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成人高考高升本、专科《语文》模拟试卷八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8

下面是对全文的解说,选出不恰当的两项(             )

  • A.从“最有意思”、“算是达到‘大道无形’的境界”等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刘邦是很欣赏的。
  • B.作者在探讨生存的秘密时,将话题扯到宗教上,而且充分地展开。在肯定了佛教的同时,也否定了道教。
  • C.我们知道,著名学者房龙在20世纪初就高扬“宽容”的大旗。但是,时过境迁,在如今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还竭力提倡宽容,就连作者也觉得是不合时宜的做法。
  • D.奥赛罗的悲剧缘于-的多疑和嫉妒,麦克白的毁灭则是他沉醉于贪欲和野心的结果。
  • E.本文旁征博引,古今中外尽在视野之中,通篇充满辩证的哲学思考,给读者以启迪。
1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先说:“它们原来在埃及住了好几千年,身体却一直是很结实的。”后又说:“经过了几千年,那里的石像,面貌也已经模糊了。”前后矛盾。
  • B.铜和铁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石头不具有这种性质。
  • C.石头受到“风化作用”的进攻。
  • D.石头是慢慢地“烂”掉的,要想它不被“烂”掉,唯一的办法就是找科学家“对症下药”。
14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它们原来在埃及住了好几千年,身体却一直是很结实的。”这句话说明“石像”若不搬运到圣彼得堡,就不会发生“瘦弱”变化。
  • B.科学家“对症下药”中的“症”指石像自身的腐烂,“药”指科学家采取的在石像身上涂油脂等措施。
  • C.文章写秦始皇的石碑,其目的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说明主体石像。
  • D.在“风化作用”的攻击下,石头会慢慢地“烂”掉。
15

                                                                                       石头是怎样烂掉的

       2000多年以前,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他为了夸耀自己,在他游过的名山胜地,总要叫人在石头上刻一篇颂扬自己的文字。他以为石头是永远不会烂的,他的丰功伟绩可以永远让后人知道。但是到现在,这些石碑只剩下了山东琅琊山保存的断片,断片上的字迹也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

       原来石头也会慢慢“烂”掉的。

       石头为什么会“烂”呢?

       几十年前,在圣彼得堡博物馆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1843年帝俄时代从埃及搬来的两座人面狮身石像,身体变得愈来愈“瘦弱”了,它们原来在埃及住了好几千年,身体却一直是很结实的。

       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科学家诊断,原来是圣彼得堡的气候不适宜远方的客人居住。

       石像受不了圣彼得堡潮湿的空气。潮湿的空气中含有很多水分,水联合了氧气和二氧化碳;一齐来向石像进攻,把石头中的一些物质溶解了,使另一些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这样,石像内部的结构,就变得愈来愈疏松了。

       石像还害怕圣彼得堡的寒冷。它的身上有无数缝隙。冬天,漏进缝隙里的水就冻成了无数的小冰碴。水冻成冰,体积要增大1/11。小冰碴只好用力往外伸张自己的身体,这个力量可不能小看,能使指头尖大的面积上受到2500千克的压力!这样就把缝隙愈挤愈大,使石像变得更加疏松了。

       “病根”找出来了,科学家就“对症下药”,给两位客人全身涂满油脂,把缝隙全都堵死,不给空气和水分有进攻它们的机会。从此,两位客人的身体才没有继续坏下去。

       这么说,在气候干燥温暖的埃及,石像是不是就永远不变呢?不,在大自然里,没有永远不变的东西。埃及的石像一样在变,只不过变得慢一些罢了。经过了几千年,那里的石像,面貌也已经模糊了。那里的金字塔高度也减低了。

       埃及虽然气候干燥温暖,却有冷热的变化,而只要有冷热的变化,石头就会受到破坏。

       白天,太阳出来,把石头的表面晒热了,表面的热迟迟地传不到石头里面去,里面就比外面冷。等到表面的热传到里面去的时候,太阳下山了,空气变冷了,石头表面也变冷了。这时候,里面的热又迟迟地传不到外面来,里面又比外面热。

       铜和铁会热胀冷缩,石头同样会热胀冷缩。

       白天,石头表面热,要膨胀,里面冷,要收缩;黑夜,又反过来,石头表面冷,要收缩,里面热,要膨胀,就这样,一部分要胀,一部分要缩,拉来扯去,日子一长,多大的石头也会给拉扯碎的。

石头还受到生物的进攻。

       ……这许多破坏者常常是联合起来向石头进攻的,科学家把它们的联合进攻叫做“风化作用”。在“风化作用”的攻击下,没有不“烂”的石头。

(节选自《我们爱科学》)

下列关于石像身体变得愈来愈“瘦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水联合氧气和二氧化碳,把石头中的一些物质溶解了,使另一些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这样,石像内部的结构就变得愈来愈疏松了。
  • B.冬天,漏进缝隙里的水冻成无数的小冰碴。水冻成冰,体积要增大,把缝隙愈挤愈大,使石像变得更加疏松了。
  • C.冷热气候变化使石像产生热胀冷缩现象。
  • D.生物的进攻,人为的破坏,也是使石像身体变得愈来愈“瘦弱”的主要原因。
16

对“……圣彼得堡的气候不适宜远方的客人居住”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圣彼得堡的空气潮湿,天气寒冷。
  • B.埃及气候有冷热变化。
  • C.石像内部结构疏松。
  • D.科学家没有及时采取措施,使空气和水进攻“客人”有隙可钻。
1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只有把想法付诸于行动,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我们的目标。
  • B.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 C.纪委指出,那位给儿子办婚事的局长一定要全部退回所收的礼金和少付给饭店的酒菜费。
  • D.林院长最后谈到了有关高校扩大招生的问题,指出它是应当肯定的。
19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防范 兼收并蓄 流离失所 过尤不及
  • B.配给 染眉之急 貌合神离 旗开得胜
  • C.企盼 相机行事 手疾眼快 置若罔闻
  • D.滞留 曲指可数 借古讽今 昭然若揭
20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某领导任命的这位学科带头人,既不懂外文,又看不懂电路图,面对着浩如烟海的国外科技资料,只能望洋兴叹。
  • B.敌人被打跑了,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 C.桂林的山水真是神奇秀丽,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栩栩如生,令人陶醉。
  • D.大家诚挚的劝慰,使他消除了顾虑,这才说出了难言之隐的苦衷。
22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 A.默不作声磨坊蓦然墨守成规
  • B.怦然心动蓬勃烹饪朋比为奸
  • C.摇唇鼓舌遥望 造谣杳无音信
  • D.束手无策 宽恕赎罪述而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