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
可靠性工程
- 10
-
信息管理
- 11
-
总体
- 12
-
ISO9000族标准
- A.目标的整合
- B.供应商的合作方式选择
- C.供应链业务过程的分析
- D.慢性问题的识别和治疗
- E.降低成本
- A.可靠性目标的确立
- B.设计过程可靠性管理
- C.制造过程可靠性管理
- D.包装、运输和防护可靠性管理
- E.采购可靠性管理
- A.职位实践法
- B.关键事件法
- C.主观考核法
- D.客观考核法
- E.工作日志法
- A.质量即“适用性”
- B.零缺陷
- C.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 D.质量改进三步曲
- E.关键的少数原理
- A.建立组织的道德准则和决策准则
- B.高层管理者在道德方面的垂范
- C.认识目标和绩效评价的作用
- D.独立的社会审计
- E.正式的保护机制
- A.0.970299
- B.0.99
- C.0.999999
- D.1.0
- A.简化
- B.统一化
- C.组合化
- D.通用化
- A.该企业标准严于上级标准
- B.该企业标准与上级标准一致
- C.该企业标准低于上级标准
- D.该企业标准不高于上级标准
- A.平均停工时间(MDT)
- B.平均失效间隔时间(MTBF)
- C.平均失效时间(MTTF)
- D.平均修理时间(MTTR)
- A.关系图
- B.KJ法
- C.矩阵图
- D.矩阵数据分析法
- A.数据来自两个平均值不同的总体
- B.短时间内有不熟练操作人员替岗
- C.有缓变因素影响
- D.数据测量不准确
- A.消除偶发问题
- B.消除长期问题
- C.扩大可控变异的范围
- D.加强过程控制
- A.识别和把握供应链中的增加价值的机会
- B.管理过程的绩效
- C.管理过程中的供应商的绩效
- D.辨识、理解和实施满足顾客需要的供应策略
- A.经济方面
- B.技术方面
- C.管理方面
- D.市场方面
- A.欧洲卓越绩效标准
- B.美国卓越绩效标准
- C.平衡记分卡
- D.六西格玛管理的测量指标体系
- A.数据分析
- B.数据综合
- C.阐明结果
- D.结果展示
- A.多重回归
- B.假设检验
- C.控制计划
- D.统计思想
- A.P计划阶段
- B.D实施阶段
- C.S学习阶段
- D.A行动阶段
- A.基础架构
- B.技术
- C.工作流程
- D.人员和组织
- A.脱产培训
- B.在职培训
- C.业余学习
- D.工作轮换
- A.设计过程
- B.生产提供过程
- C.支持过程
- D.供应和合作过程
- A.职位分析
- B.培训
- C.员工职业管理
- D.绩效考核
- A.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 B.企业不需要承担任何社会责任,只为股东负责
- C.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只是创造利润,还应包括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等
- D.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只做法律要求或经济上有利的事情
- A.核心价值观
- B.组织使命
- C.组织愿景
- D.组织社会责任
- A.顾客期望只从一家供应商购买
- B.顾客的购买与推荐
- C.顾客的意见或态度
- D.分析顾客流失的原因
- A.中国国家质量奖
- B.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
- C.欧洲质量奖
- D.戴明奖
- A.瑞典
- B.美国
- C.法国
- D.意大利
- A.开发出了因果图
- B.提出了组织的管理者必须关注的14个要点
- C.开发出了排列图
- D.开创了统计质量控制的新领域
- A.质量检验阶段
- B.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 C.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 D.ISO9000标准阶段
- A.技术问题
- B.经济问题
- C.经营问题
- D.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