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
强化消退
- 9
-
感觉记忆
- 10
-
操作性作为
- 11
-
护理教育
- A.提供良好的医疗护理服务
- B.满足临床实践的需要
- C.适当合格的工作人员提供足够的教学和指导
- D.提供专业继续教育的机会
- E.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以维持一定的标准
- A.测量
- B.评估
- C.评价
- D.评判
- E.判断
- A.教育评估是对教育成果的测量
- B.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成果的价值判断
- C.教育评估与教育评价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
- D.评估是一种事实判断,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
- E.评估是评价的基础
- A.课程目标、结构、进度
- B.教学方法的效果
- C.教学资金提供的情况
- D.课程后学生的能力
- E.工作人员的进取心
- 23
-
属于间断性强化的有( )
- A.固定间隔强化
- B.变化间隔强化
- C.固定比率强化
- D.变化比率强化
- E.固定地点强化
- 24
-
开放式学习的特征是( )
- A.能按指导教师要求控制学习范围
- B.由教师指定选修课程
- C.以学习者需要为中心
- D.采用多媒体进行学习
- E.有导师指导及支持系统
- A.可作为领导者,对小组指导工作承担主要责任
- B.作为促进者、知识的资源者
- C.随时评论学生的问题,并商议对策
- D.要给小组充分自由度,避免受计划的约束
- E.要向全组强调,所有成员均应为集体作出贡献
- A.华生
- B.巴甫洛夫
- C.桑代克
- D.斯金纳
- E.班杜拉
- A.增强律
- B.反射律
- C.效果律
- D.准备律
- E.练习律
- 28
-
成人教育理论强调( )
- A.教师帮助创建适宜的学习环境
- B.鼓励学习者参与学习计划
- C.判断学习者的需要
- D.提供满足需要的学习经历
- E.与学习者共同设计学习计划
- A.统一的管理和协调性
- B.明确的目的性、严密的组织性和计划性
- C.科学、严谨性
- D.客观、真实性
- 30
-
综合课程又称( )
- A.广域课程
- B.分科课程
- C.活动课程
- D.隐蔽课程
- A.应答性行为
- B.操作性行为
- C.反射性行为
- D.刺激性行为
- A.桑代克
- B.斯金纳
- C.班杜拉
- D.诺斯
- A.儿童教育模式
- B.成人教育模式
- C.终身教育模式
- D.问题为中心的模式
- A.允许学员自由选择座位安排形式
- B.根据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选择座位安排方案
- C.在不同座位安排方案中,圆圈形方案最常用
- D.方桌会议型座位,只适用于人数较多的工作成员正式讨论时使用
- A.面临
- B.参与
- C.认同
- D.内在化
- A.对授课进行评价的诸多方法中,观察法是标准方法
- B.学生和教师都可以参与授课评价
- C.让学生评价每次讲课比评价这门课程更有意义
- D.教师之间相互进行评价没有实际价值
- A.1小时到1小时30分
- B.1小时30分到1小时40分
- C.1小时40分到1小时50分
- D.1小时50分到2小时
- A.面临
- B.参与
- C.内在化
- D.传播
- A.开放型
- B.家庭型
- C.自治型
- D.控制型
- A.命令式
- B.苏格拉底式
- C.启发式
- D.协商式
- A.连续性和测量性
- B.连续性和互动性
- C.互动性和测量性
- D.持续性和发展性
- A.反应
- B.接受
- C.价值观念组织化
- D.赋予价值
- A.知识
- B.分析
- C.应用
- D.综合
- A.学科课程
- B.活动课程
- C.综合课程
- D.广域课程
- A.“建筑式”
- B.“渐进式”
- C.“平行式”
- D.“金字塔式”
- A.知识层次
- B.理解层次
- C.应用层次
- D.分析层次
- A.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 B.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
- C.学科并列课程和核心课程
- D.大、中、小、微型课程
- A.准备率
- B.应用率
- C.失用率
- D.效果率
- 49
-
遗忘的规律是( )
- A.先快后慢
- B.先慢后快
- C.逐渐减慢
- D.逐渐加快
- A.固定间隔强化
- B.固定比率强化
- C.变化间隔强化
- D.变化比率强化
- 51
-
活动课程的特点是( )
- A.以学科为中心
- B.以学习者为中心
- C.以社会需要为中心
- D.以能力为中心
- A.1920年
- B.1921年
- C.1950年
- D.1984年
- A.1900年
- B.1909年
- C.1910年
- D.19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