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
“参与”决定
- 7
-
观众效应
- 9
-
强化消退
- 10
-
再认
- 12
-
效果律
- 18
-
效度一般可分为( )
- A.程度效度
- B.内容效度
- C.结构效度
- D.效度标准关联效度
- E.功能效度
- A.有效性
- B.真实性
- C.稳定性
- D.可靠性
- E.可行性
- A.缺乏有经验的师资队伍
- B.课堂上未讲授此方法
- C.学生缺乏临床经验
- D.缺乏丰富的教育资源
- E.学生的适应性差
- A.角色互换法
- B.滚雪球法
- C.模拟法
- D.实验性方法
- E.非实验性方法
- 22
-
小组教学环境包括( )
- A.人文环境
- B.自然环境
- C.物理环境
- D.心理环境
- E.课堂环境
- A.陈述实施
- B.提问和回答问题
- C.将资料进行定义和分离
- D.做解释
- E.对比知识、评估材料
- A.有意识地运用视觉材料
- B.采用“信息快速传递技巧”
- C.讲授过程中有3~4分钟休息
- D.讲授最后用不完全填空形式进行测验
- E.教师授课时语调要高一些
- A.技能转化
- B.新信息的获得
- C.信息的转化
- D.评价
- E.信息分类
- A.激发动机
- B.教师的呈示
- C.对话
- D.辅导
- E.课堂管理
- A.在教师与学生中,更重视学生
- B.在知识与能力中,更重视能力
- C.在教法与学法中,更重视学法
- D.在认知与发展中,更重视发展
- E.在过程与结果中,更重视过程
- A.0.2~0.4
- B.0.3~0.5
- C.0.4~0.6
- D.0.5~0.7
- A.很好
- B.良好,修改后更佳
- C.尚可,仍然需要修改
- D.差,必须淘汰
- A.试题难度适中,区分度良好
- B.试题偏难,但仍然有较好的区分度
- C.区分度较差,如果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试题尚可使用
- D.无区分度,又过分难,应该放弃不用
- A.认知领域
- B.情感领域
- C.精神运动领域
- D.思维领域
- A.在一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发现其存在的问题
- B.在教学活动运行过程中随时了解动态的教学过程
- C.在教学过程某一阶段终结时进行阶段性总结
- D.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选拔优秀的学生
- A.外部评估和内部评估
- B.宏观评估和微观评估
- C.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
- D.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
- A.用眼睛看
- B.自己做
- C.听别人讲述
- D.自己阅读
- A.测量
- B.评估
- C.评价
- D.测评
- A.严格要求
- B.说服教育
- C.认真管理
- D.鼓励支持
- A.意识到一个经验
- B.决定成为某个经历中的一员
- C.把学习者与要学习的东西联系起来
- D.经验继续影响其生活方式
- A.病房声音噪杂
- B.临床实习的季节
- C.学习人员的数量
- D.病区采用的护理方式
- A.论文撰写
- B.病例讨论
- C.与病人聊天
- D.阅读医疗文件
- A.分析
- B.应用
- C.评价
- D.综合
- A.快速传递法
- B.旋转木马法
- C.滚雪球法
- D.头脑风暴法
- A.参与者
- B.协调者
- C.观察者
- D.领导者
- A.辅导小组
- B.指导讨论组
- C.解答问题组
- D.成对互助组
- A.教师讲授
- B.明确学习问题
- C.学生自学
- D.小组讨论
- A.讲授式
- B.演示式
- C.榜样式
- D.命令式
- A.智力范畴
- B.情感范畴
- C.社会范畴
- D.表达范畴
- A.学习行为是通过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学会的
- B.人类学习有自己独特的认知过程
- C.学习是通过理解、分析、和思维等过程来进行的
- D.学习是对环境的主动适应过程
- A.10分钟后
- B.20分钟后
- C.30分钟后
- D.40分钟后
- A.合作学习
- B.强化学习
- C.发现学习
- D.观察学习
- A.固定间隔强化
- B.变化间隔强化
- C.固定比率强化
- D.变化比率强化
- A.技能范畴的学习
- B.行为范畴的学习
- C.态度范畴的学习
- D.知识范畴的学习
- A.18世纪中叶
- B.19世纪中叶
- C.20世纪初
- D.20世纪中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