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
动作技能
- 8
-
对偶故事法
- 9
-
成熟决定论
- 10
-
自我意识
- 11
-
性别角色
- A.效标关联效度
- B.重测信度
- C.构想效度
- D.内部一致性信度
- A.正确的动机
- B.了解学生的能力
- C.言语表达能力
- D.处理教材的能力
- A.D≤0.19
- B.0.2≤D≤0.29
- C.0.3≤D≤0.39
- D.D≥0.4
- A.强硬专断型
- B.仁慈专断型
- C.放任自流型
- D.民主型
- A.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 B.梅花香自苦寒来
- C.杀一儆百
- 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 A.30%
- B.50%
- C.70%
- D.90%
- A.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伦理的道德情感
- B.想象的道德情感→直觉的道德情感→伦理的道德情感
- C.直觉的道德情感→伦理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
- D.伦理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直觉的道德情感
- A.道德观念的形成
- B.道德信念的确定
- C.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 D.道德行为模式的形成
- A.相同要素说
- B.概括化理论
- C.形式训练说
- D.学习定势说
- A.射箭
- B.滑冰
- C.开汽车
- D.骑自行车
- A.学生的原有知识
- B.学生的原有技能
- C.学生的主动加工活动
- D.教师的教学技巧
- A.准确性提高
- B.动作速度加快
- C.多余动作增加
- D.灵活性增强
- 34
-
PQ4R是一种( )。
- A.智慧技能
- B.阅读策略
- C.元认知能力
- D.图式
- 35
-
1960年N.
- A.克劳德提出的程序教学形式是( )。
- B.分支式程序
- C.循环式程序
- D.直线式程序
- E.开放式程序
- A.地位高的榜样
- B.影视名星的行为
- C.受奖行为
- D.敌对的、攻击性行为
- A.准备律
- B.效果律
- C.练习律
- D.迁移律
- A.12种
- B.14种
- C.16种
- D.18种
- A.二元律
- B.矛盾律
- C.同一律
- D.排中律
- A.前运算思维
- B.具体运算思维
- C.形式运算思维
- D.辩证逻辑思维
- A.智力
- B.智商
- C.智龄
- D.智慧
- A.愤怒的认知
- B.厌恶的认知
- C.高兴的认知
- D.轻蔑的认知
- A.学习要越过直接经验
- B.动机是学习的动力源泉
- C.学习可以通过自学进行
- D.学习以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为主
- A.发展的时间
- B.发展的速度
- C.发展的分化和阶段
- D.发展中的量变与质变
- A.预测性恐惧
- B.本能的恐惧
- C.怕生
- D.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 A.计划性差
- B.目的性不强
- C.持续时间短
- D.系统性差
- A.自主性对羞怯、怀疑
- B.信任对不信任
- C.主动性对内疚感
- D.勤奋感对自卑感
- A.洛伦兹
- B.斯波丁
- C.皮亚杰
- D.桑代克
- A.认知系统
- B.习惯系统
- C.意志系统
- D.情绪系统
- A.廖世承
- B.肖孝嵘
- C.黄翼
- D.陈鹤琴
- A.普莱尔
- B.达尔文
- C.霍尔
- D.蒙台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