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生理性与社会性的动机
- B.长远与短暂的动机
- C.高尚与低级的动机
- D.主导性与辅助性的动机
- A.费斯廷格
- B.韦纳
- C.阿特金森
- D.班杜拉
- A.行为矫正疗法
- B.精神分析疗法
- C.人本主义疗法
- D.合理情绪疗法
- A.双趋式冲突
- B.双避式冲突
- C.趋避式冲突
- D.多重趋避式冲突
- A.能力
- B.努力
- C.运气
- D.任务难度
- A.经验的情绪后果
- B.参照群体
- C.知识水平
- D.文化因素
- A.感觉的适应
- B.感觉的对比
- C.感觉的分化
- D.感觉的相互作用
- A.知识功能
- B.工具性功能
- C.价值表达功能
- D.自我防御功能
- A.精神活动
- B.意识活动
- C.理性活动
- D.反射活动
- A.抽象
- B.概括
- C.分析
- D.综合
- A.练习
- B.感知
- C.活动
- D.思维
- 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 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
- 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 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 A.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
- B.马卡连科的《教育诗》
- C.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
- 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 26
-
教学的特殊形式是( )。
- A.现场教学
- B.复式教学
- C.个别指导
- D.小组教学
- A.讨论法
- B.读书指导法
- C.演示法
- D.实验法
- A.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 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 C.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 D.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 A.道德教育过程
- B.政治教育过程
- C.德育过程
- D.思想教育过程
- A.以直观感知为主的
- B.以实际训练为主的
- C.以探究活动为主的
- D.以语言传递为主的
- A.课堂教学以外
- B.学校以外
- C.课堂教学和学校以外
- D.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
- A.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 B.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 C.知行统一的原则
-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 A.1862年
- B.1901年
- C.1911年
- D.1949年
- A.赞可夫
- B.马卡连科
- C.夸美纽斯
- D.凯洛夫
- A.1982年
- B.1983年
- C.1984年
- D.1985年
- A.加强德育
- B.发展智力
- C.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D.健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