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古代汉语(00536)2009年10月真题及答案解析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2

下列句中,“與”作介词,介绍比较对象的一句是()

  • A.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
  • B.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
  • C.孫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
  • D.受時與治世同,而殃禍與治世異。
23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其”表示委婉测度语气的一句是()

  • A.《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 B.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
  • C.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
  • D.一之甚謂,(其)可再乎?
24

下列句中,含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 A.本荒而用侈,則天不能使之富。
  • B.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
  • C.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
  • D.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
25

下列句中,有数词作状语表示动量的一句是()

  • A.吾日三省吾身。
  • B.什一,去關市之徵,今兹未能。
  • C.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 D.大都不過參國之一。
26

下列句中,含有疑问代词充当动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 A.誰與,哭者?
  • B.大王來何操?
  • C.奚以知其然也?
  • D.夫晉何厭之有?
27

下列句子,形容词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

  • A.(令尹子蘭)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
  • B.工師得大木,則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則王怒。
  • C.孔子登東山而小魯。
  • D.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28

下列句中,“過”作动词可解释为“责备”的一句是()

  • A.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
  • B.且爾言(過)矣。
  • C.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 D.君能補(過),袞不廢矣。
29

下列句中,属于语义上表示被动的一句是()

  • A.愛人者必見愛也,而惡人者必見惡也。
  • B.(大樹)不夭斧斤,物無害者。
  • C.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於夷者也。
  • D.項王亦身被十餘創。
30

下列句中,不属于判断句的一句是()

  • A.夫士卒盡家人子。
  • B.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 C.爾為爾,我為我
  •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31

下列各组双音词语,均为叠韵联绵词的一组是()

  • A.逍遙 莽蒼
  • B.流連 望洋
  • C.姦邪 夭閼
  • D.窈窕 祭祀
32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不属于同义连用的一句是()

  • A.是以人民衆而(貨財)寡,事力勞而供養薄。
  • B.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
  • C.古者使(車轂)擊馳,言語相結,天下為一。
  • D.荊人(尚猶)循表而導之。
33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

  • A.東面而視,不見水(端)。(端:尽头)
  • B.燕日敗亡,(卒)至河上,而齊七十餘城皆復為齊。(卒:士兵)
  • C.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作:兴起,出现)
  • D.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臭:气味)
34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今义比古义词义范围更窄的一句是()

  • A.雖蔬食(菜)羹,未嘗不飽。
  • B.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
  • C.(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
  • D.姜與子犯謀,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35

下列各組字,属于分化字(古今字)关系的一组是?()

  • A.其——箕
  • B.信——伸
  • C.畔——叛
  • D.村——邨
36

“然謀臣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中的“爪牙”,其意义和今义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 A.感情色彩不同
  • B.词义范围更宽
  • C.词义轻重程度不同
  • D.词义范围更窄
37

根据字形结构分析,下列各句加着重号的字用本义的一组是()

  • A.(莫)春者,春服既成。
  • B.孟嘗君至(關)。關法,鷄鳴而出客。
  • C.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
  • D.十年春,齊師(伐)我。
38

下列各组字,属于造字方法不同而形成异体字的一组是()

  • A.弃——棄
  • B.迹——蹟
  • C.泪——淚
  • D.赴——訃
39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庄公(寤)生,驚姜士。
  • B.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C.從許子之道,則市(賈)不貳。
  • D.楚始得曹而新(昏)于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