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法律硕士模拟题2(专业综合)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9

以刑部作为中央司法主审机关的王朝包括( )。

  • A.宋朝
  • B.元朝
  • C.明朝
  • D.清朝
10

关于清末修律的表述,正确的有( )。

  • A.清末修律实现了我国法律的近代化
  • B.沈家本主持了清末修律活动
  • C.清末修律使得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差别得以明确
  • D.清末修律最主要的成果就是颁布了《大清民律草案》
11

下列关于明朝婚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明律规定,同姓、同宗无服亲及良贱不得为婚
  • B.明朝婚姻关系的解除以七出、三不去、义绝为条件等
  • C.明朝在离婚上十分注重对奸非罪的认定
  • D.明朝在结婚上强调“男女婚姻,各有其时”
12

根据唐律规定,上请适用的情形包括( )。

  • A.反逆缘坐流
  • B.皇太子妃大功以上亲
  • C.八议者期亲以上亲
  • D.五品以上官员
14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 )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 A.国家行政机关
  • B.审判机关
  • C.检察机关
  • D.军事机关
15

根据我国《选举法》的规定,享有选举权的基本条件是( )。

  • A.具有中国国籍
  • B.年满18周岁
  • C.享有政治权利
  • D.无精神病
16

从世界各国的宪政实践看,解释宪法的体制有( )。

  • A.国家元首解释
  • B.立法机关解释
  • C.司法机关解释
  • D.特设机关解释
17

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 )。

  • A.地方性法规
  • B.自治条例
  • C.单行条例
  • D.地方规章
18

下列关于中央国家机关职权或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中央军委须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 B.国家副主席缺位的时候,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
  • C.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 D.国务院有权制定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19

下列选项中,属于公民监督权的是( )。

  • A.批评、建议权
  • B.申诉权
  • C.控告权
  • D.参政权
20

下列有关法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

  • A.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
  • B.法学就其属性来说,既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又具有人文科学的性质
  • C.从认识论的角度,法学可以分为立法学、法律解释学、法律社会学等
  • D.由于各国的法律具有较大的差异而且法律处在不断变动之中,因此法学不可能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因而缺乏科学性
2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任务是( )。

  • A.祖国统一
  • B.政治协商
  • C.民主监督
  • D.参政议政
22

法与政治的关系是( )。

  • A.政治可以为法的发展提供条件和环境
  • B.法可以反映和实现一定阶级的政治要求
  • C.政治的内容不仅仅通过法来反映
  • D.法在反映政治内容时是一种一般的政治措施
23

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 )。

  • A.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法律责任的主体
  • B.追究民事法律责任时均不需要考虑主观过错
  • C.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是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 D.有些法律责任的承担不需要以实际损害结果为前提
25

法律原则是一项重要的法的要素,具有一定的特点。下列关于其特点的阐述正确的有( )。

  • A.法律原则能够在很长的时间和较大的范围对人们的行为起指导作用
  • B.法律原则覆盖的领域较法律规范广
  • C.法律原则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其确立需要较长的时间
  • D.法律原则分为政策性原则和公理性原则
26

法律出自国家,具有国家性,这是因为( )。

  • A.统治阶级的意志都体现为法律
  • B.法律是以国家的名义创制的
  • C.法律的适用范围是以国家主权为界限的
  • D.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为保证的
27

关于南京国民政府立法体制和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南京国民政府的“六法”体系专指由六部法典构成的法律体系
  • B.国民党政权的法律制度属于大陆法系
  • C.判例和解释例不属于“六法”体系的范畴
  • D.具体的“六法全书”都属于基本法典
28

工农民主政权时期的最高审判机关是( )。

  • A.临时最高法庭
  • B.裁判委员会
  • C.裁判部
  • D.最高法院
29

不属于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制定的宪法性文件的是( )。

  • A.“天坛宪草”
  • B.“五五宪草”
  • C.“袁记约法”
  • D.“贿选宪法”
30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13年)又称为( )。

