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经贸经营与管理自考模拟试卷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9

30. 下列关于国际税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国际税收的实质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 B.国际税收本身有自己单独的纳税人和征税对象
  • C.国际税收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消费税
  • D.国际税收的征税对象主要是指跨国所得
  • E.国际税收是各国涉外税收的延伸和扩展
11

28. 下列关于国际承包合同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国际工程承包活动中签署的合同,大多属于施工合同
  • B.工程咨询合同是一种专业技术服务合同
  • C.工程服务合同只有在建造规模较小的工程项目中才签署
  • D.交产品合同往往适合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
  • E.交钥匙合同一般承包商风险较小,收益也不大
12

29. 近几年因受到国家政策鼓励而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的重要领域的是

  • A.信息通信业
  • B.交通运输
  • C.境外加工贸易
  • D.资源开发
  • E.仓储业
13

27. 关于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说法正确的是

  • A.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同一化的趋势
  • B.经济政策协调经常化、制度化趋势
  • C.经济合作形式多样化的趋势
  • D.集团化的趋势
  • E.竞争更加激烈
14

25. 在技术贸易的内容中,工业产权包括

  • A.专有技术
  • B.商业秘密
  • C.专利权
  • D.商标专用权
  • E.技术服务
15

26. 对外商投资的基本法律法规的修正,主要集中在哪几个方面?

  • A.关于边境贸易优惠条款
  • B.关于外汇平衡条款
  • C.关于当地含量条款
  • D.关于出口业绩要求
  • E.关于企业生产计划备案条款
16

23. 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的出口卖方信贷的贷款种类有

  • A.出口卖方信贷项目贷款
  • B.中短期额度贷款
  • C.境外加工贸易贷款
  • D.对外承包工程贷款
  • E.境外投资贷款
17

24. 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评价原则包括

  • A.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评价是使用价值评价,不包括价值评价
  • B.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评价是价值评价
  • C.评价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益应包括对贸易机会成本的考虑
  • D.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益的评价必须借助于货币、价格形式
  • E.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益的评价应是宏观的、全面的评价
18

21. 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外贸易经营管理体制的特征有

  • A.单一的公有制
  • B.对外贸易国家垄断经营
  • C.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
  • D.统负盈亏的财务管理
  • E.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19

22. 在调控外贸企业经营行为上,法律手段与经济手段相比更具有

  • A.强制性
  • B.直接性
  • C.规范性
  • D.歧视性
  • E.灵活性
20

18. 按照当代国际合作经济的主要方式,“三来一补”业务属于

  • A.国际科技合作
  • B.国际劳务合作
  • C.国际发展援助
  • D.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
22

20. 目前国际上采用较普遍的避免国际双重征税的方法是

  • A.免税法
  • B.扣除法
  • C.抵免法
  • D.减免法
23

17. 在国际服务贸易壁垒中,资本移动的壁垒主要包括外汇管制和

  • A.对投资对象的限制
  • B.对投资领域的限制
  • C.对投资本金和收益汇出的限制
  • D.对投资收入消费的限制
24

16. 出口信用保险承保的风险主要包括人为原因造成的商业信用风险和

  • A.自然风险
  • B.经济风险
  • C.不可抗力风险
  • D.政治风险
25

14. 下列关于专利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国授予的专利权原则上只在本国有效,对其他国家不产生影响
  • B.专利权可以一直存在,具有有条件的无期限性
  • C.专利权有明确的保护期限,超过规定的保护期限,技术不再受专利法保护
  • D.未经专利权人同意,其他人不得使用获得专利权的技术,否则属于侵权
26

15. 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外贸管理的主要手段是

  • A.行政手段
  • B.经济调控手段
  • C.法律手段
  • D.财政手段
27

13. 在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领域是

  • A.批发和零售业
  • B.建筑业
  • C.交通运输业
  • D.制造业
28

12. 国际经济合作在战后产生与发展的直接动因是

  • A.战后国际分工的新发展
  • B.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 C.经济生活国际化和国家间的相互依赖
  • D.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出现
31

10. 《外贸法》的最终目标是

  • A.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 B.维护对外贸易秩序
  • C.扩大对外开放
  • D.保证对外贸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32

8. 短期国际商业贷款主要用作

  • A.固定资产投资
  • B.外债结构调整
  • C.流动资金
  • D.西部开发
33

7. 我国对属于自由进出口的技术,实行

  • A.许可证管理
  • B.合同登记
  • C.管理出口管制
  • D.限制审查管理
34

6. 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通过自然人存在提供的服务是

  • A.跨境交付
  • B.境外消费
  • C.商业存在
  • D.自然人流动
35

4. 我国唯一的专业出口信用保险机构是

  • A.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 B.中国进出口银行
  • C.中国人民银行
  • D.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36

5. 主管全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的部门是

  • A.国家工商总局
  • B.国家质检总局
  • C.商务部
  • D.各地商检机构
37

2. 改革开放前调度对外贸易活动的唯一手段是

  • A.计划
  • B.市场
  • C.价格
  • D.汇率
38

3. 修订后的《外贸法》施行于

  • A.1994年7月
  • B.2001年11月
  • C.2004年4月
  • D.2004年7月
39

1. “六五”计划时期我国优先发展了哪类商品的出口?

  • A.轻纺产品
  • B.机电产品
  • C.石油、煤炭等矿产品及农副土特产品
  • D.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加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