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自考真题试卷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9

关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正确的描述是 ( )

  • A.教育评价是一个事实判断
  • B.教育评价是一个价值判断
  • C.教育评价和测量一回事
  • D.教育评价体现了评价者的价值观和需要
  • E.教育评价离不开测量
10

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形式有 ( )

  • A.集体教学形式
  • B.提供有结构的操作材料
  • C.创设数学学习环境
  • D.上课
  • E.自学教材
12

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包括 ( )

  • A.口头数数
  • B.按物计数
  • C.说出总数
  • D.按数取物
  • E.按群取物
13

关于儿童空间概念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 )

  • A.儿童最初是以自己的身体为参照系统认识空间方位
  • B.学前儿童还不能完全以客体为中心区分空间方位关系
  • C.学前儿童还不能完全理解空间关系的相对性
  • D.儿童空间概念的发展从绝对的空间概念逐步过渡到相对的空间概念
  • E.儿童空间概念的发展从相对的空间概念逐步过渡到绝对的空间概念
14

针对儿童的学习结果进行的评价叫做 ( )

  • A.发展性评价
  • B.诊断性评价
  • C.形成性评价
  • D.终结性评价
17

按颜色、形状、大小进行排序的依据是 ( )

  • A.按规则排序
  • B.按量的差异排序
  • C.按数量排序
  • D.按数排序
18

适合进行数字的书写教育的年龄阶段是 ( )

  • A.小班
  • B.中班
  • C.大班
  • D.学前班
19

以下选项中,属于中班分类教育要求的是 ( )

  • A.探索物体的特征,学习讲述物体的异同
  • B.学习按物体的某一外部特征进行分类
  • C.学习概括物体的两个特征
  • D.学习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和在表格中摆放图形
22

儿童能对10以内的数大多数保持守恒,说明其数概念发展所处阶段是 ( )

  • A.数量的感知阶段
  • B.数词和物体数量间的联系建立阶段
  • C.数的运算初期阶段
  • D.数的运算阶段
25

表象性功能的发展,促使儿童出现了一种新的思维类型是 ( )

  • A.直觉行动思维
  • B.具体形象思维
  • C.抽象逻辑思维
  • D.辩证逻辑思维
26

数学教育活动的基本部分是 ( )

  • A.幼儿的操作活动
  • B.教师的演示活动
  • C.师幼互动
  • D.幼儿的观察活动
27

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最概括的陈述是 ( )

  • A.幼儿园培养目标
  • B.各年龄阶段教育目标
  • C.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
  • D.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28

幼儿能进行多角度分类,即能按多种特征将集分成子集,说明幼儿 ( )

  • A.已产生了对集合的笼统知觉
  • B.已能感知集合界限
  • C.已能准确感知集合及其元素
  • D.对集合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和扩展
29

儿童空间概念快速发展的时期是 ( )

  • A.小班
  • B.中班
  • C.大班
  • D.学前班
32

以下平面图形中,幼儿最难掌握的是 ( )

  • A.正方形
  • B.长方形
  • C.平行四边形
  • D.梯形
34

儿童的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 ( )

  • A.2岁半
  • B.3岁半
  • C.4岁半
  • D.5岁半
35

幼儿自编应用题:“树林里有3只小兔,又跑来1只。树林里一共有4只小兔”中存在的问题是 ( )

  • A.不会提出问题
  • B.编题不完整
  • C.不符合生活逻辑
  • D.被题目情节所吸引
38

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方法中的对应比较法可分为重叠比较和 ( )

  • A.单排比较
  • B.双排比较
  • C.并放比较
  • D.叠放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