  • A.“天坛宪草”
  • B.“袁记约法”
  • C.“五五宪草”
  • D.“贿选宪法”
31

明朝的《大诰》一共有( )编。

  • A.一
  • B.二
  • C.三
  • D.四
32

清末修律过程中颁布的第一部法律是( )。

  • A.《大清现行刑律》
  • B.《钦定大清商律》
  • C.《法院编制法》
  • D.《大清民律草案》
33

有关《大清民律草案》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大清民律草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民法典
  • B.《大清民律草案》的结构顺序为总则、物权、债权、亲属、继承
  • C.《大清民律草案》亲属和继承编由修订法律馆会同礼学馆起草的
  • D.《大清民律草案》主要是以法国的民法作为其渊源的
34

下列关于南京国民政府诉讼审判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南京国民政府诉讼审判制度实行四级三审制
  • B.南京国民政府最高法院实行事实审和法律审
  • C.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审检合署
  • D.南京国民政府首次承认了律师制度的合法性
35

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 A.《九章律》是我国法制史上第一部以“律”命名的封建成文法典
  • B.从隋朝到清末司法改革以前,中央司法机关一直以三法司为主体
  • C.关于“违契不偿”的法律正式规定于《宋刑统》中
  • D.唐律五刑二十等中,不包括“加役流”这种流刑
36

属于汉朝适用的刑法原则是( )。

  • A.贵族犯罪,享受“八议”特权
  • B.亲属有罪相为隐
  • C.以身高确定刑事责任年龄
  • D.轻重相举
37

元朝由地方政府纂集的法令法规汇编是( )。

  • A.《大元通制》
  • B.《风宪宏纲》
  • C.《元典章》
  • D.《至元新格》
38

我国最早规定侵犯财产犯罪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 A.《法经》
  • B.《秦律》
  • C.《九章律》
  • D.《开皇律》
39

首次将《具律》改为《刑名律》并置于律首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 A.《曹魏律》
  • B.《泰始律》
  • C.《北魏律》
  • D.《北齐律》
40

被称为“刑网简要,疏而不失”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 A.《泰始律》
  • B.《北齐律》
  • C.《开皇律》
  • D.《唐律疏议》
42

居民委员会向( )负责并报告工作。

  • A.全体居民
  • B.居民会议
  • C.居民代表
  • D.居民小组
4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每届任期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它行使职权到( )为止。

  • A.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
  • B.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成立
  • C.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结束
  • D.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新的常务委员会
44

根据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法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乡人大代表被逮捕的,执行机关应当立即向县级人大常委会报告
  • B.人大代表因依法被判处拘役并正在服刑,但没有剥夺政治权利的,其代表资格终止
  • C.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资格的终止,由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报本级人大常务委员会
  • D.人大代表因为是现行犯被拘留,执行机关应当立即向人大主席团或人大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报告
45

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助理检察员由( )任免。

  • A.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 B.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C.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
  • D.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46

根据《选举法》规定,下列关于人大代表辞职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省人大代表提出辞职的,应当采取书面形式
  • B.设区的市的人大代表辞职的,应当向设区的市的人大提出
  • C.乡人大代表辞职的,应当向县人大提出
  • D.自治州人大代表辞职的,须经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2/3通过
47

在直辖市内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由( )选举。

  • A.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 B.该中级人民法院所在区人民代表大会
  • C.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D.该中级人民法院所在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8

根据授权制定的行政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 )。

  • A.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
  • B.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法律
  • C.由国务院裁决
  • D.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50

1985年7月到1990年3月设立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属于( )。

  • A.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的下属委员会
  • B.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下属委员会
  • C.全国人大的临时性委员会
  • D.全国人大的专门委员会
51

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 ),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 A.设立选民小组
  • B.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C.设立选举委员会
  • D.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52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 )。

  • A.可以制定规章
  • B.可以制定行政措施
  • C.可以制定条例
  • D.可以制定法律解释
53

在我国,公布《宪法》的机关是( )。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C.国家主席
  •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54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 )的原则。

  • A.中央的主动性、地方的积极性
  • B.中央的主动性、积极性
  • C.地方的主动性、中央的积极性
  • D.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55

为了保障宪法的实施,( )的建立和有效运行是实行宪政的必要条件。

  • A.立法机制
  • B.违宪审查制度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D.三权分立原则
56

