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政治考研模拟卷三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0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

  • A.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 B.找到了一条引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 C.形成了独立自主地解决本国革命实际问题的领导核心
  • D.根据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
11

19世纪60年代初期,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官员如奕诉、曾国藩等,主张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洋务运动的作用,体现在( )

  • A.洋务运动实质上是地主阶级效法西方进行的思想政治制度层面的改革运动
  • B.洋务运动时期,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
  • C.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始端
  • D.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12

道德是法律的补充。这表现在( )

  • A.道德可以用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
  • B.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它能够调整许多法律效力所不及的问题
  • C.个体道德素质和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为法律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 D.道德与法律一样,具有“他律”的性质
13

2015年是新文化运动兴起100周年。20世纪早期,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要确实改造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他们的带领下,中国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原因是( )

  • A.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国政府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 B.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发起的思想解放运动
  • C.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要改造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 D.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及其遵循的根本原则。其内涵是( )

  •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D.自由、平等、博爱、人权
1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二者具有共同的( )

  • A.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 B.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
  • C.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 D.革命与建设的历史任务
17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毛泽东指出: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

  • A.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 B.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
  • C.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
  • D.对中间势力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22

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表明( )

  • A.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中的本质和必然的联系
  • B.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力量起作用
  • C.人类总体历史发展进程是不可超越的
  • D.社会规律的客观性表现为它是由无数创造历史的个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合力”
24

马克思说: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就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而言,这里讲的是两者间( )

  • A.性质上的差异关系
  • B.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 C.总量上的等值关系
  • D.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26

对于人生价值的评价,在社会中有相对共性的标准。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是( )

  • A.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所作出的贡献
  • B.对社会贡献的绝对量
  • C.是否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 D.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7

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业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 )

  • A.它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 B.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 C.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 D.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
28

党在新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土地革命的有效手段是在不同革命阶段因时因地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其中1946年以后提出的《五四指示》与抗战期间的土地政策相比,一个大的变化是( )

  • A.将对富农征收多余的土地财产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
  • B.由实行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 C.由消灭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改为削弱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 D.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30

1905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和改良派展开了一场大论战。双方论战的焦点是( )

  • 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 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 C.要不要社会革命
  • D.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1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其中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由( )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决定的
  •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决定的
  • C.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决定的
  •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决定的
3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 )

  • A.生产的日益社会化
  • B.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
  • C.国内有效需求的扩大
  • D.生产集中程度的提高
36

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

  • A.是直线演进的线性过程
  • B.是绝对对立的静态过程
  • 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 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37

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观点认为( )

  • 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
  • B.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的
  • C.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
  • D.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