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课程计划
- B.课程标准
- C.教科书
- D.教学参考资料
- A.社会性功能
- B.个体性功能
- C.教育性功能
- D.自然性功能
- A.备课
- B.成绩评定
- C.上课
- D.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 A.顺序性
- B.不平衡性
- C.阶段性
- D.个别差异性
- A.循序渐进原则
- B.直观性原则
- C.因材施教原则
- D.巩固性原则
- A.顺序性
- B.不平衡性
- C.阶段性
- D.个别差异性
- A.泰勒
- B.赫尔巴特
- C.斯宾塞
- D.夸美纽斯
- A.布鲁纳
- B.卢梭
- C.布鲁姆
- D.杜威
- A.科学性
- B.公共性
- C.国际性
- D.未来性
- A.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班长
- B.副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班长
- C.教导主任—班主任—班长—组长
- D.班主任—班长—组长—学生
- A.美术教育
- B.音乐教育
- C.审美教育
- D.艺术教育
- A.环境决定论
- B.遗传决定论
- C.主体论
- D.辐和论
- A.1902年
- B.1903年
- C.1911年
- D.1922年
- A.教师资格制度
- B.教师任用制度
- C.教师培训制度
- D.教师考核制度
- A.民事法律责任
- B.行政法律责任
- C.刑事法律责任
- D.经济法律责任
- A.《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 B.《大教学论》
- C.《普通教育学》
- D.《教育漫话》
- A.《康德论教育》
- B.《大教学论》
- C.《普通教育学》
- D.《学记》
- A.诊断性评价
- B.形成性评价
- C.总结性评价
- D.预测性评价
- A.神学教育目的论
- 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 C.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
- D.教育无目的论
- A.训练行为的方法
- B.调整情感的方法
- C.改变认知的方法
- D.激发动机的方法
- A.赞科夫
- B.罗杰斯
- C.布卢姆
- D.布鲁纳
- 22
-
3. 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
- A.欧洲
- B.亚洲
- C.美洲
- D.非洲
- A.艺术美育
- B.自然美育
- C.社会美育
- D.生活美育
- A.学科课程
- B.活动课程
- C.综合课程
- D.融合课程
- 25
-
2. 形成性测验的目的是
- A.分班分组
- B.调控教学
- C.实施奖惩
- D.总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