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
心理气氛
- 10
-
先行组织者
- 11
-
问题解决
- 12
-
学习
- 13
-
负迁移
- A.个性倾向性
- B.个性心理特征
- C.心理过程
- D.意志过程
- A.退化
- B.固执
- C.幻想
- D.冷漠
- A.合理化
- B.压抑
- C.否认
- D.反向作用
- A.社会助长作用
- B.社会抑制作用
- C.去个性化
- D.从众现象
- A.认同
- B.内化
- C.竞争
- D.服从
- A.工具性的享乐主义阶段
- B.“好孩子”定向阶段
- C.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
- D.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 A.直觉的道德感
- B.想象性的道德感
- C.伦理性的道德感
- D.理智性的道德感
- A.脑力激励法
- B.隐喻训练法
- C.局部改变法
- D.清单法
- A.内倾型的人格类型
- B.外倾型的人格类型
- C.场独立性的认知风格
- D.场依存性的认知风格
- A.学生的智力水平
- B.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
- C.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
- D.学习的方法
- A.学习策略
- B.学习动机
- C.学习迁移
- D.问题解决
- A.试误说
- B.顿悟说
- C.信息加工理论
- D.建构理论
- A.远景性内部动机
- B.远景性外部动机
- C.近景性内部动机
- D.近景性外部动机
- A.写作的技能
- B.比较的技能
- C.观察的技能
- D.分析的技能
- A.准备律、应用律、消退律
- B.准备律、练习律、泛化律
- C.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 D.应用律、练习律、效果律
- A.注意
- B.记忆
- C.理解
- D.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
- A.言语联想学习
- B.辨别学习
- C.概念学习
- D.规则学习
- 31
-
观察法的不足是()
- A.难以制定严密的计划
- B.观察的目的性不能保证
- C.作出精确的判断相当不易
- D.所获得的材料不够真实
- A.教师、学生和家庭
- B.教师、学生和环境
- C.教师、学生和社会
- D.教师、学生和教材
- A.1879年
- B.1903年
- C.1907年
- D.19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