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模拟试卷一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8

适合小班儿童种植的品种是( )

  • A.玉米
  • B.花生
  • C.茄子
  • D.大蒜
19

下列关于自然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自然角是儿童进行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场所
  • B.儿童要在教师的统一计划和指导下进行活动
  • C.儿童要分班、分组地轮流进行活动
  • D.自然角中只能进行随机的科学活动,而不能进行长期系统观察
21

分析教育环境的维度中,反映环境物理性质的维度是( )

  • A.简单——复杂
  • B.开放—封闭
  • C.冷硬柔和
  • D.干预—隐退
22

下列科学教育活动中能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是( )

  • A.认识袋鼠
  • B.认识地铁
  • C.认识丝绸
  • D.认识鸵鸟
24

对于教师选择“蚂蚁”作为科学教育内容的错误解释是( )

  • A.儿童喜欢观察蚂蚁
  • B.蚂蚁代表昆虫这一类动物
  • C.蚂蚁随处可见
  • D.蚂蚁的身体结构反映了昆虫的典型特征
25

分析教育环境的各个维度中,反映环境中材料数量多少和功能多寡的维度是( )

  • A.简单——复杂
  • B.开放封闭
  • C.冷硬——柔和
  • D.干预—隐退
26

教师让儿童到户外自由活动,结果发现有些孩子围在一起捉瓢虫,这时教师的态度是( )

  • A.深入了解,积极鼓励与引导
  • B.干预、制止,甚至是训斥
  • C.忽略、视而不见
  • D.以后不再安排儿童到室外休息与自由活动
27

儿童认为花盆不听话才把它摔碎了,这属于( )

  • A.道德方面的自我中心
  • B.认知方面的自我中心
  • C.情感方面的自我中心
  • D.社会方面的自我中心
29

带领儿童参观自然博物馆,这一做法是利用了( )

  • A.信息资源
  • B.材料资源
  • C.人力资源
  • D.组织资源
31

在科学活动中,儿童的操作活动不同于简单摆弄,这是因为( )

  • A.对材料、工具的依赖性不同
  • B.游戏化程度不同
  • C.思维的参与程度不同
  • D.目的性、程序性不同
32

影响儿童科学探索的外部因素之一是( )

  • A.好奇心
  • B.同伴
  • C.知识经验
  • D.兴趣
33

不符合幼儿选择饲养动物要求的是( )

  • A.应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选择
  • B.应根据儿童的兴趣选择
  • C.应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
  • D.应选择一些适合室内饲养的动物
34

下列属于封闭性问题的是( )

  • A.“你发现了什么?”
  • B.“它是什么样的?”
  • C.“你有什么办法?”
  • D.“它们一样吗?”
35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启蒙性是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

  • A.给幼儿介绍抽象的科学概念
  • B.不必拘泥于科学的事实
  • C.只是让幼儿“随便玩玩”
  • D.要让儿童通过具体的经验获得对科学知识的粗浅理解
36

儿童科学探索过程的最大特点是( )

  • A.有明确的目的性
  • B.有严密的逻辑性
  • C.有较强的程序性
  • D.对具体操作活动的依赖性
37

根据教育评价的不同功能,以及它们的运行时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 )

  • A.鉴定评价、改进评价、区别评价
  • B.课程评价、诊断性评价、环境评价
  • C.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 D.课程评价、儿童发展评价、环境评价
38

带领儿童参观蔬菜大棚基地的做法是利用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 )

  • A.信息资源
  • B.材料资源
  • C.人力资源
  • D.组织资源
39

观察并记录儿童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反应属于( )

  • A.行为检核
  • B.情境观察
  • C.事件详录
  • D.现场调查
40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评价的依据是( )

  • A.上级文件的规定
  • B.教师的教育观念
  • C.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
  • D.园长的要求
41

不具有操作性的科学活动目标设计是( )

  • A.“尝试用多种工具将黄豆从大米中分离出来”
  • B.“能分别填充不同的材料自制能发出声音的响罐,感受声音的不同”
  • C.“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芹菜的外形特征”
  • D.“激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
42

在学前儿童学科学过程中,发挥动力作用的要素是( )

  • A.探索结果
  • B.探索对象
  • C.探索过程
  • D.探索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