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
- B.没有物质载体
- C.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
- D.不发生消灭智力成果的事实处分
- E.不发生有形交付的法律处分
- A.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
- B.该商标是否是注册商标
- C.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
- D.该商标的宣传工作的状况
- E.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
- A.《伯尔尼公约》
- B.《罗马公约》
- C.《知识产权协定》
- D.《巴黎公约》
- E.《马德里协定》
- A.先用权是对专利权的限制
- B.先用权人的实施行为发生在专利申请日前
- C.先用权制度可以消除“先申请原则”的某些弊端
- D.先用权人的实施范围限于原有范围内
- E.先用权人实施的技术是自己研发的
- A.保持注册商标的有效性
- B.监督被许可人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
- C.未经被许可人同意,不得向第三人转让注册商标的使用权
- D.未经被许可人同意,不得向第三人转让注册商标权
- E.维护被许可人合法的使用权
- A.新颖性
- B.技术性
- C.创造性
- D.美观性
- E.实用性
- A.使用的是已发表作品
- B.使用不得影响著作权人正常使用作品
- C.使用的目的具有非商业性
- D.使用不得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
- E.使用的可以是未发表作品
- A.专用于伪造货币的设备
- B.比赛规则
- C.防盗门
- D.动植物的新品种
- E.科学发现
- A.法人作品
- B.法人享有著作权的职务作品
- C.匿名作品
- D.摄影作品
- E.电影作品
- A.通用数表
- B.时事新闻
- C.《法国民法典》的官方正式译文
- D.示意图
- E.教师的即兴授课
- A.厂商名称权、商业秘密权、商标权均有法定保护期
- B.厂商名称权、商标权均有法定保护期,商业秘密权无法定保护期
- C.厂商名称权、商业秘密权、商标权均无法定保护期
- D.厂商名称权、商业秘密权无法定保护期,商标权有法定保护期
- A.在非类似商品上使用与驰名商标近似的商标
- B.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驰名商标相同的商标
- C.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驰名商标近似的商标
- D.在类似的商品上使用与驰名商标相同的商标
- A.可以分割转让
- B.不得转让
- C.可以部分分割转让
- D.应当一并转让
- A.期满前6个月内
- B.期满前12个月内
- C.期满前后6个月内
- D.期满前后12个月内
- A.自撤销之日起不存在
- B.视为自始不存在
- C.自第三人申请之日起不存在
- D.自商标评审委员会受理之日起不存在
- 23
-
商标异议申请应当向( )
- A.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
- B.人民法院提出
- C.商标局提出
- D.仲裁机构提出
- A.红新月
- B.长城
- C.两面针
- D.红星
- A.防御商标
- B.联合商标
- C.证明商标
- D.集体商标
- A.另行提出注册申请
- B.提出变更申请
- C.重新提出注册申请
- D.提出书面声明
- A.同时公告,因甲、乙申请日期相同
- B.由商标局自由裁定
- C.公告乙的申请,因乙申请在先
- D.公告甲的申请
- A.以外观设计专利本身为准
- B.以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为准
- C.以图片或者照片为准
- D.以表示在图片或者照片中的该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为准
- A.不属于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 B.可以属于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 C.应当属于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 D.视情况属于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 A.发明专利
- B.实用新型专利
- C.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 D.外观设计专利
- A.独占使用该方法
- B.独占使用该方法获得的产品
- C.独占销售该方法获得的产品
- D.独占许诺销售该方法获得的产品
- 32
-
专利权的保护期( )
- A.从专利申请日起算
- B.从专利权的登记日起算
- C.专利申请享有优先权的,自优先权日起算
- D.从专利权的公告日起算
- A.在本职工作中完成的发明创造
- B.偶尔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
- C.调动工作1年后完成的发明创造
- D.在本职工作之外利用休息时间完成的发明创造
- A.专利权被宣告无效
- B.专利权人书面声明放弃专利权
- C.专利权保护期限届满
- D.专利权人未按规定交纳年费
- A.建筑物
- B.味精
- C.矿泉水
- D.羽毛球拍
- 36
-
中国公民甲和日本公民乙分别在各自国家完成同样主题的发明,甲于2000年11月2日在中国提出专利申请,乙于2000年10月1日在日本提出专利申请,如果乙欲到中国申请专利并享有优先权的最后期限为( )
- A.2001年10月1日
- B.2001年10月2日
- C.2001年11月1日
- D.2001年11月2日
- A.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收到申请文件之日
- B.寄出的邮戳日
- C.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受理申请之日
- D.申请文件到达的邮戳日
- A.未经许可复制、发行他人的作品,并损害公共利益的
- B.使用他人作品应支付报酬而支付的
- C.未经许可发表他人的作品的
- D.剽窃他人作品的
- A.免费表演他人发表的作品
- B.电视台播放他人发表的电影作品
- C.为个人学习使用他人的作品
- D.为课堂教学少量复制他人发表的作品
- A.许可使用不改变著作权的归属
- B.许可使用下,著作权人不得使用作品
- C.被许可人有分许可的权利
- D.许可使用方式只能是普通许可
- A.可以不经许可,不支付报酬
- B.可以不经许可,但要支付报酬
- C.应当取得许可,并支付报酬
- D.应当取得许可,但不用支付报酬
- 42
-
表演者权的客体是( )
- A.被表演的作品
- B.现场表演
- C.导演的劳动
- D.表演者的形象
- A.复制权的保护期一致
- B.署名权的保护期一致
- C.修改权的保护期一致
- D.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一致
- A.表演者权
- B.广播组织者权
- C.图书出版者的专有出版权
- D.录音制作者权
- A.美术作品著作权随同移转
- B.著作财产权移转
- C.展览权移转
- D.著作人身权移转
- A.原作品著作权人的同意
- B.出版社的同意
- C.演绎作品著作权人的同意
- D.原作品和演绎作品著作权人的双重同意
- A.文字作品
- B.电影作品
- C.图形作品
- D.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