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强化卷(二)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8

27. 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有【 】

  • A.侵害排除
  • B.恢复原状
  • C.赔礼道歉
  • D.处以罚款
  • E.损害赔偿
9

28. 下列属于“国家管辖范围外的环境与资源”的有【 】

  • A.公海
  • B.国际海底
  • C.大气空间
  • D.多瑙河
  • E.湄公河
10

25. 外来人侵物种的引入方式包括【 】

  • A.违法引进
  • B.有意引进
  • C.无意引进
  • D.自然入侵
  • E.恶意引进
11

26. 渔业生产的基本方针包括【 】

  • A.以养殖为主
  • B.养殖、捕捞、加工并举
  • C.因地制宜
  • D.各有侧重
  • E.循序渐进
12

24. 我国关于野生植物的法律制度包括【 】

  • A.野生植物进出口许可制度
  • B.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采集证制度
  • C.野生植物分级保护和名录制度制度
  • D.野生植物资源档案制度
  • E.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监视制度
13

23.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所指的固体废物包括【 】

  • A.工业固体废物
  • B.生活垃圾
  • C.危险废物
  • D.陨石
  • E.放射性物质
14

20. 土地复垦的责任原则是【 】

  • A.谁收益,谁复垦
  • B.谁开发,谁复垦
  • C.谁生产,谁复垦
  • D.谁损毁,谁复垦
15

21.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其具体规定包括【 】

  • A.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 B.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 C.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 D.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 E.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即可进行项目开发
16

22. 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 】

  • A.工业生产
  • B.建筑施工
  • C.交通运输
  • D.社会生活
  • E.农业活动
17

19.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下列选项属于专项规划的是【 】

  • A.土地利用规划
  • B.区域开发规划
  • C.城市建设规划
  • D.海域建设规划
18

18. 我国最早规定“矿藏、水流,由法律规定为国有的森林、荒地和其他资源,都属于全民所有”的法律是【 】

  • A.1954年《宪法》
  • B.1949年《共同纲领》
  • C.1978年《宪法》
  • D.1982年《宪法》
20

15. 排污者可以申请减缴排污费或者免缴排污费的情形是【 】

  • A.企业经营亏损、濒临破产的
  • B.因治理污染取得明显成效的
  • C.因不可抗力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
  • D.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
21

16. 根据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的相关规定,环保专项资金不得用于【 】

  • A.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
  • B.区域性污染防治项目
  • C.污染防治新技术推广应用项目
  • D.环境卫生、绿化项目
22

13. 被视为环境与资源保护领域的“黄金规则”的原则是【 】

  • A.预防原则
  • B.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
  • C.受益者负担原则
  • D.公众参与原则
23

14. 下列哪种环境标准只有国家级而无地方级【 】

  • A.污染物排放标准
  • B.环境质量标准
  • C.环境基础标准
  • D.污染物控制标准
24

11. 根据我国环境法的相关规定,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负有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职责的是【 】

  •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 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环保部门
  • D.有排污行为的单位和个人
25

12. 下列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 A.它主要调整人与环境的关系,也调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 B.它是一种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物质关系
  • C.它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
  • D.它是结合并体现自然生态规律的人类意志
26

9. 我国将公众参与原则制度化的第一部立法是【 】

  • A.《环境保护法》
  • B.《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 C.《环境影响评价法》
  • D.《行政许可法》
27

10. 环境规费的确定是以【 】为原则。

  • A.补偿环境损害
  • B.补偿成本
  • C.效益/成本比
  • D.效益成本
28

7.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内容不包括【 】

  • A.国家环境行政管理权
  • B.公民的环境权益
  • C.公民保护环境的义务
  • D.公民对家养动物的所有权
29

8. 规定环境中各类有害物质(或因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容许含量的环境标准是【 】

  • A.环境质量标准
  • B.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 C.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 D.环境基础标准
30

6. 下列属于我国的自然保护立法的是【 】

  • A.《自然资源保护法》
  • B.《海岛保护法》
  • C.《水污染防治法》
  • D.《清洁生产促进法》
31

4. 目前,我国的国务院环保部门是【 】

  • A.环境保护委员会
  • B.环境保护部
  • C.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 D.国家环境保护局
32

5.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最重要特征是【 】

  • A.调整方法的综合性
  • B.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特定性
  • C.法律的技术性
  • D.保护利益的共同性
33

2. 环境法所要保护的对象是【 】

  • A.环境
  • B.人类环境
  • C.社会环境
  • D.生态环境
34

3. 目前,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 】

  • A.保护人类健康
  • B.维护人类环境
  • C.促进经济发展
  • D.可持续发展
35

1.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初步形成是在【 】

  • A.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时期
  • B.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强化时期
  • C.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改革完善时期
  • D.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