亲引起的
  • B.宝黛吵架是出于假意试探
  • C.宝黛吵架体现出热恋中少男少女普遍的心理特征
  • D.《宝黛吵架》中较多地运用了心理描写方法
  • E.宝黛吵架导致宝黛恋爱关系的破裂
23

《咬文嚼字》中,运用“推敲”这个典故,是为了说明 (  )

  • A.文字的运用不可粗枝大叶
  • B.斟酌文字是调整思想感情
  • C.文学的文字注重联想意义
  • D.文字运用必须有创造精神
24

欧阳修受到守旧派的排挤和打击的原因是 (  )

  • A.支持庆历革新
  • B.参加百日维新
  • C.卷入乌台诗案
  • D.卷入官僚党争
25

下列《张中丞传后叙》的语句中,作为类比论据,用以驳斥“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的是 (  )

  • A.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
  • B.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
  • C.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 D.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
26

在《秋兴八首(其一)》中,移情于景的诗句是

  • A.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 B.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 C.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D.寒衣处处催刀尺,自帝城高急暮砧
27

《蒹葭》中“在水中央”、“在水中沚”、“在水中浊”体现了 (  )

  • A.空间的转移
  • B.时间的推移
  • C.情感的升华
  • D.景观的变化
28

下列文章中,赞叹主人公能“自得师”的是 (  )

  • A.《冯谖客孟尝君》
  • B.《种树郭橐驼传》
  • C.《马伶传》
  • D.《纪念傅雷》
29

下面属于国别体史书的是 (  )

  • A.《诗经》
  • B.《史记》
  • C.《战国策》
  • D.《论语》
31

孙老者跟王三胜过招的真实原因是(  )

  • A.打掉王三胜的傲气
  • B.想练练身手
  • C.想与沙子龙比武
  • D.闲得无聊
32

《早雁》中,暗寓百姓纷纷逃难、流离失所的诗句是(  )

  • A.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 B.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 C.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 D.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33

《都江堰》作者所写都江堰水流壮观景象的主要象征意义是 (  )

  • A.灵动的生活
  • B.喧嚣的生命
  • C.壮丽的驯顺
  • D.强烈的震撼
34

孟子的散文常采用的论辩手法是(  )

  • A.清淡自然
  • B.欲擒故纵
  • C.文多用韵
  • D.深奥难辨
35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主要目的是 (  )

  • A.移风易俗,破除陋习
  • B.党同伐异,巩固统治
  • C.加强边防,扩展领土
  • D.废弃传统,改奉异教
36

“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情感内涵是(  )

  • A.赞春花秋月之美好
  • B.叹良辰美景之易逝
  • C.盼良辰美景之再来
  • D.感物是人非之伤痛
38

《哦,香雪》一文中对台儿沟姑娘们的描写,主要用意是 (  )

  • A.表现年轻人对新事物的敏感
  • B.表现现代文明对古老中国文化的冲击
  • C.表现中国古老文化的质朴美
  • D.表现中国古老文化的质朴美对现代文明的需求
39

《我与地坛》共分三个部分,其中第二部分的内容是 (  )

  • A.作者残废双腿后与地坛结下的不解之缘
  • B.母亲对残废儿子的疼爱与理解
  • C.作者对自身经历酸甜苦辣的感受
  • D.作者对人生命运复杂多变的感受
40

《麦琪的礼物》的主旨是 (  )

  • A.反映出社会的贫富不均、阶级对立
  • B.揭露人际间的自私麻木、冷漠无情
  • C.讽刺上流社会金钱至上、缺乏真情
  • D.歌颂小人物的善良心性、真挚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