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
临床学习项目
- 8
-
开放式学习
- 9
-
模拟
- 10
-
一般系统理论
- 11
-
替代性强化
- A.结果
- B.目的
- C.手段
- D.对象
- E.标准
- A.避免工作的失误
- B.杜绝差错事故给病人造成的损失
- C.可以结合服务对象的特点,进行专题研究
- D.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
- E.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 A.使教育的领域变得广泛
- B.能够促使教师更加详细地检查目标
- C.促进了教育的差异性,忽略了同一性
- D.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指导性学习
- E.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明确的方向
- A.组的顺应性
- B.角色互换
- C.危险转移
- D.观众效应
- E.协力效应
- A.授课
- B.提问
- C.解决问题
- D.组织讨论
- E.评价学习效果
- A.目标
- B.强迫性参加
- C.时间安排
- D.回忆信息
- E.讲述
- A.必修课程
- B.限选课程
- C.选修课程
- D.因家课程
- E.校本课程
- A.内反馈
- B.正反馈
- C.外反馈
- D.负反馈
- E.及时反馈
- A.很好
- B.良好,修改后更佳
- C.尚可,仍然需要修改
- D.差,必须淘汰
- 31
-
教育手段包括( )
- A.教学方式、方法
- B.教具
- C.实验器材
- D.教学计划
- E.教学大纲
- A.《内科护理学》教学计划
- B.《护理美学》教学大纲
- C.教材《护理教育导论》
- D.人体骨骼模型
- E.实验器材
- A.从-1.00到0
- B.从0到1.00
- C.从-1.00到1.00
- D.从1.00到1000
- A.试题难度适中,区分度良好
- B.区分度较差,如果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试题尚可使用
- C.试题偏难,但仍然有较好的区分度
- D.无区分度,又过分难,应该放弃不用
- A.意识到一个经验
- B.决定成为某个经历中的一员
- C.把学习者与要学习的东西联系起来
- D.经验继续影响其生活方式
- A.参与
- B.认同
- C.内在
- D.传播
- A.泰勒
- B.斯塔弗尔比姆
- C.哈蒙德
- D.斯克里芬
- A.面临
- B.参与
- C.认同
- D.内在化
- A.行为主义理论
- B.认知理论
- C.成人教育理论
- D.人本主义理论
- A.合作者
- B.教育者
- C.协调者
- D.提供照顾者
- A.第三个水平
- B.第四个水平
- C.第五个水平
- D.第六个水平
- A.10~20分钟
- B.20~30分钟
- C.30~40分钟
- D.40~50分钟
- A.临床实践技能
- B.行政管理能力
- C.创新能力
- D.教学能力
- A.巴尔柔斯
- B.斯金纳
- C.布鲁姆
- D.苏格拉底
- A.3~4人
- B.5~7人
- C.8~15人
- D.16~19人
- A.控制型
- B.家庭型
- C.父系型
- D.封闭型
- A.开放式学习
- B.咨询式学习
- C.个别辅导式学习
- D.讨论式学习
- A.10%
- B.20%
- C.30%
- D.40%
- A.孔子
- B.亚里士多德
- C.夸美纽斯
- D.赫尔巴特
- A.综合性护理课程
- B.以学科为基础的护理课程
- C.以能力为基础的护理课程
- D.核心课程
- A.应用
- B.区分
- C.比较
- D.背诵长合
- A.管理者
- B.被管理者
- C.设计者
- D.合作者
- A.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
- B.有意识记和机械识记
- C.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 D.无意识记和意义识记
- A.依赖型
- B.自我定向型
- C.需要型
- D.被动型
- 55
-
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是( )
- A.教育者
- B.受教育者
- C.教育内容
- D.教育手段
- A.前瞻性调查
- B.回顾性调查
- C.纵向调查
- D.横向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