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
孟嘗君(就)國於薛。
就:
- A.無羽毛以御寒暑。
- B.秦時明月漢時關。
- C.業上雨聲枝上月,何须焦尾始相知。
- D.卽陽為病狂,臥便利。
- A.《四書章句集注》
- B.《孟子章句》
- C.《毛詩故訓傳》
- D.《毛詩音義》
- A.具有双声关系
- B.具有叠韵关系
- C.完全同音
- D.声调相同
- A.無父無兄,(是)禽獸也。
- B.臣聞七十里為政於天下者,湯(是)也。
- C.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
- D.韩(是)魏之縣也。
- A.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
- B.公賜之食,食舍肉。
- C.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將襲鄭。
- D.築室百堵,西南其戶。
- A.沛公安在?
- B.賢哉,回也!
- C.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 D.夫晉何厭之有?
- A.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 B.左右(皆)惡之,以為貪而不知足。
- C.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 D.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 A.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
- B.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
- C.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 D.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 A.傾奪鄰國,而雄諸侯。
- B.欲潔其身,而亂大倫。
- C.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 D.若弗舆,則請除之,無生民心。
- A.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 B.故天下盡以扁鹊為能生死人。
- C.邴夏御齊侯,逢丑父為右。
- D.伯夷死名於首陽之下。
- A.藁徒相似,(其寶)味不同。
- B.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漠,(無論)魏晉。
- C.國且危亡,在於旦暮,(左右)莫敢諫。
- D.臣(所以)不死者,以王之有齊地也。
- A.河内(凶),則移其民於河東。(凶恶)
- B.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专一)
- C.男有分,女有(歸)。(返回)
- D.(稱)解狐,其雠也。(赞扬)
- A.(言語)相結,天下為一。
- B.舆之(馳騁)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國家為事。
-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 D.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
- A.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
- B.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
- C.(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 D.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 A.今之爭奪,非(鄙)也,财寡也。(贪吝、小气)
-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指责)
- C.昔欒武子無一卒之田,其(宮)不備其宗器。(宮室、住宅)。
- D.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謹。(迎接、接待)
- A.以疆為弱,在【俛】(俯)仰之問耳。
- B.王使榮叔來【錫】(賜)桓公命。
- C.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
- D.雖有槁【暴】(曝)不復挺者,鞣使之然也。
- A.闢 聞 問
- B.項 題 穎
- C.哀 衷 裹
- D.懈 慰 恭
- A.鹿 朱 江
- B.上 二 亦
- C.仞 莫 从
- D.臭 星 向
- A.麈一尘
- B.村一邨
- C.冰一氷
- D.岳一嶽
- A.魯宣公卒,【赴】(訃)者未及,東門门氏來告亂。
- B.今離妻見秋【豪】(毫)之末,不能以明目易人。
- C.更招竹林人,枕藉糟舆【麯】(麴)。
- D.敝邑以政刑之不【脩】(修),寇盗充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