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
29. 衍生工具市场
- 11
-
28. 定期存款
- 12
-
27. 信托
- 13
-
26. 表外业务
- A.平均利润率
- B.各类风险
- C.储蓄
- D.通货膨胀
- E.货币供给
- A.各国通过汇率机制、利率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干预和贷款活动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 B.黄金非货币化
- C.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 D.实行固定汇率制
- E.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
- A.商业信用
- B.消费信用
- C.银行信用
- D.经济信用
- E.国家信用
- A.纸币
- B.金属货币
- C.电子货币
- D.银行券
- E.实物货币
- A.买入汇率
- B.官方汇率
- C.卖出汇率
- D.中间汇率
- E.市场汇率
- A.人口说
- B.结构说
- C.价格改革说
- D.机制转轨说
- A.投资银行业务仅包括部分资本市场业务
- B.只有在一级市场承销证券、筹集资金和在二级市场上交易证券的金融机构才是投资银行
- C.凡是经营华尔街金融业务的银行,都可以被称为投资银行
- D.只有经营部分或全部资本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才能被称为投资银行
- A.国家信用
- B.消费信用
- C.银行信用
- D.商业信用
- A.通货膨胀期间物价上涨的程度
- B.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
- C.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 D.物价下跌的程度
- A.零
- B.平均利润率
- C.通货膨胀率
- D.历史利率水平
- A.外币支付凭证
- B.外币现钞
- C.外币有价证券
- D.其他外汇资产
- A.21世纪
-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D.18世纪
- A.基金发行市场
- B.二级市场
- C.债券发行市场
- D.一级市场
- A.补偿损失职能
- B.增加盈利职能
- C.分散风险职能
- D.创造流动性职能
- A.1990年
- B.1995年
- C.1992年
- D.1994年
- A.7天
- B.2个月
- C.1个月
- D.3个月
- A.非金融性机构
- B.政策性银行
- C.中央银行
- D.商业银行
- A.货币贬值
- B.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 C.货币升值
- D.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
- A.货币乘数
- B.利率水平
- C.货币需求量
- D.基础货币
- A.创造流动性
- B.增加安全性
- C.增加盈利
- D.分散风险
- A.证券公司
- B.投资银行
- C.商业银行
- D.保险公司
- A.做市商交易制度
- B.集合竞价制度
- C.报价驱动制度
- D.连续竞价制度
- A.90天
- B.120天
- C.150天
- D.270天
- A.私募发行
- B.公募发行
- C.包销发行
- D.承销发行
- A.买入汇率>中间汇率>卖出汇率
- B.中间汇率>卖出汇率>买入汇率
- C.买入汇率<中间汇率<卖出汇率
- D.中间汇率>买入汇率>卖出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