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由企业领袖倡导
- B.以全体员工集体意识为基础
- C.达到全企业的共识和认同
- D.融合为全体企业员工的默契、习惯和氛围
- E.被总结成易于流传的口号
- A.生产企业通过经销商提供产品的安装、维修服务
- B.铁路、公路、航空企业组成的联合订票系统
- C.多家家电企业组成的联合售后服务体系
- D.不同旅游公司组成的联合导游系统
- E.企业将一部分管理职能外包给外部专业公司
- A.提高了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
- B.增进了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
- C.降低了物流系统的成本
- D.物流服务方式的多样化
- E.提高了顾客满意度
- A.用户年龄
- B.用户行业
- C.用户规模
- D.用户地理位置
- E.用户偏好
- A.选择什么样的价值观
- B.制定企业文化战略
- C.制定文化管理制度
- D.提高管理者的素质
- A.组织结构扁平化
- B.组织结构柔性化
- C.企业组织虚拟化
- D.企业组织扩大化
- E.企业组织网络化
- A.20世纪70年代
- B.20世纪80年代
- C.20世纪90年代
- D.2l世纪
- A.建立一套有效的供应商激励机制
- B.企业各部门为实施准时采购创造有利条件
- C.找到好的合作伙伴
- D.与供应商的关系
- A.企业的知识库
- B.建立知识管理的激励机制
- C.选择知识管理的策略
- D.构建企业知识网络
- 18
-
27. 延迟化策略( )
- A.适应大规模定制生产
- B.分销中心要储备所有的顾客产品
- C.产品种类单一
- D.给企业带来成本的增加
- A.知识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开发企业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 B.知识管理的目标是通过知识的共享与创新来增加企业的价值
- C.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前奏
- D.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密切相关
- A.来自同一个领域
- B.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甚至组织边界
- C.是短期内存在
- D.并不是一种组织模式
- A.采用“人到文档”方式
- B.依靠“规模效应”
- C.核心是IT系统
- D.注重隐性知识的交流和共享
- A.20世纪40至70年代
- B.20世纪20至40年代
- C.20世纪70年代以后
- D.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
- A.组织分析
- B.人员分析
- C.任务分析
- D.内容分析
- A.虚拟企业是敏捷制造模式中基础和核心的组织形式
- B.虚拟企业内部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实体
- C.虚拟企业保留了企业中最关键、最具优势的功能
- D.虚拟企业随着以Internet技术和电子商务为标志的网络经济的深入发展而风行全球
- A.净收益法
- B.回收期法
- C.投资收益率法
- D.净现值法
- 26
-
20. 网络财务( )
- A.基于企业的局域网
- B.是企业部门级的财务应用
- C.财务数据并非传统的纸质数据,而是磁盘数据
- D.实现了集团型企业对分支机构的集中式财务管理
- A.适用于重复性大批量生产
- B.工艺路线多变
- C.采用推动式物料移动方式
- D.有安全库存
- A.合理利用资源
- B.正确处理效率与效益问题
- C.竞争优势
- D.提高市场占有率
- A.网上宣传
- B.网上调研
- C.网络分销联系
- D.网上营销集成
- A.旗帜型广告
- B.主页型广告
- C.弹出式广告
- D.按钮型广告
- A.终身学习
- B.全员学习
- C.全过程学习
- D.团队学习
- A.重新设计业务流程
- B.管理和组织创新
- C.以顾客为中心
- D.彻底的组织的变革
- A.无差异市场营销
- B.差异营销
- C.集中营销
- D.品牌营销
- A.现场销售管理部件
- B.销售部件
- C.沟通渠道部件
- D.销售业绩部件
- A.组织设计
- B.组织运作
- C.组织调整
- D.组织控制
- A.耗费企业巨大的市场投资,盈利能力小
- B.耗费企业巨大的市场投资,但盈利能力大
- C.企业维系成本低,但盈利能力大
- D.企业维系成本低,盈利能力小
- A.对不同客户群体进行分组、分类管理,以提高效率
- B.对与客户间的业务流程进行管理
- C.与客户时刻保持良好关系
- D.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 A.问号类
- B.明星类
- C.金牛类
- D.狗类
- A.战略环境的分析
- B.企业内部条件的分析
- C.战略态势分析
- D.竞争对手分析
- A.一个企业所拥有的核心能力是独一无二的
- B.核心能力无法立即被竞争者购买到
- C.核心能力具有可使企业拥有进入各种市场的潜力
- D.企业核心能力具有较强稳定性
- A.计划
- B.组织
- C.决策
- D.控制
- A.赫茨伯格
- B.韦伯
- C.麦格雷戈
- D.迈克尔波特
- A.企业所属的经济部门
- B.生产力要素比重
- C.企业的经营规模
- D.企业财产构成和所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