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中考语文真题】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7

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这篇文章按照时间线索,记录了三角梅从种植后了无生机到繁华怒放的生长经历。
  • B.第①自然段交待作者栽种三角梅的原因,只是希望每一个经过他家门前的人,都能香到小院中的花。
  • C.第④自然段描写三角梅“病恹恹”“要死不活”的样子,凸显了它后面的“枝茂花繁”,前后形成对比。
  • D.因为看到三角梅终于长出旁逸斜出的枝杈,老伴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 E.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并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10

阅读《三角梅》一文,回答16-19题。

三角梅

刘成章

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和老伴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但自己亲手种下的,还曾怀有那样美好的憧憬,心中仍存那么一丝丝的期盼。

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面前皱眉,叹息,甚至责备。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可怜兮兮的枝叶间,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接着又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可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它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非常生动地展现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这时候与其他花木相比,它毫无逊色之处。它像沉默了好几年的毛毛虫,蓄满力量,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蜕变了。

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一段红色的花枝,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它静静地趴靠在墙边,正好长了一人高。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6.在栽种后的四年里,三角梅的生长经历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梳理。(3分)[来源:Z&xx&k.Com]

14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首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 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 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15

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二者不可得兼    
  • B.故患有所不辟也  
  •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D.多为身死而不受
17

8.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自然段针对某些人的错误认识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 B.第④自然段加点词“主要”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 C.第④自然段加点词“这”指代的是前面提到的“碘摄入量就会不足”。  
  • D.这篇说明文以短小的篇幅、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18

7.对文章第⑤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列数字、打比方  
  • B.作比较、分类别  
  • C.列数字、作比较  
  • D.分类别、打比方
19

阅读《加碘盐有必要吃吗》的节选文字,回答6-8题。

加碘盐有必要吃吗

阮光锋

    ①有人说,碘盐吃多了会得甲亢,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人经常吃海产品,所以不需要吃碘盐。这是真的吗?吃碘盐真的会导致碘超标吗?

    ②其实,就目前我们的膳食情况来看,不论是沿海居民还是内陆居民,都需要吃碘盐。

③碘是身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我们脖子上有个腺体叫甲状腺,它需要碘来生成甲状腺素,甲状腺素具有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发育的作用。如果缺碘,将会影响大脑发育,容易引发克丁病和大脖子病。

④碘的饮食来源主要包括食物、加碘食盐及饮用水。含碘丰富的食物主要有海带、紫菜和海鱼等。不过,国际上公认的防治碘缺乏病的主导措施就是食盐加碘。为什么呢?调查显示,无论是在低碘还是高碘地区,海带、紫菜、海鱼等传统观念中的补碘食物对于碘的摄入量都贡献甚微。因为这些食物虽然含碘量较高,但占人类膳食的比例太小。而且海盐本身其实也不含碘的。在沿海地区,碘盐仍是当地居民重要的碘来源,不通过食盐补充的话,碘摄入量就会不足。所以,即便生活在海边,仍然需要食用含碘盐。很多人担心碘吃多了会得甲状腺疾病,这是过于担心了。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每日碘摄入量在1000微克以下一般是安全的。正常饮食的话,普通人的碘摄入基本不会超过这个量。

    ⑤很多人认为碘盐是中国特色,其他国家都不这样做,其实,恰恰相反。食盐加碘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行的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病的策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食盐中的碘添加量为20-40毫克/千克,而我国食盐的碘添加量低于这一标准,目前为20-30毫克/千克。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6.下面对“沿海地区的居民仍有必要吃碘盐”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盐本身其实并不含碘。  
  • B.海带、紫菜、海鱼等传统观念中的补碘食物,占人类膳食的比例太小。  
  • C.碘盐仍是沿海居民重要的碘来源,不通过食盐补充,碘摄入量就会不足。  
  • D.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普通人每日碘摄入量应在1000微克以上。
20

5.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这几句表现了作者由积极乐观、胸怀旷达,到抑郁惆怅的心理变化过程。  
  •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这两句写故乡之水对“我”依依不舍,万里相送,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这两句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体现了王维作品“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 D.小时候/乡愁是一杖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来源:学*科*网Z*X*X*K]
21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 B.雨果说:“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  
  • C.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给人类埋下了隐患?  
  • D.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元索。
22

3.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3分)

  • 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 B.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 C.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 D.在巡检排查过程中,我市电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