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
24. 挫折
- 11
-
23. 人格
- 12
-
21. 日节律
- 13
-
22. 聚合思维
- A.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了社会自我阶段
- B.青少年时期的情绪特点是强烈、狂暴
- C.青少年时期对友谊的重视程度在人的一生中是最突出的
- D.青少年已能完全独立,不必依赖父母,因而与父母矛盾加深
- A.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稳定性
- B.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是在一定的社会教育条件下形成的
- C.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和速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 D.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以年龄为划分依据
- A.感知觉衰退
- B.生理老化
- C.家庭生活变化
- D.事业发展
- A.主要指说和写之外的信息传递
- B.与言语沟通往往在效果上互相补充
- C.目光接触往往能够帮助说话人进行更好沟通
- D.服饰不属于非言语沟通范畴
- A.包容需要
- B.支配需要
- C.尊重需要
- D.情感需要
- A.归属与爱的需要
- B.自我实现的需要
- C.安全的需要
- D.尊重的需要
- A.胆汁质
- B.多血质
- C.黏液质
- D.抑郁质
- A.外在动机、主导动机
- B.外在动机、从属动机
- C.内在动机、主导动机
- D.内在动机、从属动机
- A.斯皮尔曼
- B.卡特尔
- C.斯腾伯格
- D.加德纳
- A.斜线
- B.U型曲线
- C.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形式
- D.双曲线
- A.心向促进问题解决
- B.心向阻碍问题解决
- C.心向促进或阻碍问题解决
- D.心向与问题解决无关
- A.间接性
- B.概括性
- C.预见性
- D.抽象性
- A.容量大
- B.保持时间长
- C.信息编码是相对深度水平加工的结果
- D.扮演着意识中心的角色,使我们知道在接收什么、做什么
- A.30%
- B.40%
- C.50%
- D.60%
- A.韦伯比率
- B.平行关系
- C.正比关系
- D.反比关系
- A.20~20000赫兹
- B.30~25000赫兹
- C.40~20000赫兹
- D.50~25000赫兹
- A.不随意注意
- B.随意注意
- C.随意后注意
- D.无意识注意
- A.假性失眠
- B.情境性失眠
- C.失律性失眠
- D.习惯性失眠
- A.前额联合区
- B.感觉联合区
- C.知觉联合区
- D.运动联合区
- A.法律与犯罪心理学
- B.广告与消费心理学
- C.实验与认知心理学
- D.工业与组织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