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C1、C2、C3。三个指标的权重。某专家对三项指标的比较结果如题36表所示。试确定C1、C2、C3的权数(最终结果保留两位小数)。题36表
C1
C2
C3
C1
1
1/5
1/4
C2
5
1
1
C3
4
1
1
- 11
-
教育评估制度
- 12
-
教师工作效绩
- 14
-
教育督导
- 15
-
诊断性评估
- A.1642年
- B.1839年
- C.1870年
- D.1902年
- A.学前教育
- B.私立中小学
- C.“两基”
- D.职业学校
- 18
-
应答模式
- A.中共中央
- B.全国人大常委会
- C.国务院
- D.教育部
- A.加强监督职能
- B.加强指导职能
- C.加强决策咨询职能
- D.加强结果反馈职能
- A.视导员
- B.主任督学
- C.助理督学
- D.督学
- A.汉代
- B.唐朝
- C.清朝末期
- D.20世纪80年代
- 23
-
教育督导的实质是()。
- A.党的监督
- B.政府行政监督
- C.社会的监督
- D.群众的监督
- A.总体印象法
- B.评语鉴定法
- C.等第测评法
- D.评等评分法
- A.省的教育工作
- B.市、县的教育工作
- C.县(区)的教育工作
- D.县(区)、乡的教育工作
- A.知识与能力
- B.工作态度与能力
- C.知识结构与师生情感关系
- D.教学能力的发挥与师生情感关系
- A.访问法
- B.抽样调查法
- C.自然观察法
- D.问卷法
- A.难度进行再评估
- B.信度进行再评估
- C.效度进行再评估
- D.区分度进行再评估
- A.认知领域
- B.情感领域
- C.动作领域
- D.技能领域
- A.自尊心理的表现
- B.先入为主心理的表现
- C.类群心理的表现
- D.附和权威心理的表现
- A.致性原则
- B.独立性原则
- C.完备性原则
- D.可测性原则
- A.定性评估
- B.定量评估
- C.自我评估
- D.他人评估
- A.对客观规律的绝对正确的认识是做不到的,因此原则完全是人的主观意愿的表现
- B.原则必须是客观的,否则就违背了教育规律
- C.原则有时是客观的,有时是主观的
- D.正确的原则应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是人们对客观规律主观认识的产物
- A.科举制
- B.察举制
- C.贡士制
- D.九品中正制
- A.相对评估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
- B.相对评估的缺点是客观性不强
- C.绝对评估容易造成学生之间的激烈竞争
- D.绝对评估的最大优点是教育性强
- A.泰勒
- B.斯塔弗尔比姆
- C.斯克里芬
- D.斯塔克
- A.费舍
- B.莱斯
- C.桑代克
- D.比纳
- A.导向功能
- B.鉴定功能
- C.激励功能
- D.改进功能
- A.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 B.中国的科举考试
- C.英国的剑桥大学
- D.美国的波士顿文法学校
- A.泰勒
- B.克龙巴赫
- C.斯塔弗尔比姆
- D.辰见敏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