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宪法》的是( )。

  • A.1988年宪法修正案
  • B.1993年宪法修正案
  • C.1999年宪法修正案
  • D.2004年宪法修正案
57

关于法律意识的分类,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 A.社会法律意识是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对法律现象的意识,是一个社会中个人法律意识、各种群体法律意识相互交融的产物,因此是最复杂的法律意识
  • B.职业法律意识属于高级阶段的法律意识——法律思想体系;非职业法律意识属于低级阶段的法律意识——法律心理
  • C.不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与现行法一般是对立的,对法的制定和实施起着消极作用
  • D.法律意识是一种意识,只能间接作用于社会
58

关于法治与民主政治的关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没有民主政治,就不可能实现法治
  • B.没有法治就不可能有民主
  • C.民主与法治并不是天然统一,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矛盾
  • D.法治与民主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前提不同
59

关于法治与德治的联系与区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 A.法治强调社会关系纳入法律的轨道,用带有权威性、强制性的法律规范或严刑峻法治理社会;德治的中心含义是指应当通过提高统治者的道德水平来治理国家
  • B.法治与人治相对立,德治不必然和人治相冲突
  • C.现代社会的法律与道德仍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治理国家既要依靠法律,也要依靠道德
  • D.在当代中国法治与德治有着目标的一致性
60

关于法律关系的客体,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 )。

  • A.在法律关系中,如果没有客体,权利义务就无法连接在一起,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无从体现
  • B.甲有房屋的所有权,将此房屋出售与乙,则房屋既是所有权的客体,也是甲、乙间买卖关系的客体
  • C.未得到法律认可的物,不能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 D.保管法律关系中,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保管物
61

刑事责任的特点不包括( )。

  • A.产生的原因在于行为人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
  • B.刑事责任是犯罪人向国家所负的一种法律责任
  • C.刑事责任的大小、有无都不依被害人的意志为转移
  • D.刑事责任是惩罚性、补偿性的责任
62

下列关于政治与法的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政治关系的基本状况是法的重要根据
  • B.政治可以为法的发展提供条件和环境
  • C.政治是阶级社会的现象,法既是阶级社会的现象也是无阶级社会的现象
  • D.政治的发展变化,直接导致法的发展变化
63

郝某的父亲死后,其母季某将郝家住宅独自占用。郝某对此深为不满,拒绝向季某提供生活费。季某将郝某告上法庭。法官审理后判决郝某每月向季某提供生活费300元。对此事件,下列哪一种理解是正确的?( )

  • A.该事件表明,子女对父母只承担法律义务,不享有法律权利
  • B.法官作出判决本身是一个法律事实
  • C.法官的判决在原被告之间不形成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关系
  • D.子女赡养父母主要是道德问题,法官判决缺乏依据
64

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表述哪个是正确的?( )

  • A.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不能被国内法院适用的法的渊源,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习惯等
  • B.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做出的分类
  • C.根据“条约必守”的原则,一切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均构成我国法的渊源
  • D.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以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时的依据
65

关于执法的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执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因此在行政过程中,特殊情况下无法贯彻依法行政原则
  • B.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讲求效率必须以依法行政为前提
  • C.行政合法是合理的前提,因此,在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应当坚持合法性原则,而不能适用合理性原则
  • D.正当程序原则与依法行政原则相符,与讲求效率原则相反
69

关于法律溯及力,下列哪个选项是不正确的?( )

  • A.刑事法律若具有溯及力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扩张,也违反正义的原则
  • B.法治社会要求法律具有可预测性和确定性,而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符合这一要求
  • C.在某些现代民事法律中,为了保障公民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法律有溯及力
  • D.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属于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
70

关于法的演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奴隶制法是人类历史最早出现的法,公元前449年的《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以原习惯法为基础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
  • B.资本主义法形成的标志是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的出现即商法的兴起,罗马法的复兴,资本原始积累的法律出现
  • C.两大法系的形成都是在资产阶级建立政权以后才形成的
  • D.社会主义法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因此社会主义法没有阶级性
71

下列不属于法的规范性的表现的是( )。

  • A.法律是一般的、概括的规则,不针对具体的人和事,可以反复被适用
  • B.法律规范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制定和认可
  • C.法律的要素中以法律规范为主
  • D.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行为模式、条件假设和法律后果