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准确及时
- B.科学完整
- C.谨慎务实
- D.国际可比
- E.服务监督
- A.综合性归口管理
- B.全口径管理
- C.专业性管理
- D.地方政府的管理
- E.中国驻外使馆的管理
- A.对服务出口管理与对货物出口管理的异同
- B.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管理与具体服务部门自身管理的有机结合
- C.各种管理手段的相互配合,以法律手段为主,同时辅以经济和行政手段
- D.考虑中国国情
- E.考虑国际惯例和《服务贸易总协定》原则
- A.项目贷款
- B.部门贷款
- C.结构调整贷款
- D.技术援助贷款
- E.紧急复兴贷款
- A.加重了跨国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 B.违反了税收的公平原则
- C.影响了有关国家之间的财权利益关系
- D.阻碍对国际经济的发展
- E.阻碍国际投资的发展
- A.低质低价
- B.扩大出口数量
- C.品牌效应
- D.削价竞销
- E.扩大生产规模
- A.可以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
- B.有助于改善我国工业生产能力与原材料供应的比例关系
- C.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稳定、持续的发展
- D.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 E.以上都是
- A.《涉外经济合同法》
- B.《民法通则》
- C.《海商法》
- D.《民用航空法》
- E.《票据法》
- A.消费效应
- B.保护效应
- C.监管效应
- D.贸易效应
- E.收入效应
- A.亚洲
- B.北美洲
- C.欧洲
- D.拉丁美洲
- E.非洲
- A.纳税人获得更大利润的动机
- B.各国征税执法不严
- C.各国税收上的差别
- D.各国税收制度的不完善
- A.总包
- B.单独承包
- C.分包
- D.二包
- A.限制管理
- B.分类管理
- C.合同登记管理
- D.审批管理
- A.日本
- B.法国
- C.美国
- D.英国
- A.20%~30%
- B.50%~85%
- C.30%~50%
- D.55%~75%
- 25
-
14. 海关税则的核心是
- A.税基
- B.税期
- C.税率
- D.纳税环节
- A.外贸财务盈亏的状况及其变化,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经济体制
- B.外贸盈亏与外贸经济效益的差异不会消失
- C.在经济体制不完善时,外贸出现亏损并不等于外贸经济效益差
- D.外贸盈亏与外贸经济效益说法不能简单地画等号
- A.售汇
- B.结汇
- C.收汇
- D.付汇
- A.扣除法
- B.免税法
- C.抵免法
- D.减免法
- A.为了发展对外贸易
- B.为了维护对外贸易秩序
- C.为了保护对外贸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 D.为了扩大对外开放
- A.技术水平落后的
- B.不利于节约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的
- C.属于国家逐步开放的产业的
- D.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
- A.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
- B.中长期债券和短期债券
- C.公募发行债券和私募债券
- D.外国债券和欧洲债券
- A.技术服务
- B.许可证贸易
- C.工业产权的转让
- D.专有技术和商业秘密的转让
- A.乌拉圭回合
- B.多哈发展议程
- 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 D.多哈部长宣言
- A.向出口商发放的
- B.向国内企业发放的
- C.向国内承包商发放的
- D.向国内投资人发放的
- A.国际商业贷款
-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
- C.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 D.外国政府贷款
- A.“一批一证”制
- B.“一证一关”制
- C.“非一批一证”制
- D.“非一证一关”制
- A.1985年
- B.1988年
- C.1994年
- D.2001年
- A.平等互利
- B.互惠对等
- C.保持货物、技术的进出口平衡
- D.对于货物、技术的进出口,实行在一定必要限度管理下的自由进出口制度
- A.进出口商品结构
- B.国际经济环境
- C.国家政策干预
- D.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