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

                                                                                       石头是怎样烂掉的

       2000多年以前,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他为了夸耀自己,在他游过的名山胜地,总要叫人在石头上刻一篇颂扬自己的文字。他以为石头是永远不会烂的,他的丰功伟绩可以永远让后人知道。但是到现在,这些石碑只剩下了山东琅琊山保存的断片,断片上的字迹也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

       原来石头也会慢慢“烂”掉的。

       石头为什么会“烂”呢?

       几十年前,在圣彼得堡博物馆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1843年帝俄时代从埃及搬来的两座人面狮身石像,身体变得愈来愈“瘦弱”了,它们原来在埃及住了好几千年,身体却一直是很结实的。

       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科学家诊断,原来是圣彼得堡的气候不适宜远方的客人居住。

       石像受不了圣彼得堡潮湿的空气。潮湿的空气中含有很多水分,水联合了氧气和二氧化碳;一齐来向石像进攻,把石头中的一些物质溶解了,使另一些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这样,石像内部的结构,就变得愈来愈疏松了。

       石像还害怕圣彼得堡的寒冷。它的身上有无数缝隙。冬天,漏进缝隙里的水就冻成了无数的小冰碴。水冻成冰,体积要增大1/11。小冰碴只好用力往外伸张自己的身体,这个力量可不能小看,能使指头尖大的面积上受到2500千克的压力!这样就把缝隙愈挤愈大,使石像变得更加疏松了。

       “病根”找出来了,科学家就“对症下药”,给两位客人全身涂满油脂,把缝隙全都堵死,不给空气和水分有进攻它们的机会。从此,两位客人的身体才没有继续坏下去。

       这么说,在气候干燥温暖的埃及,石像是不是就永远不变呢?不,在大自然里,没有永远不变的东西。埃及的石像一样在变,只不过变得慢一些罢了。经过了几千年,那里的石像,面貌也已经模糊了。那里的金字塔高度也减低了。

       埃及虽然气候干燥温暖,却有冷热的变化,而只要有冷热的变化,石头就会受到破坏。

       白天,太阳出来,把石头的表面晒热了,表面的热迟迟地传不到石头里面去,里面就比外面冷。等到表面的热传到里面去的时候,太阳下山了,空气变冷了,石头表面也变冷了。这时候,里面的热又迟迟地传不到外面来,里面又比外面热。

       铜和铁会热胀冷缩,石头同样会热胀冷缩。

       白天,石头表面热,要膨胀,里面冷,要收缩;黑夜,又反过来,石头表面冷,要收缩,里面热,要膨胀,就这样,一部分要胀,一部分要缩,拉来扯去,日子一长,多大的石头也会给拉扯碎的。

石头还受到生物的进攻。

       ……这许多破坏者常常是联合起来向石头进攻的,科学家把它们的联合进攻叫做“风化作用”。在“风化作用”的攻击下,没有不“烂”的石头。

(节选自《我们爱科学》)

下列关于石像身体变得愈来愈“瘦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水联合氧气和二氧化碳,把石头中的一些物质溶解了,使另一些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这样,石像内部的结构就变得愈来愈疏松了。
  • B.冬天,漏进缝隙里的水冻成无数的小冰碴。水冻成冰,体积要增大,把缝隙愈挤愈大,使石像变得更加疏松了。
  • C.冷热气候变化使石像产生热胀冷缩现象。
  • D.生物的进攻,人为的破坏,也是使石像身体变得愈来愈“瘦弱”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下面是对全文的解说,选出不恰当的两项(             )

  • A.从“最有意思”、“算是达到‘大道无形’的境界”等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刘邦是很欣赏的。
  • B.作者在探讨生存的秘密时,将话题扯到宗教上,而且充分地展开。在肯定了佛教的同时,也否定了道教。
  • C.我们知道,著名学者房龙在20世纪初就高扬“宽容”的大旗。但是,时过境迁,在如今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还竭力提倡宽容,就连作者也觉得是不合时宜的做法。
  • D.奥赛罗的悲剧缘于-的多疑和嫉妒,麦克白的毁灭则是他沉醉于贪欲和野心的结果。
  • E.本文旁征博引,古今中外尽在视野之中,通篇充满辩证的哲学思考,给读者以启迪。
¥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