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古代汉语(00536)2011年1月真题及答案解析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2

下列句中,“见”表示被动的一句是()

  • A.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 B.故彌子之行未變於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見賢而後穫罪者,愛憎之變也。
  • C.後布詣允,陳卓幾見殺狀。
  • D.今有人於此,少見黑曰黑,多見黑曰白。
24

下列句中,属于主谓倒装句的一句是()

  • A.此可謂知義隅不義之別乎?
  • B.吾以子為異之問,曾有與求之問
  • C.古今所傳,不可誣也。
  • D.甚矣古書之難讀也。
25

下列句中,含有形容词意动用法的一句是()

  • A.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
  • B.君子食之,以平其心。
  • C.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
  • D.傾奪鄰國,而雄諸侯。
26

下列句中,数字表示约数的一句是()

  • A.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
  • B.長不滿七尺,滑稽多辯。
  • C.棗栗千石者三之。
  • D.夫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
27

下列句中,“是”充当前置宾语的一句是()

  • A.鑄名器,藏寶財,故民之殄病是待。
  • B.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 C.是乃其所以千萬臣而無數者也。
  • D.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衆以為殃,是謂小康。
28

下列句中,有名词作状语表示处所的一句是()

  • A.田單兵日益多
  • B.漁父樵夫之舍,皆可指數。
  • C.秋水時至,百川灌河。
  • D.童子隅坐而執燭。
29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联绵词的一句是()

  • A.飢之於食,不待(甘旨)。
  • B.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
  • C.是氣也,寓於(尋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間。
  • D.且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煩(里旅)?
30

下列句中,属于用判断句的形式表示原因的一句是()

  • 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 B.蓋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 C.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
  • D.民多曠者,而我取富焉,是勤民以自封也。
31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解释正确的一句是()

  • A.河内(凶),則移其民於河東。(动乱)
  • B.萬物作焉而不(辭)。(告别)
  • C.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责备)
  • D.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迷恋)
32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句是()

  • A.求,無乃爾是(過)與?
  • B.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 C.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
  • D.川壅而(潰),傷人必多。
33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同义连用的一句是()

  • A.其政悶悶,其民(淳淳)。
  • B.是以人民衆而(貨財)寡
  • C.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
  • D.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34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使用引申义的一句是()

  • A.民者,在上所以(牧)之。
  • B.天柱折,地維(絶)。
  • C.(賊)民之主,不忠。
  • D.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
35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使用本义的一句是()

  • A.言語相(結),天下為一。
  • B.王(聞)之,使人問其故。
  • C.子公怒,(染)指於鼎,嘗之而出。
  • D.晨往,寢門闢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
36

下列形声字,全都是内形外声的一组是()

  • A.醬 問 固
  • B.簡 裹 閩
  • C.隨 嬴 辯
  • D.衷 闢 戚
37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分化字关系的一句是()

  • A.執其干戚,習其(俯)(俛)仰
  • B.(管)(館)人布幕於寝門外。
  • C.有求則卑辭,無欲則(嬌)(驕)慢。
  • D.行李之往來,(共)(供)其乏困。
38

下列各组字,属于变换构件而形成异体字的一组是()

  • A.丘——坵
  • B.秋——秌
  • C.溪——谿
  • D.裏——裡
39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假借字的一句是()

  • A.忠矣,而亦欲人之親己也;修正治(辨)矣,而亦欲人之善己也。
  • B.(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 C.入學鼓篋,(孫)其業也。
  • D.人無於水(監),當於民監。
40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本字的一句是()

  • A.選賢舉能,講信(脩)睦。
  • B.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
  • C.姜氏欲之,焉(辟)害?
  • D.澭水暴(益),荊人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