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6年4月自考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真题及答案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4

在教幼儿学习随乐动作时,一般的配乐程序应是()

  • A.播放录音音乐—教师慢速弹琴—教师清唱,跟随幼儿速度—教师快速弹琴
  • B.教师清唱,跟随幼儿速度—教师慢速弹琴—教师稍慢速弹琴—播放录音音乐
  • C.教师清唱,跟随幼儿速度—播放录音音乐—教师慢速弹琴—教师稍慢速弹琴
  • D.播放录音音乐—教师清唱,跟随幼儿速度—教师慢速弹琴—教师稍慢速弹琴
25

由教师设计、发起、控制的与音乐有关的教育活动称为()

  • A.显性的音乐教育课程
  • B.隐性的音乐教育课程
  • C.可受教师控制的课程
  • D.不可受教师控制的课程
27

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第一目的是()

  • A.训练幼儿的节奏感
  • B.发展幼儿运用打击乐器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
  • C.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想象能力
  • D.使幼儿从演奏活动中直接获得快乐
29

3~4岁儿童一般比较容易接受连续重复的动作,动作变换一般应在()

  • A.乐句与乐句之间进行
  • B.乐段与乐段之间进行
  • C.乐句之中进行
  • D.乐段之中进行
30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中,最有个性和最有成效的部分是()

  • A.合乐动作
  • B.歌唱教学
  • C.乐器演奏活动
  • D.小提琴教学
32

秧歌十字步的学习一般适合于()

  • A.2~3岁儿童
  • B.3~4岁儿童
  • C.4~5岁儿童
  • D.5~6岁儿童
33

按音乐的重复与变化的规律组织动作有利于()

  • A.引发儿童的兴趣
  • B.发展儿童的秩序感
  • C.儿童感知音乐的结构
  • D.发展儿童的均衡和对称意识
34

一般地强调队形变化和舞伴之间的配合、交流的韵律动作组合是()

  • A.集体舞组合
  • B.表演舞组合
  • C.律动模仿动作组合
  • D.自娱舞组合
35

在合作性的集体歌唱活动中,除了声音和感情的和谐默契以外,还要注意()

  • A.歌唱力度的和谐
  • B.音色的和谐
  • C.表演形式方面的和谐
  • D.音量的和谐
37

在音乐欣赏中,动作表演和绘画应处理成()

  • A.辅助性体验活动
  • B.主导性体验活动
  • C.知识获得活动
  • D.技能训练活动
39

在集体音乐教学活动评价中,对教师精神面貌的评价属于()

  • A.活动基础的评价
  • B.活动结果的评价
  • C.活动过程的评价
  • D.活动内容的评价
40

《牧童短笛》的曲作者是()

  • A.冼星海
  • B.贺绿汀
  • C.聂耳
  • D.周群烈
43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 A.发展幼儿美感
  • B.开发幼儿智力
  • C.培养幼儿道德品质
  • D.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